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回答

朱元璋儿子的存活率怎么那么高?

xiaosewh
11个点赞 👍

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总体来说,中国历史上的初代目/创业君主,儿子夭折率(这里夭折定义为十岁前因病死亡)本就普遍较低。

下面一一列出:

1) 汉太祖刘邦八子,无一夭折。

夭折率0%。

2) 汉光武帝刘秀十一子,最多夭折一人(刘衡)。

夭折率9.1%。

PS: 刘衡寿命未载,结合史料推测可能死在十岁前。

3) 魏国曹操二十五子,最多夭折七个(曹玹、曹矩、曹子上、曹子勤、曹子乘、曹子京、曹子棘)。

夭折率28%

PS: 这七人寿命皆未载,结合史料推测可能死在十岁前。

4) 汉昭烈帝刘备三子,无一夭折。

夭折率0%。

5) 吴国孙权七子,无一夭折。

夭折率0%。(另外孙坚和孙策的孩子夭折率也都为0%)

6) 晋高祖司马懿九子,无一夭折。

夭折率0%。

7) 宋武帝刘裕七子,无一夭折。

夭折率0%。

8) 齐高帝萧道成十九子,夭折了四个(九子、十三子、十四子、和十七子)。

夭折率21.1%。

9) 梁武帝萧衍八子,无一夭折。

夭折率0%。

10) 陈武帝陈霸先四子,最多夭折了三个(陈克、陈立、陈权)。

夭折率75%。

11) 北魏道武帝拓跋圭十子,最多二人夭折(拓跋聪、拓跋浑)。

夭折率20%。

12) 北齐神武帝高欢十五子,无一夭折。

夭折率0%。

13) 北周文帝宇文泰十三子,无一夭折。

夭折率0%。

14) 隋文帝杨坚五子,无一夭折。

夭折率0%。

15) 唐高祖李渊二十二子,最多一人夭折(李元方)。

夭折率4.5%

16) 后梁朱温七子,无一夭折。

夭折率0%。

17) 后唐李克用十三子,无一夭折。

夭折率0%。

18) 后晋石敬瑭六子,最多夭折二人(石重杲、石重进)。

夭折率33.3%。

19) 后汉刘知远三子,无一夭折。

夭折率0%。

20) 后周郭威不统计(儿子都是死于非命,且寿命无载)

21) 宋太祖赵匡胤四子,夭折二人。

夭折率50%。

22) 契丹耶律阿保机四子,无一夭折。

夭折率0%。

23) 女真完颜阿骨打十六子,夭折率无法考证(有八子没有事迹记载)。

24) 蒙古铁木真八子,夭折三人。

夭折率37.5%。

25) 明太祖朱元璋二十六子,夭折二人(朱杞、朱楠)。

夭折率7.7%。

26) 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十六子,无一夭折。

夭折率0%。

27) 皇太极则是十一子,夭折两人(三子和八子)。

夭折率18.2%。

一共二十七个创业君主,除了不统计的郭威和无法考证的完颜阿骨打,另外二十五人里,儿子夭折率低于或等于20%的有至少十九个。

儿子夭折率比朱元璋(7.7%)低的,有至少十五个。

从这些初代目中,可以总结出两个规律,我认为也适用于朱元璋,可以解答题主的疑问。。

规律一: 初代目们作为创业君主,寿命都不算短。连死得最早的赵匡胤,也活到了虚岁五十。

且绝大多数都经常带兵打仗,身体普遍不错。

因此生出来的孩子相比中后期君主的子嗣更健康,不容易夭折。

朱元璋的情况明显符合这条规律,他虚岁七十一才死,在古代皇帝里算很长寿了,可谓身强体健。

明史 卷3: 闰月癸未,帝疾大渐。乙酉,崩于西宫,年七十有一。

规律二:相比起居注完善的治世皇帝,初代目在创业阶段的子嗣更可能出现漏记,也就是说其实有更多早夭的儿子,只是没被记录下来而已,继而造成官方夭折率低于事实。

比如刘备,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在刘禅之前应该也是有儿子的。

三国志 卷32: 先主与术相持经月,吕布乘虚袭下邳。下邳守将曹豹反,闲迎布。布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海西。
三国志 卷32: 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

