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李玟自杀是否太过震惊?

周寔
426个点赞 👍

不仅不震惊,反而是意料之中。

我们都在惋惜李玟的轻生,觉得她该有更好的结局。可是这样的她,自从结识她那个老公Bruce就注定了今天的结局。这也即一些条件既定的情况下,所有人其实都会走向同种结局,也包括如今萧亚轩的萎靡不振,客观必然催生主观,而我们惯常把这种呈现规律的同种结局解释为“宿命”。

而这揭示了一个适用于每个女人的道理:如果学不会打破事件里的一些构成条件,从自身规避这一点,真的会丢命。

人的命数无解在构成要素既定

作为一个心地善良,同时能力天赋皆出众,骄傲自信爆棚,凡事都要做到最好的亚洲歌后,CoCo身上是有些完美主义在的。

从她出道即站上事业巅峰,再到后来多年事业持续摔入低谷,尝试过巅峰人生后又要面临聊赖人生,这份煎熬带来的消耗,是没有多少人能扛下来的。

尤其是那么骄傲美好的她,几乎难以接受不那么成为人群焦点的自己。

在CoCo远离大众视线的最近几年里,人们都以为她是去和Bruce谈恋爱了。但是后来在金星秀访谈上,CoCo自己暴露是因为被Bruce传染了感冒导致失声好几年而被迫淡出大众视线。

而支撑她度过那几年的,是她每天一句一句地练那首《月光爱人》。

她自己说她是一个歌手,如果唱不了歌,那她就没有生命了,她的要强可见一斑。

在综艺节目里,她说女人要有自己的事业,要强大,有自己的事业就有了选择,而有了选择就好办了。

从她这句话所反映的底层思维,是她对她未来的可控和自信。

她以为:人生是可掌控的,而获取掌控人生的能力就是足够努力,换言之,她觉得只要努力就可以由心编辑自己的人生。

但,很快她的这点人生信条就被现实狠狠打击了。她随后就迎来了人生的致命陷阱——Bruce。

就如同她二姐在新闻里所说的那样,CoCo生前受困于感情问题。

一个女人,明明强大优秀,独身时明媚四射,而一碰感情就悲天怆地,不是一蹶不振,就是轻生丢命,多是悲壮收场。

为什么女人多栽在感情的坑里,这底层根结在哪里?

原生家庭、认知、人格、境遇等的相似,让这些悲剧背后的女人都被导向了同种结局。

原生家庭爱的缺位

在很多因爱而不得造就的悲剧背后,主人公多有一个长期缺爱的童年。

李玟也不例外。

李玟原名李美林,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

未出生时,一场急病她失去了爸爸,从此和妈妈姐姐生活在破碎的家庭里。

从小她是没有过父爱的。

而爱情其实底层都是补足自己童年不被满足的爱的需求。而CoCo的童年,显然不被满足的爱是父爱。

所以如同CoCo二姐说的,遇到Bruce就是一方面弥补了CoCo渴望的父爱。

而当然,另一方面,爱情就是爱情,哪怕底层是对自己童年缺憾的补足,但它始终是归类为爱情,所以,这就注定了爱情的“排他性”“唯一性”。

CoCo眼里的爱情,是纯粹深沉又专一的。

她那么骄傲的人,可以接受有两个孩子还大她一轮的二婚Bruce,这背后是有真爱的。

实际上,CoCo共48年的人生里,Bruce就独占21年,对Bruce,她可以说是倾尽所爱。

她的世界里,爱是于万万人之中我只选了你,我也只要你。

所以这么多年,都从来没有过她的绯闻,不是香港狗仔不努力,而是李玟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爱要忠贞。

