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我们面对新冠疫情其实有过很多误判。
在新冠还被命名为「不明原因肺炎」的时候,湖北、武汉两级因为发现的肺炎案例很少且未发现肺炎案例之间存在明确的传播链,于是认为这一种新病并不值得花大力气关注,这也是万家宴仍旧照常举办的原因。
在新冠被确定为「新型冠状肺炎」的时候,因为已经发现明确的人传人现象,且武汉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医疗挤兑和群众恐慌现象,国家判断新冠是一种很严重的传染性肺炎,病亡率很高,整个国家也迅速回忆起 2003 年的非典疫情,于是用了很强力的措施来应对。
以上两个判断都是错的,错误的原因在于我们最初把目光锁定在肺炎患者而非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上。
我们还有一个基于非典的错误判断,认为新冠起源于国内或东亚,所以在西方国家也最终发现感染者的时候,我们的媒体还用过「倒灌」一次,阿丘翻车、王晓磊的《假如你家地板漏水了》也翻车,张文宏在采访中对起源的论述也翻车。
正因为这三个误判,才有了 2019 年 12 月的武汉不以为然、2020 年 1 月的国家强力抗疫、才有了 2020-2021的动态清零和 2022 年的独木难支。
国家最终放弃动态清零,本质上就是全世界一起摆烂,不断地拉中国下水,中国独木难支,疲劳作战的大白们也已厌战,加上新冠的病亡率没有我们最初想象的那么高,于是就坡下驴,在支撑不下去的时候因时因势地放弃原有的防疫策略。
在我们动态清零的时候,为了凝聚共识,必须宣传新冠的各种危害,必须连篇累牍报道境外的水深火热,再我们放弃动态清零所有人都可能会反复感染的时候,为了淡化新冠疫情的影响,必须尽可能地不去碰触新冠话题,甚至说一些假话,想想刘强东在去年那波疫情中的表态,一会“流感”,一会“重感冒”,一会“小感冒”,一个短视频,他就整出三个概念,相当于一个人在几分钟内给自己女朋友起了三个新名字。
你现在觉得新冠就是重感冒,就是被淡化新冠疫情的策略影响了认知,实际上,新冠还是老样子,分人,随机,有的人初次感染就是重症,有的人初次感染是无症状,有的人初次无症状二次重症,有的人初次肺炎二次上呼吸道感染,不能说完全没有规律,但规律性不是特别明显,某一群体上有一定的共性,但到个人这里还是看点,点高还是点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