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对创作有冲击,但并不会影响每个作家!
早在2017年,智能机器人小冰就写出了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机器人撰写的诗集。
无独有偶,2019年封面传媒智能机器人小封的诗集《万物都相爱》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公开出版。
今年5月,电子工业出版社推出作品《人人都能玩赚ChatGPT》,而这部作品从提出选题到下印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因为这本书大部分是由ChatGPT完成,包括封面设计和营销方案。
从这些来看,似乎AI已经可以完全取代“作者”,然而,创作这件事本来就是“个性化”的,AI不能取代作者的个性化创造。
这么多AI出书的案例,其实都是基于大量创作数据总计归纳再计算出的作品,而这样的作品很难提取到作家创作时的情感表达,因此,你也可以看到很多好作品、畅销书依旧是依靠作家为主创作而来。
你能看到现在的爆款书、畅销书、名著佳作,几乎没有一本是AI创作的,我们作家的创作依旧是主流。
余华曾表示,ChatGPT写出来的,虽然完美,但是平庸,没有个性,没有创造性,“在文学作品中,最伟大的作家都具有优点与缺点,但ChatGPT把缺点筛掉了,那优点也就不存在了。”
麦家表示,“ChatGPT永远不会原创。原创是文学的生命,那种‘感时花溅泪’的独特魅力是ChatGPT所不能取代的。”
还有很多作家们都曾表示,ChatGPT对一般性意义写作的确会带来冲击,但对原创性的文学书写,要想替代,还很难。
我们再来说一下“人工智能背景下写小说的出路”。
这首先要说到作家老师们说的“一般性意义写作”。我个人理解的“一般性意义写作”主要是一种“有公式性的写作”,没有创造力、不新颖的创作。
如果你的小说千篇一律,全是按着人们常见的套路来的,那很有可能你的小说还不如AI写的有吸引力。但是,如果你的小说有着格局、有着隐喻、有着AI都写不出来的情绪,那你也不必担心AI会取代你。
科幻作家刘慈欣曾坦言,“早晚会有一天,人工智能可以代替科幻作家或其他作家。”而他对此也给出了创作建议——“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更新认知、拥抱新技术!”
由此可见,AI想取代作家,也仅能如前文所说取代“一般性意义写作”。毕竟作家们有自己的思考,我们身为人类,应该要有着应对对一切变化的头脑。
我们作家要做的是拥抱时代的变化,学会使用AI辅助自己创作,而不是要让AI取代自己的写作。
最后再说一下现在适不适合写小说,要不要借助AI写小说的问题。
创作这件事什么时候都不算晚!不管发生什么变化,这都不该成为你不去创作的理由。
不管AI出不出现,小说都不是你想写爆就能写爆的,因此,如果新人作者想写小说那就去写。
但我个人并不推荐毫无经验的新人作者去全职写小说,因为,你并不能确定,你依靠写小说这条路能不能活!没有签约,没有稳定收入,纯靠热爱去写小说的千万不要轻易尝试依靠写作赚钱。否则你可能会陷入,作品无人看→赚不到钱→无法好好生活→怀疑创作能力→对创作失去信心→无法专心创作→作品越来越没人看的恶性循环里。
我个人更推荐,你有稳定收入,然后在去写作,这样你会永远热爱你的作品,你也有充足的精力去打磨作品。这样很可能你能写出的作品,到后来有人争相出版。
至于借助AI创作,那就要看自己是不是能掌控好AI,别让AI驾驭了你自己的创作。合理利用AI我个人是赞同的。比如利用AI润色词句,使用AI帮助自己梳理框架等,这种一般性意义的写作内容可以利用AI完成,而主要内容还是要靠作者自己。毕竟原创才是最好的!
如果你有作品想出版,想探讨更多关于出书、创作的问题,可以随时私信留言探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