为什么要这么说,可以看看她妈妈。

作为早一代北大女高材生,李玟妈妈有不俗的见识,也有超越世俗的知识分子气节,她在意爱情的忠贞,也看重孩子的风骨教育。

因为她得到过忠贞炽热的爱,也把爱情的完美样子活生生展现给了三姐妹。

根据李玟后来综艺回忆,当时爸妈于北大相识时,妈妈学外科,爸爸作为华侨学的是中医。

而在她爸爸过世后,她妈妈却捡起了她爸爸的兴趣,开始学起了中医,连同她爸爸那份没能过的生活一起活了起来。

世上还有何种爱情比这更感人至深。

每隔几天,她爸爸遗照前总会有她妈妈买的鲜花,几十年不改。

可以说她爸妈有过世人难寻的完整而挚诚的爱。

于是,爱情样本有父母如此珠玉在前,她们三姐妹怎么可能再要世俗充满算计的爱。

包括后来她二姐和德国丈夫的那段婚姻成行,也是觉得香港人心不古,而那个德国小子心性纯粹没有算计。

除了感情观外,她们三姐妹也接受了妈妈深沉的家国情怀教育。

在美国长大的李玟,早期很多采访里,都在说她为是中国人而自豪。这背后,少不了妈妈的影子。

于是,在这些家国大义和忠诚炽热的人类美好情感熏陶中,CoCo长成了全方位优秀,并不断自我力争完美的样子。

所以后来我们能看到CoCo做事拼尽全力,身上深具坚韧、勇敢、自信、有爱、温暖的美好品质,过于优秀。

在圈内她更是有口皆碑,但凡和她接触过的人都曾被她的温暖力量照耀过:

有媒体曝出她轻生前,还想着联系开解郑欣怡。

何洁说,CoCo见她第一面,说她唱歌很好听,萧亚轩发文说CoCo和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Elva,你要回来,你要唱歌。

还有更多数不清圈内各种明星和综艺节目的后辈歌手,都因CoCo之前的仗义执言而在发文悼念她。

各地的一些歌迷纷纷群体聚集,全体泪别CoCo。

这些足以说明CoCo一生阳光励志,也更是证明了她妈妈教育的成功。

但恰恰是太过正向的教育,让诡谲时代里,过于美好的CoCo身上出现了一个关键而致命的漏洞:

李玟对情感深具理想向往。

李玟妈妈自强自立,家风严格养大三姐妹,心里除了对丈夫的深爱,更多的也是对自己理想主义的坚守,而这份言传身教,被不遗余力地传承到了李玟身上。

李玟对爱情深具忠贞向往。

于是,一个世人眼里不被看重的二婚男bruce,却成了CoCo眼里的“金不换”。

于其他关系,李玟过度理想主义。

而这个底层思维里,为她埋下许多个雷。

关于认知、人格里的雷,这些共同在收缩CoCo的生命空间。

一定要被人爱的认知桎梏

很多女人,一生活在被规训好的套子里,她们被世界灌输的人生价值要以“有人爱你”为最大成功标准。

所以,一些女人间恶语相向时,总喜欢搬出那句“你没人要”来试图瞬间秒杀对方。

几乎在所有女人眼里,始终认为人必须有一个人爱,也必须要被一个人爱才是正常完整的。

于是很多女人的悲剧,都是在这些为了服务社会繁衍的谎言和被有意改造的意识里诞生,从而自我牺牲而不自知:

没有人是统一模板的,人就是各有花样的。

有的人一生不一定就是能找到爱的人,更不一定是必须有个人来爱自己才是成功。

这种社会和自我共同加身的桎梏,其背后意识实则是荒谬压迫的。

它让所有人朝着一个反人性的目标奔涌而去,这除了让那些不幸者自我酿造悲剧别无它用。

而,作为李玟,我相信作为上世纪的北大高知妈妈,断不会向她灌输这种思维。

但是,常年陷于思念亡夫的心境,只一心把女儿们培养的优秀自强,过度向内要强,却忽视了外部世界的污糟已不比往昔,这势必会让一个尤其干净的人人生倍感艰难。

只是,这一疏忽,直到李玟的离世,可能这个教育漏洞才突然被直愣愣地丢了出来,但却为时已晚。

而这,恰恰也牵出来李玟这类家庭破碎又要强的女人身上容易出现的另一个雷。

讨好型人格加身的“低配得感”

这一点是“一定要被爱的认知桎梏”的内涵,而之所以要特别提出来说,是因为这事在李玟身上特别典型,尤其值得研读。

李玟的对外名片总是阳光,自信,可这真是她的真实自我吗?

