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在本硕博阶段,不是混班委、就是混学生会、要么同时混班委和学生会、班长和主席都干过的人,我觉得可以尝试一下。
其实这段经历真的能给你带来很多东西的。
一个是能力的提升。
一般提到学生干部,都会吹嘘说可以锻炼“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我对这个是不屑一顾的,因为学生组织往往是松散无序的,并且学生个性十足,没有人真的听你领导,听你组织。
其实你在这里锻炼的,主要是对于整体的布局,以及对于细节的把控。对于任何一个活动,从流程设计,到前期宣传,到物料准备,到场地申请,到彩排演练,到现场把控,到复盘宣传,每个流程你都要考虑到,每个细节都要有相应备案。在大型活动开展之前,我都会梳理一张密密麻麻的思维导图,把部长、干事们拉到瑞幸聊一两个小时,从头到尾捋一遍,确保责任到人,确保已经check ok。
我觉得这里才是最累的,也是最锻炼人的,因为他们只需要保证自己负责的那一小块没问题就行,但我得都知道、都掌握,万一哪里出了问题,让我上也能立刻堵上窟窿。
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学生干部,你不是领导者,而应该是最底层的执行者。这里的执行,不一定需要你去亲自执行,而是说,哪怕你是光杆司令,也能够在脑子里把一个大型活动进行细节繁复的兵棋推演。
这种能力培养,需要从两个方向培养。
首先是自下而上。所有的细节,你必须干过才能知道,所有的突发情况,你必须遇到过才明白怎么处理。
其次是自上而下。一开始你只会埋头做事,只有把整个任务放你头上,你才会被迫去思考所有流程。
这种能力,虽然说起来很不起眼,但就算我现在工作了,也依然很受用。
一个是圈子的扩大。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可以认识的人太多了。
我前段时间刚刚整理了一遍自己的朋友圈,有1700个微信好友,其中一半以上是搞学生工作认识的,不同学院,不同学校。
虽然大多数是点头之交、点赞之交,但依然可以结交很多过命的朋友,毕竟这里不会掺杂太多利益关系,是战斗友谊。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可以交女朋友。
一个是眼界的拓展。
两方面。
一方面是像上面一条,你认识了大量其他圈子的同学,这叫“破壁”了,所以你会粗略地了解到很多其他领域的信息,比如不同学科在干嘛,就业情况怎么样……
另一方面,搞学生工作势必会跟各级老师做对接,比如辅导员,思政老师,分管团委副书记,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一旦老师们觉得你靠谱、有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告诉你很多他们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和处理思路,这时候你就能发现,同样一个问题,学生和老师的角度是多样化的,而老师的角度,往往更接近事情底层的运行逻辑。
一个是硬件的点缀。
经历啦,各种荣誉啦,都算硬件吧,对于考选调、进体制,多少还是有点用的,但相比于上面三条,算是无用之用了。如果只是奔着这个干学生工作,其实性价比挺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