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这事儿从来就没啥不一样,经济内循环不起来唯一的原因也是因为没有保障。
很多人不理解这有福利保障和无福利保障的核心在哪儿,在知乎这么多年,你能看到无数的人喷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障,也能喷他们的经济停滞,却没有想明白保障这件事情的内在。
存钱扼杀了消费,没有消费就会增加生产者和贸易商的市场风险。
而经济触底时,在上个世纪80年代欧美就发现,要重新且快速的提振就业率,单靠进出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比如90年代美国的Tanf计划,即提升最低收入,并对中产及以下家庭进行社会援助,让中产及以下家庭在经济下行阶段也有钱花,他们就不会选择保守的直接储蓄。然后在生产消费循环维持时,失业率会逐渐下降。
货币本应是工具,但是对于没有保障的人来说,是命。
扣扣搜搜的社会保障项目只能覆盖边缘性家庭,如果有贪腐现象出现,连边缘性贫困家庭都无法保障,那么保障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就是看起来多了一份支出,然后没有收到任何效果。

但是整体社会的心理层面会变化,变化了什么呢?经济上行时的所有问题都逐渐暴露,钱不好挣的本质是因为没人花钱了,但对于没钱的人来说,大家会更悲观的看待个人未来,包括怀疑自己所受教育价值,自我存在的意义。
或者说,对于中产家庭,上有父母,下有儿女的人,他们就更不敢花钱,假如家里有人得病,白血病三十万起步,癌症二十万起步,上免疫疗法就奔五十万去了。大家会愿意在挣不到钱的时候花钱么?不可能的,你嘲笑人家不存钱的时候,不是因为人家没钱,而是社会好赚钱,有相对的哪怕是不太好的医疗保障作为心理基石。也认可了钱只是社会工具这个事实。
大家会更乐于花钱后,生产复苏加快,失业率相对下降,人们会再次走到自我实现的角度上来。
很显然,我们有这个实力的,一个生产了世界33%商品的超级工业大国,需要的就是良好的内循环。即老百姓们有更好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愿意花钱后,国内的产品快速迭代,产品质量提升。但是口罩这三年,在家里关着的时候,除了房贷车贷必须要交,萝卜白菜都要花钱买,这才是问题。大家没有好的心理预期的,只有钱在,命还在,更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