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还没有看清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有人鸡娃升学,有人鸡娃就业,就一定有人在娃的“第二次投胎”——婚姻上再卷一波!
婚姻法已经背熟了,婚恋市场概况已经掌握了,恋爱技巧也已经就绪了,剩下的就是超越自我,优中选优了。
那个以爱为名,可以冲破一切阻碍,盛产灰姑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他们的娃如果是上211的分数,父母一定要上点“道具”,够一下985,总不会自甘堕落随便去个普通大学就满足。
所以婚姻上,不想高攀一下,保送上层阶级,已经算不贪心了,怎么会甘心向下兼容,让别人占自己便宜?那过去二十几年不就白奋斗了吗?
让一个低收入的伴侣把来之不易的生活水平均下去了,实在是婚姻决策上的重大失误,不如暂时放弃升学,“复读”一年,再选一个好志愿。
我身边太多这样的家庭了,早就把孩子婚姻的各种利弊关系算得明明白白了,单就职业生涯这一块,都要结合各种社会发展趋势,职业前景,政策变化等因素来评定是否合格。
我姐一个男同学的女朋友,在一家商业银行做管理岗位,人很漂亮,十分干练,工资是男朋友的二倍,俩人情投意合,但是男方妈妈还是坚决反对,理由是商业银行不属于国有银行,存在一定的职业风险。由于他母亲十分强势,尽管他也极力反抗了一阵,最后还是被成功拆散。
还有一些子女从小就被父母灌输了一些思想和方法论,都是十分顺应父母的意见的,只要父母提出反对,就会全力配合,果断淘汰父母认为不合格的候选人。
最后,他们在父母干预和把关下选择的结婚对象,往往条件都十分匹配,谁也不吃亏,大概率生活幸福美满。
可能有人会说,他们似乎忽略了爱情,人生没有遗憾吗?
别忘了,他们小时候都在拼命学习,可能没看过网络小说和韩剧,对于那种不管不顾的极端恋爱态度并不感冒。
何况事实上,真正遇到爱情的几率本来就小。多数是包装,技巧,环境等因素触发的激情,多数三个月降温,少数被资源或心态捆绑住了,可以延续更久。
题主跟男朋友也不过是因为当时觉得条件挺匹配就在一起了,只是后来工作调动,自己条件下降了,在对方眼里“爱情”也就没了。
而男朋友口中所谓的正常家庭,大概指的就是这样一批把对方职业状况作为重要条件的“鸡婚家庭”。
所以,这个问题不应该是“我还要走下去吗”,而是“我目前的成绩够分数线吗?”
如果还想被录取,要么就把自己的“分数”搞上去,让“评委”们满意,要么就换个志愿,别让自己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