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期货界有名的大佬基本是炒农产品发财的?
- 2 个点赞 👍
为什么会10个期货大佬8个靠农产品发家?
农产品可以说是期货大佬的不二选择,甚至可以说是必由之路,因为农产品的需求比较稳定,多少人口吃饭每年基本上都是不变的,但是供应呢?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比较多,供应一旦出现缺口,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是确定的,比如一年只生产一次,不成熟季节就会一直短缺,因此,这个缺口是没有办法短时内补齐的,这也就意味着趋势一旦形成,基本上不会回调,一直到下一季度,下一个生产周期。
(更多专业的期货知识经验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四方来询,获得持续的学习和进步!)
这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点是造就期货大佬必不可少的:
第一:确定性好把握
需求稳定,价格更取决于供给因素。研究清楚供给,基本就确定了大方向,确定性就把握住了。逻辑很简单,供不应求就上涨,供过于求,价格就下跌。
第二:行情不回调
为什么说不回调这么重要呢?那是因为不回调就可以浮盈加仓,在期货的操盘手法中,浮盈加仓可以快速实现以小变大。一波行情下来,甚至能有几十上百倍的收益。但是如果一轮行情反复回调,那
查看全文>>
千金散尽还复来 - 0 个点赞 👍
因为农产品的期货单价比较低,入手的成本不用很高。目前的玉米类的期货,最便宜的大概三四千就可以买一手,这个价格就算亏到爆仓试错成本也是能够接受的。
再一个是因为农产品的走势相对“稳定”,这个稳定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有迹可循,而且生活中也最容易获得相关资讯。
查看全文>>
dennis - 43 个点赞 👍
期货界大佬们的农产品发家史。
东邪葛卫东:从小散到牛散,炒农产品从10万到50亿。
1988年葛卫东进入四川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毕业后先是回到了老家贵阳的贵州粮油进口公司当外贸员,这一干就是8年。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对于普通人是如此,对于大佬也不例外。
2000左右,葛卫东来到金融中心上海。一开始还只是经营诸如大豆、大麦这类大宗农产品贸易。而到了2000年初,积攒了10年现货交易经验的葛卫东,终于下定决心进入期货市场。
2000-2004年的四年间,葛卫东就从10万本金一路赌到了近50亿身家,由此发家。
西毒林广茂交易棉花起家,操作棉花期货600万到20亿。
2010年全球棉花价格暴涨,从16600开始买入,直到最后加仓至3万手极限(两个主力合约,每个合约限单个客户15000手),并在价格暴跌前两天全部平仓,四个月获利220倍。
南帝叶庆均2003年重仓大豆,从10万做到500万。此后又捕捉了橡胶、棉花牛市行,最后做到了100亿。
从2003年开始,大豆价格迎来了久违的一路高涨的牛市,而且很意外的一直涨到了2004年的上半年,从2200元不可思议的涨到了4000元,而这一波大豆的大涨让叶庆均的账户资金翻到了500万元,这也为他后来的辉煌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丐傅海棠交易棉花从5万到10亿
生于1967年的傅海棠,原本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2000年,在卖给他猪饲料的小老板的介绍下,他开立了期货账户,从此纵身期货市场。
从2000年一直亏到2008年都没有翻身。傅海棠总结,亏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生手不懂行,必定要交学费;二是熟悉基本面,但是不懂游戏规则,不理解市场的波动规律。
2009年当年,傅海棠用大蒜赚来的600万元去做多棉花,最高资产增长到1400万,中间有过回调,资产降到800万。从2010年开始,慢慢做到1个多亿,后来做到了10亿。
为什么期货界大佬们钟爱农产品期货呢?
傅海棠说,农产品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强,天气、季节等因素不好改变,需求相对稳定和刚性,经济好坏对农产品需求的影响不大。农产品靠天,人为没法改变供求,可确定性强。一旦减产,农产品价格往往会出现爆发式的上涨,中间少有回调。
在傅海棠的投资哲学里,一条最重要的法则就是寻找低价中隐藏的暴利。回过头来看,叶庆均、葛卫东、林广茂等期货市场的大鳄都是靠做多农产品起家。
发布于 2023-07-06 11:24・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期货这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