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背刺奥匈帝国,向奥匈帝国宣战,会怎么样?
- 419 个点赞 👍
德意志帝国只有两种情况下可以对外宣战,一个是帝国联邦会议三分之二票数批准,才能对外宣战,另一种是帝国直接遭到入侵,那时候皇帝可以代表帝国整体直接宣战。
那么1914年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帝国并没有遭到入侵,皇帝肯定没有办法直接宣战。那联邦会议里一共五十八票,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反对票数这个仗就打不成。那巴伐利亚有六票、萨克森、符腾堡各四票、巴登和黑森各三票,三个王国加上两个大公国联合起来就超过三分之一了。这些国家能允许德意志帝国去进攻奥匈帝国么?
这些国家1866年基本都是站在奥地利一边的,萨克森军队在柯尼希格雷茨会战和奥地利军队一起浴血奋战,俾斯麦执意要吞并萨克森甚至宣布“不以萨克森首相博伊斯特为谈判对手”,结果弗朗茨·约瑟夫皇帝认为博伊斯特为奥地利帝国的外交大臣,迫使俾斯麦必须跟博伊斯特谈判,这才保住了萨克森王国。
巴伐利亚军队也遭到普鲁士猛击。黑森大公国更是几乎被吞并了,要没有沙皇给他们撑腰他们美因河以北的那部分领土是肯定保不住的。
现在你跟他们说“我要被刺奥匈帝国!”他们会支持你?他们在帝国之内的所有特权都有赖于这个南方强国的担保,巴伐利亚王国从一开始就在强化自己和维也纳之间的关系。巴伐利亚外交官很多都是从维也纳回到慕尼黑的。巴伐利亚摄政王的小儿子娶了弗朗茨·约瑟夫皇帝的女儿。而他们之所以如此接近奥地利,是为了加强自己在帝国之内的特权,让巴伐利亚成为德意志帝国之内天主教阵营、俾斯麦提心吊胆的“天主教阵营”的首领。那现在威廉二世表示我要被刺奥匈帝国,消灭这个国家,他们能同意么?
巴登大公是信新教、还是威廉一世皇帝的女婿、威廉二世皇帝的姑父这不假。但“统一”对巴登大公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也已经体会到几十年了。巴登大公国和黑森大公国都没有享受到巴伐利亚和符腾堡王国那样的待遇。
南德意志四邦里的两个王国享受到的是萨克森王国式的待遇甚至更高,可以保留自己的陆军,只在战时接受皇帝的指挥。但两个大公国享受到的是北德意志联邦各公国的待遇,他们的军队要按照普鲁士的方式征召、装备和训练,被当作普鲁士军队的一部分看待。巴登大公想让自己的儿子担任巴登军队的团长都没能做到。这让他自己非常伤心,他那个宝贝儿子1907年继位之后肯定也不会愉快。那么现在皇帝要对奥地利宣战,要把维持德意志南北之间的平衡的基石彻底铲除,你觉得他们会愿意么?
同样的帝国议会也是个问题,帝国宪法规定没有帝国议会的批准一分钱都不能花,一分钱的内债、外债也不能借。所以1914年皇帝和帝国宰相才如此紧张的拉拢包括spd在内的各个政党。建立“堡垒和平”!
那么spd勉强能接受军事拨款是因为如果沙皇打过来万事皆休。联盟党也是如此。
现在换成了奥地利?对极端保守党来说你1866年折腾的还不够?废除了好几个合法的君主之后现在居然要打哈布斯堡?你是不是疯了?
对民族自由党来说1866年兄弟阋墙的还不够?还要打?
联盟党表示,好啊让我们花钱去进攻一个天主教大国,好进一步压迫天主教?
spd表示奥地利打过来?spō是不是就跟我们一起折腾了?
谁愿意给钱?没有可怕的沙皇当大灰狼,你怎么拼凑“堡垒和平”?
那是不是就没办法了呢?
客观的说也不是完全没办法。帝国宪法给这类问题是留了后门的,那就是俾斯麦对《邦联文件》做的一个重要修改,那就是帝国的“联邦会议决议”是不可撤销的所谓“闭门条款”。
在旧邦联时期,如果巴伐利亚的代表违背了巴伐利亚外交部的训示,在宣战这种大事上被收买了,外交大臣赫特琳伯爵说“我们要和平”他到了法兰克福却投票赞成宣战,那么巴伐利亚外交部只要发一个照会,说“我们的代表疯了!”“他的投票违背了本邦的训示”。那么即使决议已经通过,也是白搭,要撤回来重新投票。也就是说旧邦联会议是实名可撤销的。
但帝国联邦会议是匿名、不可撤销的,一旦联邦会议通过,无论是否违背本邦训示、通过了就是通过了!
