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但没必要。
A股市场大部分时间里,一年中会有两三次机会(除了全年熊市)。多数机会发生在一、四季度且多数是由题材概念引领的——但重大机会多发于年中前后。
常说P=EPS \times PE,而做多EPS的机会并不多,大多数机会来源于PE的波动,即实际利率和剩余流动性的边际变化引发的估值波动。
一轮牛市的基本过程也与利率及流动性变化高度相关。比如:小差板块——中小市值板块——成长股板块——价值股板块。等到最被公认的大蓝筹,即大金融都开始飙的时候,这轮牛市就差不多了。
可以从EPS入手,但对个人来说,整个投资生涯能把一两个行业摸清楚就已经很厉害了。
可以从PE入手,但对非科班选手来说,补课得需要好几年的功夫。
最关键的是,无论EPS还是PE,一年中能检验策略的机会都不多。把整套理论框架及交易策略完善成型,不好说需要多少年,但让人身心俱疲似乎是常态。
一般可以从在研究的过程中看过多少书来评价一个投资者的知识结构及水平,个人认为少于三四百本是出不来什么成果的。
剩下就是市场本身的特征了,风偏、量价、筹码等等。这些,嗯,剑走偏锋吧,不好评价。
对于普通人来讲,宽基ETF是最好的选择,一般来讲比自己瞎折腾强。而选择这个方向,真心不用全职。
发布于 2023-07-03 11:02・IP 属地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