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洋考上北京大学,不喜欢就读专业的他在学习三年后选择了退学复读。今年高考他又考出了686分的佳绩,再次填报北大。如果后悔曾经选择的专业,可以尽早转专业,或者复读,以免在未来就业时懊恼为时已晚。
北大退学决定复读
2019年,小洋一举考上北大计算机系,但在这所别人的“梦中情校”读书,他却一直感到迷茫。当初是因为计算机热门,所以填报了计算机专业,但真学起来,小洋却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产生不了兴趣,始终找不到学习的感觉,以致郁郁寡欢,一门接一门挂科。2022年春节,他没有跟任何人商量,做出了一个让周围人惊掉下巴的决定——退学。

“我大概经历了四个月的混乱,和父母谈了很多次,最后大家达成共识,选择了一个最现实的方案——复读。”虽然做出决定,但他对复读还是有些纠结,这种矛盾心理一直持续到他进入精华学校读书后才慢慢消失。
打开心扉迎接成长
“复读不仅是对学习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的性格,促进了我的个人成长。”对于“学霸”级别的小洋来说,恢复知识点记忆、进入高考状态都不算难,他的问题关键在性格上。过去的他沉默寡言,习惯把自己封闭起来,几乎没有朋友,到了大学依然如故,不愿意和同学交流。
但在精华复读班里,他尝试打开心防,跟班上很多同学进行交流,这种改变既有他个人的内在诉求,也离不开学校为复读生安排的心理咨询和援助。“学校会让我们做一些心理方面的问卷以及咨询,还请了心理咨询师来做讲座。那位老师谈到,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跟其他人的积极互动,这种互动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个人的成长,这些话给了我启发,让我觉得应该做一些突破。”

也许是压抑时间太久需要释放,也许是心理咨询师的话一语中的,那一瞬间,小洋似乎打通了心灵壁垒。从此他跟老师、同学开始深入互动,感受交流的美好,享受被人关心的温暖和舒畅,这种感觉让他沉醉其中,复读生活再紧张都不会觉得有多辛苦。
放下自傲理解他人
“复读班每天的安排都很紧凑,虽然学习时间长,但环环相扣,学生只需要跟着走就可以。” 小洋每天和同学们互相打气,为着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彼此支持,他的学习状态一天比一天好。
小洋很佩服老师们的水平:“这里每个老师都很负责,课讲得好,也很有深度。他们编的习题册按照模块划分,非常有条理,基本涵盖了所有我们做过的模拟题和一些往年的试题,学生不用自个再去外边找习题来练手,只要跟着老师走就能达到目标。而且无论我们何时去找老师答疑或者咨询,他们肯定时刻在线。”

刚开学时,他对语文老师的印象不是特别好,因为当时他还处于一种自傲情绪中,听课不太认真,但老师及时发现了他的“小心思”,经常在他听课不认真时“点”他,以不伤少年面子的方式提醒他专心。最初他觉得有点烦,但很快就意识到这是老师的爱护之情,明白过来后他很感动,收起了身上的“刺”,还主动找老师请教答题技巧。老师也知无不言,介绍的答题经验非常实用,让他受益匪浅,在第二次高考中他语文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分数,没有辜负老师的苦心。
再报北大转学心理
高考前一天,小洋想找一找在答题卡上写字的感觉,就拿出模拟考试的答题卡,没想到下笔时他突然意识到很快要上考场,一下子特别紧张,手抖得写不出字来。他咬牙忍住恐慌,在纸上随意写了很多跟考试没什么关系的文字,借此调整心情,终于控制住手抖。他提醒学弟学妹,高考时要保持好心态,维持适度的紧张感,把注意力集中于正在做的事情上,把压力变成动力。

因为从自己的经历中明白了心理状态对人的重要性,所以小洋对心理学产生了极大兴趣。今年填报志愿,他依然选择了北大,但专业选了心理学,他相信这门学科未来将让他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困境。
来源:教学大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