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原因?生活变好了,网络普及了,平均上网年龄下降了呗。
看一个人不要光看他在中国当时那个学阀混子横行的环境中能混成什么样子。
把他换到其他国家的环境中,看看以他的业务能力和社交水平能混成什么样子。
胡适要是能在美国混下去,他才不会去台湾,别看他身上有30多个博士学位,美国人是很现实的,给他博士学位那是给当时中国面子,是中国士兵在前线打仗给胡适挣出来的统战价值。胡适刨去他身上代表中国人的部分,以他的学术水平,美国人连每年5千美元年薪的职位都不愿意给他。
胡适如果真的明事理,就应该用一切力量替给他价值的中国士兵争取美援,但是恰恰他对这个任务不积极,否则蒋介石也不至于在1942年把他撤换掉。
当然这件事也证明了蒋介石在用人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把一个长期持对日媾和态度的人,仅仅在他表现出转变态度几个月的时间里,就信任他在战争进行到关键时刻派去主要盟国做争取援助的全权代表工作,最终工作的不顺利也就在预想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