只不过信息太少了,导致根本无法判断是否夭折。

再比如宇文泰,按照《北史》的记载只有十三个儿子。

北史 卷58: 周文帝十三子:姚夫人生明帝。后宫生宋献公震。文元皇后生孝闵皇帝。文宣叱奴皇后生武帝、卫剌王直。达步妃生齐炀王宪。王姬生赵僭王招。后宫生谯孝王俭、陈惑王纯、越野王盛、代纮王达、冀康公通、滕闻王逌。

但根据《北周宇文逌墓志》所述,宇文泰其实至少有十五子(正史第十三子宇文逌,被称为第十五子),也就是说可能有两子早夭,因此没有被史书记载。这样的话他的实际夭折率应该是13.3%,而不是0%。

李克用也类似,根据其墓志铭所述,其实有二十几个儿子,远多于正史记载的十三个,这里面很可能有些早夭的。

李克用墓志铭:王之弟四人,官氏之次,悉列於豐碑。小君三人:長沛國夫人劉氏,無子。少魏國夫人陳氏,亦無子。次晉國夫人曹氏。皆以賢淑令嘉、□嚴慈育慶門,即令嗣王令公,實晉國太夫人之自出也。嗣王之兄令□,義相公名嗣昭,乃王之元子也,嗣王之次親第二十三人,具名列於後:存貴、存順、存美、存矩、存範、存霸、存規、存璲、善意、大靜、重喜、小靜、住住、神奴、常住、骨骨、喬八、外端、小惠、延受、小住、□寶、小寶。於戲!

还有铁木真,如果只看《元史》的话,他就六个儿子,夭折一个,夭折率16.7%。

元史 卷107: 太祖皇帝,六子:长术赤太子;次二察合台太子;次三太宗皇帝;次四拖雷,即睿宗也;次五兀鲁赤,无嗣;次六阔列坚太子。

但根据《新元史》记载,铁木真其实有八个儿子,夭折了三个,夭折率37.5%。

新元史 卷106: 太祖皇帝八子:光献皇后生术赤,次察合台,次太宗,次拖雷;忽兰皇后生阔列坚;也速干皇后生察兀儿;乃蛮女生术儿彻;塔塔儿女生兀鲁赤。

看似很小的漏记,在夭折率方面的区别就非常大了。

这条规律应该也适用于朱元璋,因为他虚岁四十才称帝,之前的官方记录很可能没有后来完备,或许漏记了些夭折的儿子。

PS: 夭折率而论,明朝的分水岭其实是宪宗。

从建文帝到宪宗:

建文帝二子,无一夭折(朱见奎下落不明,且即使1402年就死了也明显属于非正常死亡)。

明成祖四子,夭折了一个(朱高爔)。

明仁宗十子,无一夭折(最短命的也活到了虚岁十六)。

明宣宗二子,无一夭折。

土木堡战神九子,夭折了两个(朱见湜、朱见淳)

景泰帝一子,夭折。

明宪宗十四子,夭折了三个(皇长子、朱祐极、皇十子)

一共记载四十二子,夭折了七个,夭折率16.7%。

虽然比朱元璋的7.7%高,但还算较低的。

再看从明孝宗开始的皇帝儿子夭折率:

明孝宗二子,夭折了一个(朱厚炜)。

明武宗无子。

明世宗八子,夭折了五个(长子、五子、六子、七子和幼子)。

明穆宗四子,夭折了两个(朱翊鉽、朱翊铃)

明神宗八子,夭折了三个(朱常溆、朱常治、朱常溥)

明光宗七子,夭折了五个(朱由㰒、朱由楫、朱由模、朱由栩、朱由橏)

明熹宗三子,全部夭折(朱慈燃、朱慈焴、朱慈炅)。

崇祯帝七子,夭折了四个(朱慈烜、朱慈焕、朱慈灿、皇七子)

一共三十九子,夭折了二十个,夭折率51.3%,不但远高于明朝中前期,甚至可能都高于清朝了。

至于朱元璋的基因在孝宗和兴献帝这里出了啥问题,就不得而知了。。。

编辑于 2023-07-20 06:42・IP 属地美国
杨沐梓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