一方面是,但这只是她的对外职业面。

而她的真实自我,顶级自信背后,是深深自卑。

她天生觉得“我不配”。

李玟是不相信自己可以被无条件爱的,她的人生信条里,认为爱这件事是“交换”。

也即,在她的意识里,她要获得爱,就必须先对对方付出同等甚至更多的爱去交换。

这个根源,还是来自她的原生家庭。

根据李玟综艺自述,在她爸爸去世后,曾有亲戚劝她妈妈把李玟送给别人养,一个女人养三个孩子实在太辛苦了。

而这,背后对应的是李玟从小就对她的出身有负罪感。

她觉得自己是拖累。

为了减轻这种负累,她总是想发挥贡献自己的最大价值,以获得家人的“不抛弃”。

所以,16岁她就出来参加选秀,做很多可能尝试,就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

后来做新人刚入行的时候,公司没实力,工作时间长还没有钱,她长期靠吃泡面为生,钱再少时就少吃几顿,越少花钱越好。

那个至暗时刻,她没有向妈妈诉说,甚至都不觉得那是个她抗过不去的困难。

根本不像那个年纪还娇滴滴和父母撒娇的小孩。

这背后,是她万般努力,就想在这个家寻得一份“归属感”的潜意识渴望。

而这,和她在《金星秀》自述里的说法一一印证。

她说自己从小就是很听话的孩子,她妈妈不喜欢的男人,她就不交往。

而她姐姐们,却可以有心力 不听话。

甚至,为了赚钱让姐姐读书,她自己放弃了读大学。

李玟,她一直是家里那个小心翼翼又听话的孩子。

不止如此,用她的话说,她很喜欢逗人笑。

而“很喜欢逗人笑”是“讨好型人格”的最典型特征。

也即,李玟活了48年,只是生理年龄长大了,她的内里,从来都是那个在家长面前“讨好”的小孩。

所以她听话,她从来没有叛逆的资格。

她明明是家里年纪最小的孩子,却活的比两个姐姐更像大人。

所以在外面吃了亏,受了罪,她一声不吭,她总想靠自己的能力为家里撑起一面墙,一片天。

隔绝伤害,庇护家人。

那么多年,她风里来雨里去,工作上精益求精,不容一丝懈怠,守的就是这份她不是家里的“拖累”,护的就是她渴望在家有的“爱与归属”。

而这份诞生并茁壮于原生家庭的习惯讨好,让她延展到了与整个世界的关系里。

她害怕别人出现不开心,别人不开心,她就会害怕,她就会紧张,所以她对每个人都是细心周到。

一则是善良,最本能的就她那份“讨好型人格”。

所以,她不太敢有自己的意愿,她的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弱弱的小孩,为了守卫最后那份她在世界在意的情感关系,而不断对自己收紧的过程。

她的生存空间在于:进一步可攻世界,退一步可守护心里的那个小孩。

于外面拼职业时,反而不需要有太多心理负担,所以她能轻松自如,做出那么多成绩。

而回到自我的世界,在家里,她没有职业可以隔绝她和真实自我坦诚相见的空间,一个内里小孩需要呵护,一个现实强人需要掌控,于是这种撕裂让她感到压抑。

这也是她抑郁症的诱因,她总无法畅快轻松的做自己。

她身上的责任感太重,于是在人性的趋利避害下,太想也可以照顾照顾自己内在的那个小孩。

这时,bruce 的作用就来了:

补偿她童年不被彻底满足的爱。

她觉得,在bruce这里,她还是有人生最后一块避风港的。

所以给予了他极度的信任,就像猫咪敢于把自己柔软的肚皮敞开向他一样。

于是,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一个二婚bruce 她能那么宝贝。

在她眼里,那如同黑渊之中骤现的一束光。

由此,在她对感情的忠贞向往上,叠加她视他如救赎般的情愫,这个bruce 一下就有发不完的光。

一切看起来充满希望,一切好像得到了救赎。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正向、完美。

于是,在如此自立要强的正向成长环境里,除了自小妈妈的熏陶,CoCo自己也渐渐爱上了那个帮她取得成功的无限趋于完美的自己。

而这,恰恰也牵出来李玟这类太过于优秀的女人身上容易出现的另一个雷。

那就是,为啥越是上进阳光,强大懂爱的完美女人,最后越困于感情不得善终?

