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想让经济继续增长已非常困难。
我们要做好中国未来经济长期低迷的准备。
我们先看一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脉络。
最初的包产到户,释放了农村生产力,初步解决了农民饿肚子的问题。
现在看,这在一些人眼中似乎都不应该叫问题。
但凡了解一点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这等于解决了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大问题。
从这一点上,邓小平就十分了不起。
第二步,承接发达国家低端产业转移,发展轻纺工业。
这让中国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也赚到了经济腾飞的第一桶金。
第三步,发展白色家电。
白色家电创造的价值比轻纺产品至少高出一个数量级。
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白色家电逐步取代日本,不但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并且行销世界。
这成为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强大助推器。
第四阶段,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四个重要因素促成了中国经济在原有基础上,二十年的持续高速增长:
一是加入WTO明显改善了中国的外贸环境,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铺平了道路。
二是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为GDP的增长发挥了主导作用。
房地产本身创造的价值就比白色家电高出至少两个数量级,它还带动了钢铁、建材、装潢、家具、家电需求的持续增长。
三是汽车产业的暴发式增长。
汽车创造的价值同样远超白色家电。
汽车产业对推动我国在新世纪经济持续增长功不可没。
四是高速公路网、高铁网的建设。它为解决就业、产能过剩,提升GDP起到巨大助力。
到2020年,我国的房地产、汽车均已进入饱和期,公路、铁路网建设已基本完成。
三年的疫情转移了我们关注的重心,忽略了经济发展的趋势变化。
2023年,疫情过去后,我们突然发现,虽然AI、电商、探月,等等,许多新技术可以创造出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的服务业也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这些都无法像房地产、汽车、大规模基建这样,以远超以往的力度,全面、长期地拉动我囯经济快速增长。
更不利的是,西方国家开始了与中国的经济脱钩,这使我们的经济形势更加雪上加霜。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确实需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