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个回答

如何看待「超7成人后悔选择自己的专业」一事?你后悔曾经在专业上的选择吗?

36氪
11个点赞 👍

其实,选错专业其实是大概率事件。未来从事的专业大概率取决于当下高考分数以及志愿填报。

“未来”和“当下”必有误差。

1.专业发展预测

填报志愿,一看学生高考分数硬不硬;二看家庭资源耐不耐打!

高校及专业选择的自由度取决于高考成绩。简单来说,只要高考成绩够硬,好学校,好专业随便挑。但这里指的是,当下市场所决定的好专业。

比如,当今最火、薪资普遍最高的行业是互联网,反馈到专业上就是计算机相关,但在四年后,互联网是持续寒冬还是转而回升,依政策、市场而定,谁都说不好。就好像我高中毕业那阵,计算机只是一个普通的二线专业,管理、金融才是才是“硬通货”。可如今,互联网行业却是应届毕业生最想加入的行业,而计算机相关分数也水涨船高。

谁也无法准确预测四年后经济变化与就业形式,所以当下的好专业并不代表未来一定好就业。

四年前,我们评判好专业的出发点在于分数;四年后,评判好专业的依据是就业率。

所以,选错专业,很正常。

而,缩小“四年”误差的途径在于家庭给予的帮助。

有的父母高学历,眼界宽,能分析出专业的就业发展形式,结合孩子爱好及发展给予有效建议,将发展线拉长;有的父母资源广,银子多,请来专业人士做填报指导,对方会结合孩子的高考分数,将有限的分数最大化利用,选出性价比最高的专业和学校。

这就是志愿填报机构存在的意义,降低错选专业的几率。

2.就业规划提早化

大部分家庭资源有限,尤其对于90-95年出生的毕业生来说,唯一的出路只有靠自己。

父母文化程度有限,基本上没上过大学,给不了前瞻性建议;付费做填报指导更是压根没有那个意识。

所以,自己的发展要自己规划。

具体行业的就业形式我们无法预测,但是我们应该对自己的人生的大方向有个规划。

比如,你想考公;比如你想做学术;比如,你想当老板。

在大方向的范围内,选择分数可以覆盖到的最优专业。因为大方向在短时间内的变化是不会有很大变化的。

现在网络发达,我们通过网络一查便知,报考公务员哪个专业吃香;做学术,哪个学校的那个专业哪个导师更权威;做老板直接学习管理、金融比学技术更直接。

以高考分数作为基底,结合现有信息,规划一个大方向。根据大方向,通过四年的学习和积累予以修偏或者提早做重新规划。大二转专业或者毕业跨专业都是机会。

而且,优质的大学生活,也是要在大一就要确定下大方向的。

3.功利就业 or 爱好就业

有些人工作只是为了赚钱;而有些人选择把爱好当做职业。

当下,许多年轻人都会抱怨,自己从事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即便当初为了更好的赚钱,委屈自己选择了不喜欢的专业,到头来还是赚不到钱。

所以,倒不如,从开始别那么功利。

既然“赚钱的专业”不好把握,那就遵循内心,将“爱好”设定为就业目标。

从事喜欢的领域,以爱好作为助推器去深耕领域,也许通过兴趣的加持而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轨迹,并发光发亮。最重要的是,赚钱和爱好,总算占了一个。

就怕什么都想要,最后什么也得不到。

就像,当下互联网行业赚钱,可是自己分数又有限,于是退而求其次,背井离乡上了一所综合性较强的大学,但自己并没有异乡打拼的计划。四年后,卷进大城市,但无奈学校和专业知名度有限,所以在求职过程中,优势全无。

这种情况下,抱怨“选错专业”的比例是最高的。比如:

还不如,在大城市的XX学校读个XX专业,这样还能占个地利优势。

所以,才有那么多不上不下的毕业生选择改行或者通过内卷获得职位。

而,从未后悔在专业上的选择的那部分人,我想他们有些人就是高考排行榜中的TOP,无限选择权会大大降低后悔度;而另一部分人,大概是从小就已经树立了的方向,所以他们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后悔。

发布于 2023-07-10 16:07・IP 属地天津
北海皆非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