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个回答

《碟中谍7》伊尔莎是真的死了吗?

Michael Jordan
6个点赞 👍

因为担心伊尔莎死没死,昨天冲进影院,刷了两遍。她死了,死的可能性70%,没死的可能性只有30%。编剧好狠,想坐实伊森克妻的属性吗?

8年前我看完《碟中谍5》,被伊尔莎的美貌和身手惊艳到,专门为她写了篇短评,贴几段我当年写的超级中二的文字。

《碟中谍5》的女主角伊尔莎 · 福斯特令人惊艳。网友评论“这位女主角的动作戏凌厉又性感,被称为女版‘伊森 · 亨特’,一袭飘逸黄裙,一双美腿架枪,彪悍和美艳共存。从颜值到身手,从气质到着装,这位女主角都堪称完美”。

以上我表示同意,但不是我的关注重点。我注意到伊尔莎长了一双英格丽·褒曼式的眼睛,深邃又迷离。面部的轮廓也像褒曼。百度了下,发现她们同为瑞典美女。但是,最让我激动的是,如果伊尔莎两颊的笑涡加深,面对男主角伊森时,眼里的挑逗、得意、狡黠再加深,她就是《乱世佳人》中的斯佳丽·奥哈拉。也许是费·雯丽的斯佳丽太深入人心,这部好莱坞经典之作一直没有重拍。见到了与费·雯丽有相似之处的丽贝卡·弗格森,我好希望《乱世佳人》重拍时,她可以扮演斯佳丽。我特意查了她的个人资料,发现她的气质宜古宜今,戏路亦正亦邪。而且,可以端庄娴静,也可以桀骜不驯。她能在《碟中谍5》中与一般资深男演员同台飙戏,既不输演技,又不输气势,我相信她有潜力塑造好斯佳丽。

我特别注意伊尔莎的眼神。她的眼神时而热情,时而淡漠,时而犀利,时而甜美。第一次看见一个人的眼神可以这么甜美。当她凝视伊森时,眼里的柔情蜜意几乎要将人融化,这让我想起苹果树开满了花,一树都是清醇的芬芳。近看那花瓣中央有蜜蜂吮蜜,有露珠滚动。恕我嘴笨,这种美感只有雪莱只有济慈只有叶赛宁这一类诗人可以描述出来。

这一部打斗精彩,文戏也很细腻。伊森的情感和内心挖掘得很深。片中闪过好几回年轻时的盖布瑞尔杀死伊森女同事/女友的镜头,令我生出不祥预感。就像读《红楼》时,知道晴雯是黛玉的影子,晴雯死了,黛玉也活不久一样,这样的镜头让我预感到伊尔莎可能会死。

她竟然真的死了!在桥上和盖布瑞尔使出英式击剑,身手漂亮灵活。猝不及防被盖布瑞尔扎中小腿,下盘不稳,由上风转为下风,虽然腾空跃起用双腿夹击制住敌人的头部,但是力度不够,盖布瑞尔一个过肩摔把她掼倒在地,一把匕首插入她的心脏。

伊尔莎死了,伊森赶到时,她的眼睛还睁着。观看《碟中谍5》时我就觉得伊尔莎的生存很艰难:

其实伊尔莎内心一直深藏恐惧。她最大的恐惧不是不被莱恩信任,而是被她效忠的祖国抛弃。她知道自己随时可能成为无情的上司艾德礼的弃子,即使没有死去,也只能以失踪的无国籍身份过着永无天日的生活。人毕竟是群体性动物,没有人能忍受长期活在边缘地带,更可怕的是,随时会死去。长期的间谍生涯已经让她深感疲惫。在艾德礼、莱恩和伊森三方之间周旋,更是让她如履薄冰。还好伊森相信她、爱护她。她再也不用独自在高空走钢丝。

她常年如幽灵一样生活在灰色空间里,这非常考验人的体能、勇气、意志力,伊森还有班吉和卢瑟陪伴,她多数时候是一个人战斗。总感觉会有这一天,没想到说来就来了。

从电影的创作空间来看,伊尔莎的前英国间谍身份,给予编剧的创作空间有限。他写她这条线时要考虑她的身份,她的性格,她的人设。

伊尔莎和伊森一样,信念坚定,对朋友忠诚,她身上的变量很小,变量很小,反而意味着可塑性较低。

他俩的感情也如此,一直在朋友和恋人间游走,无法落地开花结果。我要是编剧,写伊尔莎这条线,也会觉得头疼,处处受限。

而格蕾丝这样一个出身孤儿、偷技逆天、良知未泯的小偷角色所具有的创作灵活度大多了,编剧可以随意给她写个半路冒出来的亲人、朋友、前度爱人,可以写她意志不坚定,时不时在金钱和正义之间摇摆,可以写她和伊森亦师亦友亦敌亦情人,伊尔莎和伊森是绝配,但他俩是同一类人,编剧无法再创作一个男版的伊森,只能把伊尔莎写死了。但是格蕾丝这张白纸却能任人涂抹。

对伊尔莎的死,格蕾丝心怀愧疚,她说,她死了是因为我,卢瑟说,你活着是因为她。

这两句台词绝妙,也揭示格蕾丝将接替伊尔莎,成为《碟中谍》系列之后的女一或主要女性角色。

也或许,如盖布瑞尔一样,伊尔莎会在之后的剧情中复活。公爵府二楼会客厅里,白寡妇和伊森、盖布瑞尔谈判。盖布瑞尔大言不惭地说今晚会有人死去,不是格蕾丝,就是伊尔莎,镜头给到伊尔莎,她的眼神露出不屑和嘲讽。

或许她和她的军情六处朋友,已经预料到盖布瑞尔会通过杀死她,来打击伊森,他们干脆来个将计就计?然后在下一场与智体和盖布瑞尔对决的关键战斗中复活,给对方来个措手不及,给伊森来个惊喜?

虽然这样的复活很俗套,但是我能接受。呜呜。

图片为《碟中谍5》剧照。侵删。

编辑于 2023-07-19 16:56・IP 属地北京
独角兽衔着金雀花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