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核心是兔鹰关系的变化在影响,疫情是迷雾,掩盖兔鹰脱钩的影响,也加速和放大双方的斗争,而这种影响是相互的,现在外面通胀我们通缩,大家都不敢花钱在不必要的消费上,造成需求减少。
本人医疗电子制造业,外贸为主,总结18年至今的行业变化路径,就能看到一些发展趋势在里面。
18年贸易战开始制裁华为,我们担心进口芯片供应链不稳定,19年开始导入国产替代,年底已经完成全部国产替代。
2020年初疫情爆发进口物料炒上天价,我们用国产完美避开这一轮涨价,当年全球只有国内能够大量供应,因此2020年国内外贸订单大增,深圳房价也上了天。
2021年初鹰放开管控,开始发钱刺激经济,来自老米订单大增,下半年欧洲日韩放开管控,又发钱,欧洲日本订单大增。到21年下半年订单还不错,但是更高层面好像有意控制出货减少贸易顺差,比如拉闸限电,住房不炒等等,深圳房价开始自由落体。
22年外面基本上都放开了,发了很多钱消费本该大增的,可惜大毛二毛开搞直线拉高外面的生活成本,非必要消费需求开始大量减少。国内上半年香港开放年底全面开放带来一些订单需求,小忙一阵。至此看似一切正常应该回到正轨,实际上是回到贸易脱钩的轨道上了,再叠加疫情,两毛战争等等因素情况更复杂。
进入23年消费行业订单大量萎缩,欧美外贸为主的订单叠穿地板,大大小小工厂订单不足没事干,越南等产能转移承接国家一样艰难。俄、中东方向贸易尚可但体量小不够塞牙缝,下半年继续看空,一切要等到贸易关系改变才会好起来,至于什么时候转变等25吧。眼下斗争双方在政策层面开始刺激(深圳双拼可以拿单证了),等到这些刺激依然无法改变现状的时候就会坐下来谈利益划分了,然后才会在新的轨道上运行。
目前的格局是一个印钱一个干活,但是印钱的没有节制,干活的挣一堆废纸又买不到东西(被制裁),这个循环链已经不可靠不被信任了。需要生成新的循环链或者深入改造现有循环链。结果是那种就看谁撑的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