追求完美人格等同自我过度消耗!

和很多人的认知恰恰相反,有钱有能力的人对真正的感情越忠贞。见过世界,反而看起来越有选择的人,对感情越没选择:

凡事追求完美的他们事事都要做到最好,一生都在追求极致和探寻珍宝的路上。而见过形形色色的异性,尝遍人性的苦厄后,太过珍惜自己,结果就是进而极度渴求可以栖居他们心里的那个人足够特殊珍贵,而这必然要求对应的那个对象是足够完美赤诚。

所以他们只允许自己,在内化苛刻要求下,重择一人,却也终愿忠于一人。

这也应了某场那套规矩:看好下注,买定离手。

而人类悲欢相通,品味行为相同,也造就惊人相似的命运。

这也促使越是优秀的群体,越会在情感上酿造悲剧,究其原因:

太求完美的理想主义和现实生活不适配——

太珍视自己,以最高规格礼遇感情,在真正优秀之人终是凤毛麟角基数下,在现实里大概率只能招来契合他们心愿的骗子。

只有那些狐狸,才是他们的完美对象,这些人除了是假的,其他啥都是真的。

而这,对于站上世界巅峰的人类,是莫大的讽刺,他们自爱却不被珍爱,他们拿着最宝贵的真心,却被人弃如敝履。

于是,在他们过往拿到过正向结果的“努力就可以成功”的成功方法论经验加持下,他们总觉得再努力下,就可以在感情上起死回生。

同样,也因他们大多太重这段感情,所以早已将自己所有孤注一掷地和对方绑定,早已全然无退路。

所以,在香港狗仔爆出Bruce花天酒地婚内出轨时,CoCo一忍再忍:

她不想自己珍视如命的希望走向毁灭,她坚信可以再努力努力挽回Bruce真心,也更是多年来推人脉给Bruce,一步步把他推入佳境。

她不想就此放弃多年苦心经营的心血。

而这点,在李玟二姐的回应里,也得到了印证:Bruce就是靠李玟打造成了富豪。

加上开始未签订婚前协议,等发现Bruce就是个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的花心渣男,感情无力回天又面临离婚分割剩下财产时,CoCo可能想到早年姐姐们牺牲进军演艺圈的梦独成全了她一人,心里的愧疚不甘等各种滋味一时难平,于是带着病痛和对人性的失望遗憾轻生。

于是,具备完美主义人格的CoCo,凡事太求完美,导致太过消耗自我,这带来的结果只会每况愈下,无限进入死循环。

而哪怕到这一步,或许,还不全然是死棋,只要CoCo家人对她再多一些密切关照,可能还不至于终成惨剧。

这里,就牵扯出又一个悲剧的构成要件。

略显孤立无援的境遇

对于这一点很多人可能不认可,因为根据目前各种新闻的报道,李玟的家人对她密切关照。

但为什么会提出这一点?

首先她家人对她的关照其实并不足以称“密切”,以至于让她有机会去做轻生的行为。

另一个在于李玟的二姐此前也因为和那个德国小子离婚而抑郁,当时在所有家人的陪同下一起帮她二姐走了出来,所以有了这次成功,李玟的家人觉得应对抑郁症,她们有成功的方法,所以是轻敌了。

而在轻敌加上不够密切的关注这两种要素共同作用下,其实放在李玟身上,推导出来的结论是她有一点孤立无援:

因为家人似乎没有把抑郁症足够当回事,这就不可能真正产生深入感知李玟痛苦的条件。

其实,这在普通人视角看来是正常的,毕竟谁能没个疏忽,但她们面对的却是极端敏感的抑郁症患者。

他们对世界和情感的感知会被无限放大,进而酿造惨剧。

于是,或多或少,CoCo带着憋屈杂陈的心一时想不开一死求解脱。

而根据新闻报道,李玟在轻生几小时后又突然冲出来求救。

这点就很好印证了上面观点:

哪怕在原生家庭、认知、人格等层面都出现了不幸和障碍,而改变境遇或许能成为最后那根救命稻草。

但是,这个境遇是不是只包括客观周遭环境?

