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QS世界大学排名公布,中国大学排名有何变化?排名采用的标准有无问题?
- 17 个点赞 👍
由于指标体系的变化及其他各种原因,2024版本排名最大的变化主要有:
- 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大学排名普遍下降:清华、北大虽然继续维持亚洲前三名的地位,但排名均出现了下滑;复旦、交大跌出世界前50名;中科大更是跌出世界100强,而南大则距离世界100强门槛越来越远;
- 中国大陆高校相对位置仍然存在诸多槽点:几年前曾经长期挑战正常认知的上海大学今年终于跌出前30(往年高达16-17名,碾压大多数985名校),但仍然偏高;北理工、北科大排名高于北航,与正常的认知存在较大反差;人大排名34名,仍然远低于其在中国社会的声誉排名,且低于上海大学,贻笑大方;
- 澳洲大学普遍上升,排名严重虚高:墨尔本大学排名甚至高于耶鲁、普林斯顿等美国名校,让人大跌眼镜;
- 美国公立第一名校加州大学伯克利排名上升17位至世界第10;新加坡国立上升3位跻身世界前8,并继续在亚洲引领风骚,坐稳“亚洲一哥”的位置!
发布于 2023-06-29 00:08・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知乎周瑞 - 7 个点赞 👍
先说一个总体观点,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任何客观的学校排名。因为大部分衡量学校水平的标准都是无法量化的,即使有些可以量化,在加权中占多大比例也是非常主观的标准
由此呈现出的事实,就是美国排名重美国学校,英国排名重英国学校,相比于巧合,我认为商业利益才是更靠谱的原因。所以看看所在国国内排名就行了,世界排名从来不靠谱
对于学生而言,最重要的参考因素就是一所学校培养人才的能力,而这一项恰恰有着滞后性,因为人才水平要过几十年才能盖棺定论,因此现在的排名只能反映以前的培养水平
唯排名论是可笑的,人家把你们学校排名上调一位,不会自动提升你导师的智商,把你们学校排名下降一位,已有的研究成果也不会凭空蒸发,就像国民生产总值与生产力一样
真正应该思考的还是自己要什么,自己上这个学是为了什么?基于此,哪所学校最适合自己哪所学校就是最好的。外界排名可以作为参考工具,但不要让它成为自己头脑的主人
我只知道一个朴素的道理,就是如果排名无法反映现实,那错的一定是排名而不是现实。让西方随意玩弄自己的精神胜利法去吧,脚踏实地,不受制于人家的话语体系才是王道
编辑于 2023-06-28 21:56・IP 属地英国查看全文>>
郑云潇 - 2 个点赞 👍
南大、中科大向世界第一、第二进发,在QS标准的大学排行榜里向一百名、两百名下滑。
如何看待中科大 QS2024 排名跌出 top100 排第 138?
傻子相信傻子?
傻子相信骗子?这边说这个排名高,那边说那个排名高?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东京大学排名高于马来西亚大学,qs亚洲大学排名马来西亚大学排名高于东京大学?
低三十多个层次,排行榜排名却更高?为什么近几年qs排名马来亚大学高于东京大学?
一般排行榜不是水平排名,质量水平可能相反。排行榜排名更高的可能低几个层次,排行榜排名更低的可能高几个层次。
编辑于 2023-06-30 02:42・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石擎 - 1 个点赞 👍
2024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大陆)上榜的大学排名前五的依次为北大、清华、浙大、复旦、上海交大;2022与2023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大陆)上榜的大学排名中前五均依次为北大、清华、复旦、浙大、上海交大。
在2024QS世界大学排名中,北大是中国(大陆)高校中唯一一所位于全球前20的院校,排名全球第17位,其这一排名低于2023QS(全球12名)、高于2022QS(全球18名);
清华排名全球第25名,是亚洲排名第三高的学校,这一排名低于前两次——2023QS全球14名、2022QS全球17名;
浙大全球排名44,其这一排名低于2023QS(全球42名)、高于2022QS(全球45名);
复旦大学全球排名50,排名低于前两次——2023QS全球34名、2022QS全球31名;
上海交通大学全球排名51,排名也低于前两次——2023QS全球46名、2022QS全球50名。
发布于 2023-07-03 18:33・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领英顾问Yoyo - 0 个点赞 👍
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采用了新的方法。
自近20年前首次发布以来,QS世界大学排名评估所使用的6项指标基本保持不变。
排名方法增加了三个内容,大致符合高等教育领域的三个强劲趋势,即就业能力、学术合作和可持续教育。2024年与去年QS世界大学排名方法对比如下:
- 学术声誉(Academic Reputation):占比30%,下降10%;
- 雇主声誉(Employer Reputation):占比15%,上升5%;
- 师生比例(Faculty Student Ratio):占比10%,下降10%;
- 单位教员论文引用数(Citations per Faculty):占比20%,不变;
- 国际教师比例(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占比5%,不变;
- 留学生比例(International Student Ratio):占比5%,不变;
- 国际研究网络(International Research Network):占比5%;
- 就业成果(Employment Outcomes):占比5%;
- 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占比5%。
可以看出,新的排名方法由原本的6个维度,更新为9个,新增了以下3个维度:国际研究网络、就业成果、可持续性。
首先,在本次排名中,北京大学是中国(大陆)高校中唯一一所位于全球前20的院校,排名全球第17位。
此外,中国(大陆)高校进入本榜数量位列全球第三,有71所高校上榜,仅次于美国(199所)和英国(91所)。
北京大学全球排名17位,是亚洲排名第二高的院校。清华大学排名全球第25名,是亚洲排名第三高的学校。
其他入围TOP300的院校排名如下:
发布于 2023-06-30 13:53・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新东方国际教育雅思托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