今天市场缩量调整,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沪指微盘顽强翻红,创业板跌超1%。个股跌多涨少,两市成交7025亿,北向资金净流出25亿,内资主力资金抛售270亿。
盘面上贵金属板块走强,珠宝首饰、工程咨询服务、房地产服务板块涨幅居前,光伏设备、电机、小金属、通用设备板块跌幅居前。

今天有几件大事值得关注,市场的涨跌也和他们有关:
1、Microsoft和Office超预期,微软股价创新高。7月18日微软召开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会上公布了面向商业客户的Microsoft 365 Copilot价格——每个用户每月30美元,即用户如使用Office 365 Copilot,将在原先各版本12.5美元/月至38美元/月不等的订阅费用的基础上,再额外支付30美元/月。

本次公布的超预期定价反映了企业对人工智能产品的强劲需求以及运行这些产品的成本。受此消息提振,微软股价大涨3.98%,报359.49美元,股价创历史新高,市值达到约2.7万亿美元,年内涨幅50.6%,有望成为继苹果之后第二个加入 3 万亿市值俱乐部的公司。
大家知道微软拥有PC端最多的用户群体,公司在PC端的统治力基本上已经是垄断级别。此前市场一直炒作ChatGpt,但更多的只是一款聊天问答性质的软件,这次微软已经正式推出付费产品,而且涉及的就是微软旗下王牌的OFFICE办公软件。
根据网站的介绍看,基本上以后做PPT之类的,只要输入自己的需求,甚至是可以一键生成一份PPT的,对于一些文案工作者,可想而知冲击力会有多大。
今天A股也有在炒作,福昕软件20cm涨停,金山办公涨超4%,市值突破2000亿;南方传媒涨停、汉王科技涨超8%,视觉中国涨超6%等。估计很快国内就会上类似的AI产品,毕竟0-1我们不会,但是1-2马上给你做出来。
清流之前和大家聊过中特估和AI+!这一轮AI上涨,本质上是炒的海外映射,即美国引领AI发展,我们跟随模仿。而AI和新能源是不一样的,新能源是我们引领,海外跟随。因此从股价表现上,AI的个股往往是A股跟随美股涨跌,而新能源则是A股主动上涨。
但到这个阶段,只是炒海外映射持续性是不强的,需要有真正的产品才行。什么叫真正的产品?不是那种只是打着AI旗号的蹭概念产品,而是能够提升工作效率或者是能提升体验的产品。
再比如国内的一些大模型,现在还有多少人会每天上去使用一下呢?当过了体验的新鲜劲后,最终还是要回到最原始的问题,能不能提升效率?新产品能不能给公司带来收入增长?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股价大概率是上去后又下来。
2、中美半导体博弈愈演愈烈。最近一段时间财经频道的新闻,半导体相关的报道非常的密集,前两天就说美国有关企业要求政府放宽对华的芯片限制,今天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了声明,说要维护半导体产业全球发展。

2023年7月17日,美国半导体协会(SIA)在官网发布了一篇题为《SIA关于政府可能对半导体产业施加额外限制的声明》(“SIA声明”),内容不多,但措辞堪称极为严肃。
同一天,包括高通、Intel和Nvidia在内的多家美国半导体公司高管赴华盛顿面见美国联邦政府重要官员,包括国务卿布林肯、商务部长雷蒙多、白宫国家委员会主任雷纳德和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沙利文,陈述美国半导体行业的意见。
而就在上述发生的前一天,7月16日,川普接受Foxnews的采访,第一次公开提出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企业抢走了美国的芯片生意,应该加以阻止,并对台湾半导体企业课税。
从新闻中我们不难发现美国的制裁,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首先是我们如果被制裁将面临无米下锅的困境,因为半导体设备、材料是制造芯片的“基础原材料”,就好像厨师眼里的厨具和食材。假如没有厨具、食材,厨艺再高也束手无策。
根据2022年的数据,中国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率”只有5%,像热处理、PVD、离子注入等,70%以上从美国的应用材料(AMAT)进口。半导体材料的国产化率只有9%,像光刻胶、KrF,80%以上来源于日本企业、美国杜邦等公司。

现在的情况是,半导体领域的“厨具、食材”大国美、日、荷已经联手了,而我们90%以上的“厨具、食材”掌握在他们手里,被他们牢牢地“卡住了脖子”,所以,“国产替代”刻不容缓。
另外美国的制裁对自身的半导体产业伤害也极大。以2021年的数据为例,2021年美国共出口262亿美元的设备其中有68亿是出口到中国,占比26%。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中国的市场,美国半导体设备,就有26%卖不出去;货卖不动,企业赚钱就少,就没钱研发;久而久之,美国的半导体优势就将不断下降,因此美国的半导体企业急了。

3、盘后重磅消息,新能源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7月19日,国新办就2023年上半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表示,在外贸方面,将研究支持新能源汽车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落实好便利商务人员办理签证、国际航班复航增班等务实举措,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要展会。
在外资方面,我们将出台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的政策,推动继续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外资企业圆桌会议机制,保持与外资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
不过也有股民质疑:主流媒体发的东西是有关部门说要推出某些政策,但是在用词上都是“抓紧研究、正在推出、有序推进”,真正落地的文件,研究了半年时间都没有一个下文。

值得一提的是领导也终于意识到外资的重要性了,最近外资那里传出来一个段子:今年只要全球股市主要不买A股、港股就是赚钱的,大家可以想想外资说这句话时的有多么愤怒。
事实上也是如此,在A股跌跌不休的同时,外围市场却在不断地创新高,纳指今年涨幅为37.14%领涨全球,而A股上证指数涨幅为3.51%,创业板指跌幅为6.23%,算是全球垫底。

遥想20年前,沪指2000多点,印度股市3000多点;到今天沪指3200,印度67000,看看差了多少倍?应该把对比图打印出来,看看什么叫慢牛,什么叫回报投资者。

客观来讲A股和其他的国家相比,依然是一个发展的初期阶段,或者说成长时期。到现在只不过短短的40年的历程,而美股已经走过了百年沧桑了,或许我们这一代股民、基民将成为历史上最坚强的一代。
最近一段时间A股主打就一个摩擦炒股人,节奏极其恶心,每次都是先涨几天,然后来一段大跌,再大涨几天,再来一段更猛烈的大跌。现在的行情有点像是在垃圾桶里找饭吃,不但消化不良还容易拉稀!
不过好在砸盘的筹码已经用的差不多了,剩下还持有的,大多数都是有耐心、有信念、还有删了软件的精神股东,除非出现大级别利空,不然这波人基本不会割肉。
现在的A股,坐拥5000+上市公司,7000亿以下是GZ行情,7000-8500亿是半死不活行情,8500-10000亿是震荡行情,10000亿以上才能有点赚钱效应,15000亿以上才能有板块性牛市,25000亿以上都难以掀起全面牛市。
今天的成交量已经下降到7000亿,行情真正到达了冰点。缩量到极致,并不一定是坏事,今年有好几次都是缩量见底。
盘后一系列重磅消息出来了,有一个信号:南向资金大幅净买入164.78亿港元,创2021年2月以来新高,A股明天估计也能反弹,今晚的这个消息还是比较重磅的,不方便多说,大家最好研读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