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电视剧【天道】丁元英是如何评价郑建时,该怎么理解?

缠者

丁元英在退出私募基金后,在车上与韩楚峰的一段对话,也是显得云山雾绕,不太好理解。

先看原文:

韩楚风笑着说:“郑建时投了你一个不道德动机票,我没想到。”
丁元英也是淡淡一笑说:“建时凭心凭理超度亲疏,不失佛门正本。但他的佛根里只有熔点没有正智,所以他看我是一个元宝不失德性,一坛元宝图财害命。他那个佛,是修来世正果的佛,他还得到佛祖那儿多咨询咨询。”

这里面最难理解的一句,就是“佛根里,有熔点,无正智”,这一句弄明白,后面的几句也会跟着弄清楚。

那这篇内容,我就试着将这最难理解的这一句话,结合情节,给大家解读清楚。

先来看,如何理解“佛根里有熔点”?

这一层,姑且认为是对郑建时的“肯定”。如果说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这也是唯一的一处。

毕竟,两人同在异国他乡德国,大家都是炎黄子孙,作为同胞,而且还是朋友,又是丁元英的担保人,同时还因为丁元英的操盘而赚到了钱,这四重身份,于亲疏,于人情,于常理,并且在非匿名投票的情景下,站在丁元英这边,为丁元英而说话,才符合常理。

但郑建时却违反常理,并没有帮丁元英,而是给丁元英投出了一张“不道德动机票”,使得丁元英的资金被冻结,并且两年之内不得涉足股市。

由于郑建时是信佛的人,一直以修行人自居。所以,丁元英就以自身对佛法的理解,来评价郑建时的修为,合情合理,也才有了这段难懂的台词。

“佛根”,又可称之为“慧根”,指的是天姿的高低程度,决定对佛法领悟和理解的深浅。

佛根里有“熔点”,这又是作者的一个自创式说法。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换个角度来分析。

如果,郑建时是一个“正常人”,面对此事,他大概率会直接拿一套世俗的标准来行事,很容易做价值取舍。对既是同胞,又是朋友,还是担保对象,且帮自己赚到钱的丁元英,应该是“义不容辞”,帮其说话才对。

他“不正常”的地方,就在于丁元英说的,“凭心凭理,超度亲疏”。此处正是佛根里的“熔点”相对应的部分。

郑建时佛根里的“熔点”,熔掉了什么,才让他能超越亲疏的限制?

答案是,世俗的标准。

世俗的标准,就是普遍存在的那些无形的规则与限制。如果不深入到这些规则的内里,去搞清它的来龙去脉,弄明白它的“底层算法”,就只停留在了看表象的层面。对这些标准,不会去问为什么,觉得“这就是对的,毋庸置疑,我就该如此行事”,必然受其支配与驱使。如果人处于这样的状态,那就是智慧未开。

丁元英评价郑建时,佛根里有“熔点”,指的就是他跳脱出了这一层表层规则的限制。“熔断”了世俗标准的那根“准绳”,弄明白了底层算法,摆脱了束缚。

所以,郑建时不受亲疏之分和仁义道德的限制,与德国人一起制裁了丁元英。

再来看,“无正智”是什么意思?

郑建时心里的那点盘算,丁元英这个“明白人”其实看得十分清楚。

郑建时并非私募基金最核心圈层的人员,他的立场绝不会是出于对私募基金利益的维护,只是为了自己的那点利益。

制裁丁元英,图的是满足自己的那点贪心,做出的损人不利己的事。客观地讲,属于公报私仇。

由此可见,当一个人熔断了世俗标准的约束后,如果没有正心正念之下的“正智”作为引导,那凡事都是从满足“私欲”、“小我”出发,为自己行便宜之事,更容易干出些无下限的缺德事。

所以,丁元英评价郑建时,有熔点,无正智,实属是骂人不吐脏字。

充分看出,郑以佛弟子自居,是典型的形式化,为自己装裱了一层金光闪闪的外衣而已。缺乏正心、正念、正智,透过丁元英退出私募基金这件事,他的贪心和嗔心被照见得一清二楚。

带着他自己的贪心,解读丁元英的行为,怎么看都觉得丁元英一定是起了贪心。

所以,丁元英才说,“建时看我,是一个元宝不失德性,一坛元宝图财害命。”

至于,说郑建时修的是来世佛,就很好理解了。他最多只是在佛祖那里挂了个号,没有触摸到一点佛法的内核与本质。

贪心进一尺,佛性退一丈,越离越远。今生无望。

发布于 2023-09-06 19:02・IP 属地湖北
成事修行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