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选南开。第五轮学科评估,南开大学物理A!!!
南开物理还培养了我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等等,连邓稼先也曾在南开物理呆过。

本文内容主要转自南开高考群2023年2月时一位热心网友的南开物理解读,略做更改。
今天介绍南开的物理学科。
南开物理的优势方向是光学,理论物理和凝聚态物理。
南开物理学科虽然没有数学化学那么显赫,但实力不弱,在国内也一直属前十名。在第五轮学科评估更是比第四轮学科评估的A-有了突破进步。
南开物理学科是饶毓泰创建的,饶毓泰是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他在南开培养出吴大猷,郭永怀等物理学家,其中来自广东肇庆的吴大猷更被称为中国物理学之父。

吴大猷更是我国现代的大伯乐,挖掘出杨振宁,李政道,黄昆,朱光亚,李远哲等一大批科学人才。
建国后,南开物理学科在沈寿春,胡刚复等带领下,形成了光学,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三个方向,其中光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实力很强。
南开物理学科实力雄厚,有:
中科院院士1人
葛墨林院士
院士候选人3人
许京军,李有泉,陈志刚
国家杰青7人
许京军,田建国,王慧田,李宝会,陈树琪,廖益,陈志刚
国家四青11人
常雷,王玉明,付学文,宋道红,程化,胡毅,陈树琪,任梦昕,金亮,李华楠,吴远彬

南开大学是国内理论物理的重镇,学者分布在物理学院和陈省身数学研究所。
短短三十年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最顶级的理论物理学者。
只算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的理论物理教研室,就培养出六位国家高层次人才(孙昌璞、李有泉、匡乐满、苏刚、刘雄军、景辉)。
许振鹏,陈景灵获得2021埃伦费斯特量子基础最佳论文奖,这是我国首次有学者得奖。
转一下南开物理学科的最新消息。
2022年,物理学院党委入选天津市党建“领航工程”标杆院系创建单位;
光学与光子学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物理学育人模式改革和理论力学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
两项研究成果入选“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和美国光学学会2022年光学进展;
学院带队包揽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前五名,在国际青年物理学家竞赛中获得金牌。
在物理国际顶尖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发表多篇文章,获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5项,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1项;
建成伯苓楼弱光非线性光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超净实验室,积极推进“微纳科技和光电子芯片”创新平台和“凝聚态光子学交叉科学中心”建设等。
上面的信息展示了2022年,南开物理在原有基础下,取得的一些进步。
物理学院设有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三个专业全部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详细的本科专业介绍

南开物理伯苓班和强基班的介绍。
伯苓班和强基班均是小班教学培养,每班各30人。
物理伯苓班除出国留学外,留境内深造同学可以保研。近年特别是疫情之前,南开物理伯苓班出国深造率70%以上。
南开大学2018届物理伯苓班共25人,毕业去向,20人出国留学深造,4人留国内深造,1人赴美做科研。

这是2020届物理伯苓班的毕业去向。


这 是19届及22届物理伯苓班的部分毕业去向。


南开物理学院的毕业去向。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不含大气)2023年招录的推免生,除本校生源约80人外,南开大学6%的物理学生推免到北大,中科大、厦大、北师大5%,中山大学、天大4%,兰州大学、武大、山东大学、华科3%。
南开物理学院的毕业生质量很高,我们读研质量很好,不存在70+%甚至80+%学生留在本校读研的情况。
有的家长经常问保研率,我们物理学科70+%学生在国内外读研,就算保研率只有30%,那也不影响没保上研的同学读研,而且基本上是往高处考,至少去和南开一档的高校读研。
物理学科介绍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