这就引出了所有女人一生必须学会规避的终极点,否则随时可能丢命——

别随局定命。

要破局求生!

也即,上面这个问题里的境遇是两层——外部客观环境和内心主观环境。

更确切的说,是哪怕以上提及的所有构成女人因情而生悲剧的全部要素都占上了,但只要有一点:

可以实时以局外人身份,以探寻“道”的层面观察世界运转本质和事物底层逻辑,便能把这条罪恶的完整悲剧链扣下一环,从而迎来生机。

这是对抑郁症患者求生的自我要求——要知道是病控制你想轻生,而不是真正的你真的想轻生。

同时,这也是对抑郁症患者家人的要求——要知道求生最后希望可能就在你们身上了,所以你们得万倍细心和耐心。

但最终,这还得回到抑郁症本人身上:

要知道这个世界,其实没谁比你更靠谱,所以有他人救是幸运,而你自救却是命定。

你必须要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万次于水火中不遗余力奋不顾身地救你自己。

如果不能过滤世界的伤害,学不会从千头万绪中破局,抓住“寻道”的意识和“自救”的毅力,一生始终活于不定恐惧。

而,这一点,可能对于现在的萧亚轩更关键。

因为,成天和18岁的小鲜肉谈恋爱,并一度被奉为女人理想生活模板的萧亚轩,内心崩了:

看起来流连花美男群里的萧亚轩,其实没有快乐的底层动机。

没有哪个女人真不想从一而终,除非她发现了对方的不可原谅。

不管多强悍的女人,她的内心里多少是会受到生理构造影响,她更多的是一个感情接收方。因此女人筛选男人,一开始的要求也好,作闹也好,无非都是想以此提高检验对方的门槛:

想看他有无真心,而一旦对这真心或假意有数,女人大概率不会像男人一样追求数量,要拉越多人参与这个感情游戏越好。

她们始终追求的情感其实无非几千年来还是那一套理想型——“从一而终”。

这个词在当今社会听起来可能非常的刺耳,但它就是现实。

女人在感情中,始终是抱有比男人更理想,更梦幻化的一些诉求,她就是希望有一个人可以爱一辈子,可以长情。

所以说萧亚轩成天换18岁小鲜肉,其实这种感情底层还只停留于“色”,无法上升到“爱”,根本无从谈快乐。

因为,从马斯洛5层需求层次上看,停留于第一层“食色性也”的基础生理需求,它不可能到得了和一个固定伴侣获得长久深入的爱这层“归属与爱”的高度。

同为抑郁症的萧亚轩,处境可想而知。

而这和她目前出现在网络时萎靡不振的状态相互印证:

直播中,她形容枯槁,面容憔悴,双目无神且面部瘦到脱相,这不是一个幸福的状态。

最可悲的,在她于网络宣布恢复单身后,她曾经搭上全部心血捧的那个前任黄皓却被爆出在加拿大和邻居姐姐领证结婚。

自己用尽全力相待的,最后一次次成为镜花水月,并且眼看着自己爱的人和别的女人领证,这是什么心情?

何止杀人诛心。

所以很多你看起来的洒脱,背后可能只是爱而不长得的无奈。

而这,一定程度上,也是大龄未婚女青年的婚姻困境:

选不爱的骗不了自己,选爱的总世事无常,于是最终的结果是一边不想放弃婚姻,一边却也不得不放弃婚姻。

最后,就看是自己的意志和现实的无奈,谁先妥协,而这在现实环境下产生的结果就是拖着:

一年又一年看起来在找对象结婚,实际也并未真的想结婚。

毕竟,人都不对,哪来结果呢?