也就是说如果冯-贝特曼-霍尔维格和威廉二世都疯了,他们理论上完全有办法让联邦会议强行通过宣战令。
但这之后又怎么样呢?德国进攻奥匈的优势是压倒性的,而且奥匈帝国的大部分领土无险可守,面对俄国它之所以能够坚持很久是因为有喀尔巴阡山这个屏障。但德国入侵的时候呢它最大的屏障是苏台德山地。但1914年奥匈帝国的主力在加利西亚、和波黑,动员的部队在源源不断的向南推进,好卡点先打塞尔维亚再抵抗俄国。
这时候如果真像好兵帅克说的那样德国人来了波希米亚是阻挡不住的。之后喀尔巴阡山反而会影响加利西亚军队转向多瑙河抵抗德军。但是奥地利是个山区。
违背巴伐利亚的意愿对奥匈开战,巴伐利亚军队到底会不会积极的向奥地利挺进就成问题了。巴伐利亚铁路是否积极的给普鲁士服务也是问题。萨克森人会不会给普鲁士制造麻烦也是问题。
所以只要奥匈帝国侥幸不灭亡,没有被全面占领,它就有谋求干预的机会。面对着一个没有盟友的德国,法俄两国会怎么做很难说。面对中欧局势完全逆转,英国的态度也很难说。
当然客观的说沙皇未必一定对德国开战,因为如果奥匈帝国崩溃,它能夺取加利西亚的话其实是符合俄国的利益的。1914年俄国冒险开战就是为了夺取加利西亚,把那里完全的俄国化。而如果沙皇满足于在加利西亚扩张,并让匈牙利实现某种意义的保护国身份的话。我们不能说俄国就一定会帮助奥匈帝国。
如果俄国不动,那么法国也不会主动进攻。意大利为了夺取蒂罗尔反而可能站在德国一边。这样肢解奥匈帝国,夺取波希米亚、奥地利,然后把匈牙利变成保护国或者独立国家也并不是不可能。
所有的前提都是德军摧枯拉朽,一夜之间摧毁奥匈帝国,或者短时间内压垮奥匈帝国。
但如果做不到。
别忘了联邦会议的闭门条款可不是只对其他德意志各邦有效,它对普鲁士也有效。也就是说每一天当帝国宰相走进联邦会议的会议室,大门在威廉二世皇帝眼前关上了,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通过了什么,他都只能听天由命。因为虽然皇帝是联邦##,但他并不能主持联邦会议。联邦会议主席是帝国宰相兼任的。
同时宰相手里还有普鲁士的十七票,他再把心怀不满的南德意志四邦和萨克森拉过来,就可以在联邦会议为所欲为。如果他再得到了帝国议会多数党的支持!
想想什么叫“法案一经联邦会议提出、帝国议会通过即已成为法律?”也就是说他完全可以利用闭门条款,给帝国请来一位新皇帝、或者宣布皇帝已经“精神失常”无法统治,来给帝国设置一个摄政。这样的医生诊断书,俾斯麦文件夹里不是有一份,都是准备用来对付威廉二世的,只是他没来得及用而已。
编辑于 2023-07-14 19:08・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高林 - 9 个点赞 👍
德国被刺奥匈首先,俄罗斯,法国都不会同意,因为德国本身太强大了,在两线作战的情况下几乎是单独击败了陆军并不差的俄罗斯。
如果让德国得到了奥地利捷克地区,中欧就回诞生出一个主体人口近亿的工业科技强劲的史诗级巨无霸,这种巨大的体量优势足以德意志彻底的碾压欧洲大陆上所有国家。英法人口不过四千万,俄罗斯空有人口。哪怕是后世的苏联甚至拿破仑时期的法国都难以望其项背,这种情况下哪怕是天选之国美利坚都难得以比较。
因为客观的来说,欧洲就是当时的世界中心,即使已经有大规模移民,美国也不足以和欧洲强国争锋,而东欧又远离西欧,这样的德意志毫无疑问能重新主导欧洲和旧大陆
发布于 2023-07-11 22:08・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无了 - 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zhlaan - 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采购计划13 - 4 个点赞 👍
那奥匈帝国的今天就是德国的明天。
德国和奥匈帝国都是德意志国家,都是君主制国家。德国背刺奥匈既会加剧本国的分裂,又会促使本国民主运动和革命的爆发。
当时的德国并不是完全统一的国家。巴伐利亚等地还有自己的国王和高度的自治权。德二统一的基石是德意志人的团结。
虽然德奥之间爆发过矛盾,但这只能算是德意志人的内部矛盾。德奥在战争结束后,还能保持友好关系。可如果德国背刺奥匈,那就是帮着斯拉夫人打德意志人。那德意志人的团结就被德国自己搞成了笑话。
德二时期的巴伐利亚等地并不愿意服从于普鲁士。一旦德二自己把德意志团结的大旗砸了,巴伐利亚等地也会试图独立,扩张自己的利益。
德二和奥匈还都是君主制国家。奥匈是君主专制。德二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君主权力依然很大。这两个国家的民主运动也都在发展。我本人当然是支持民主的。但威威可不愿意啊!
奥匈帝国在一战前夕本来就摇摇欲坠了。一旦德二背刺奥匈,受到俄国和德国两大强国夹击的奥匈必败。惨败的奥匈极有可能爆发分裂和革命。
一旦奥匈发生了分裂与革命,那奥匈革命的火焰也会席卷到德二。到时的德二必然要面临分裂活动和民主革命活动的爆发。
不过当时的德二确实不应该不顾一切地支持奥匈,直接和俄国、法国兵戎相见。
当时德国正确的做法是:先调停奥匈与塞尔维亚、沙俄的冲突。如果调停失败,就给奥匈物资援助,不要直接出兵。
如果奥匈在塞尔维亚打赢沙俄,对于德意志人自然是皆大欢喜。如果奥匈帝国在塞尔维亚的战争中败给俄国,那德国就要用亲自出兵来威胁沙俄不要得寸进尺,不要入侵奥匈和其他国家。德国还可以请求英法调停。如此一来,事态就不会扩大。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
发布于 2023-07-15 15:22・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我这里永不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