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后多数的讨论集中在3个胜负手,而这3个胜负手其实指向了同一个根源性因素。
首先是第二盘抢七德约领先态势下的小球失误——这不是所谓的“犯蠢”,这实际上是他经过第二盘连续缠斗发现常规底线调动有点打不开局面之后的最初冒险尝试,结果很遗憾,失败了。
这等于给了德约一个相当消极的信号,那就是对手这场比赛可以利用无死角的狂奔和狂救顶住你此前在其它所有人身上屡试不爽的底线分点调动,并且你在其它对手身上可以得分或者制造机会的常规手段都有可能因此失灵。而如果你想要破局,仅有的选项要么是用冒险手段梭哈,要么在相持当中长时间持续做到把落点和球路精确到极致的同时也把击球节奏压缩到最紧凑——前者意味着50对50的高风险高收益,基本等于在赌,而后者其实只有机器能够实现。
德约接收到这个信号之后应该说还是明显影响了抢七后段的比赛姿态,连带着体能极点造成的负面效应基本上打毁了第三盘的开局,而第三盘1-3之后的那个26分钟的长局没能拿下则成为了第二个胜负手,因为这事实上相当于把那个小球所传达的信号进一步强化了——因为这26分钟里德约有无数理论上通过耐心分点调动就能得分甚至保发的回合,但结局无一例外是被阿尔卡拉斯依靠永动机级别的狂奔所化解。
那段时间我和一起看球的朋友都表示“这没法打,这等于上一秒德约觉得某个角落是绝佳的得分空当,这一秒球也奔那边去了,下一秒阿卡莫名其妙就到位了,再下一秒制胜分抽回来了“。
好在第四盘双方出极点和过极点的时间差帮助德约一度转危为安,甚至还争取了决胜盘的先发领先,以至于决胜盘开局挽救危机保发然后逼出对面破发点的时候他其实已经几乎进入夺冠剧本,但接下来就是全场的第三个胜负手,也就是这一盘第二局40-30破发点上那个凌空打丢(不少人认为这是最可惜的机会)。
说穿了这个球还是同样的因素造成的——须知那个回合前面一系列的调动已经把阿尔卡拉斯逼到反手位极限死角,如果换成其他任何对手(包括14和19费德勒)都有可能根本不用等到后面失误的那个凌空高压球就已经破发了,但阿尔卡拉斯这时候还能救出一个界内球就相当于告诉德约他前面的所有操作还不够极限,换言之这个球想要下分的话必须在先前的基础上再把节奏压缩到最紧凑,一秒钟都不能多等,否则只要在击球节奏上给了阿尔卡拉斯稍微一点点喘息和回动到位的时间,后者就有可能再用一个匪夷所思的极限救球制胜分把破发点化解掉。
也正因为如此,这个球对德约来说其实是不存在“等落地然后下一拍打死”的选项的(这一点和很多球迷所认为的不太一样),本身边线模糊的情况下凌空抽过去其实是唯一解,因而最后的结局和第二盘抢七的小球一样就是50对50赌错了——问题在于如果不去搏这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话,其它选项的代价或许只可能更大。
梭哈无回报,常规底线调动在对方的无死角跑动覆盖下又全部失灵,这种程度的德约基本算是手段出尽,年龄劣势也决定了深层体能储备和续航力又必然不如小自己16岁的对手,打到决胜盘只输一个发球局已属不易了。
但换一个角度来看,阿尔卡拉斯为了能够拿下这场决赛,很大概率也已经拿出了他自己都不太可能再复制的状态才呈现出了这种全场无死角的观感,并且即便如此也必须通过4h45min的五盘准绝杀才能锁定胜利(严格来说阿卡发球胜赛局被追到30-30的时候我仍然觉得德约有机会破回来),那么既然这样,等到了今年的美网、明年的澳网甚至明年的温网赛场上,倘若两人再次相遇之际又出现了新的此消彼长,谁能保证下一战的胜利天平就一定不会倾向德约那一方呢?
总而言之,我相信这不是三巨头辉煌的落幕——但如果它必须是,也只有这个过程能配得上这个时代的终章。
恭喜阿尔卡拉斯,无论他今天的发挥是未来的生涯常态还是一次绝无仅有的高光,他都在此时此刻以一种无懈可击的姿态再次证明了我们这一群老球迷在他去年美网夺冠之后对其职业生涯未来前景的所有展望都完全值得信服。20岁双满贯的战绩毋需多言,并且以目前他所需直面的竞争环境来看,三巨头的时代一旦彻底过去,他可以立即接班成为彻底统治男子网坛下一代的王。
而对于德约科维奇来说,我相信这场决赛还不是他告别职业生涯巅峰的转折点——甚至即便它必须是,这一刻的德约也是以GOAT的姿态(而不是以所谓GOATs之一的姿态)去完成了向自己巅峰岁月的告别。
我们纽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