而这,于普通女人有几点值得参考的东西最后再提下:

首先,男人和女人在社会功能上的颠倒,产生悲剧的概率大于产生幸福。

也即,男人若可以抛弃尊严,做一个软饭男,那他与社会对他主外的要求,和他人性里自带的“被尊重”的诉求双双不合——

这背后,多推导出你们的爱只是他的“阴谋”。

请万分当心。

想当时,萧亚轩几乎是把黄皓当作结婚对象在培养,带他上综艺,扩展他人脉,甚至后来因为太过严格,导致黄皓被累到吐血进医院。

而她们的感情,其实从那些细枝末节里,便注定了不会有好结果。

而这些道理在感情当中是非常粗暴:

盲人复明后,第一反应是丢了拐杖。同时,男人底层根本需求是炫耀,更想被崇拜才是他们活着的乐趣。

这,从黄皓最终和邻居姐姐结婚一事上可相互印证。

此外,无论是事件里不幸离世的CoCo李玟,还是现在令人担忧的萧亚轩,其实都是在对新时代女性的认知模式提出新要求:

除了要合理看待构成女人人生情感悲剧的几个要素,学会跳出原生家庭伤害,不再偏执一定要被爱,不再只敢讨好,不再热衷完美,以及要学会向内外环境求救等的“审时度势”直达本质,从事物底层逻辑上随时懂得破局求生外,更要建立起人生真正的兴趣。

而人的兴趣对象只会是事物,不能是一个人。

所以,最终所有凝聚到一点:

其实都对越是优秀女人才越容易栽的大坑——力求“完美”的王者素质“坚韧”提出了要求。

不可万物皆坚韧!

CoCo的不幸,底层核心中的核心,在于她梗着一口气极力维持局面,凡事太求完美又过于坚韧,以至于后期盲目坚韧。

这让她们身上颇有某种神性,深富创造力,做事有超乎常人的毅力,但同时这也能成为她们被拉向深渊的催命符。

在正向的事上坚韧叫毅力,而在负向的事上,坚韧叫偏执。

是成“神性”,还是“魔性”,可以说越是决定优秀之人的归途所在。

而很不幸,李玟走了后边那条路。

她的个人成就足够高,她也足够努力,可她拿到过结果的人生信条“努力一定会有回报”却挽不回她感情的悲剧。

为弥补原生家庭的爱的缺憾,她不断压缩真实自我,以“讨好”做地基,“完美”做牵引,生拉硬拽的拖着自己跑了好远好远。

而最后,回头一看,或许自己珍视的一切感情,都是她自己极力维系的结果,如果不维系,或许那些她珍视如命的缥缈情感,早消解了八百回。

太累了,太倦了。

自己这么多年都在亏待自己,都在辜负自己。一直穷尽所有努力,却只是把自己弄的遍体鳞伤。

而这个茫茫人世,人心诡谲,又有何种信念可以支撑这样纯粹的她走下去呢?

好像没有了。

于是,她身上的那张网,勒的她再也没了生机。

轻生的发生,是那么水到渠成。

每个人都是原生家庭的成品,起点、bug、buff各不相同,而这就足以导致一些人的命运走向了。

而这时,还于掌控人心上做到极致完美,拿做事业的眼光和决断去对待感情,缘木求鱼,最后在所有悲剧要件凑齐后又尾大不掉难以回头。

她的这轻生原因太可惜。

而这背后,本质都是堪不破事物运转的“道”,打不破悲剧链的“环”,无法处理内心无法安放的欲望冲突。

这个李玟以命换来的惨烈教训,更值得后世女人们自省:

别把自己的命,构建在他们的怜悯之上,你要时刻知“自救”。

也许,就如同欧阳锋被问的那个问题:“你为什么总是作恶多端”?

“没有为什么,这就是我的风格”。

哪怕在CoCo能洞察所有事情脉络,深知Bruce是如此不值,却还是为了自己被错付的光阴,做了如此抉择——以死和这个不尽如人意的世界切割,成全自己的干净,只是她的风格。

希望她那刻,是幸福的。

编辑于 2023-07-27 14:07・IP 属地四川
解读马仙人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