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少昊陵出来,回城途径鲁国故城遗址,下车一看。是1961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期勘探工作大致结束,现在建成一个公园,不允许建设、勘探,以免文物受到破坏。这是大部分遗址的做法。其实文物部门倒不希望像大明宫那样,花钱收购土地,迁走住户,开发旅游。
鲁国故城遗址就是周代和西汉的鲁国都城。位于曲阜城区和东、北外围。鲁国故城遗址和西安的大明宫一起是建国初期重点保护的全国十大大型遗址。济宁市志记载:“鲁国故城遗址是周代和西汉的鲁国都城。位于曲阜市区和东、北外围。《括地志》载:“曲阜外城,即周公旦子伯禽所筑鲁古城也”。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49年) 为楚所灭,历34世,是周王朝诸封国时间最长的都城之一。两汉300余年亦为鲁王之都。 ”
1977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977年和1978年,山东省文物部门组织对鲁国故城进行系统勘探与重点试掘,已基本探明城内的各类遗存。主要成果:一是探明故城有外城和内城两部分。 外城平面呈不规则的圆角长方形,东西最长处3.7公里,南北最宽处2.7公里,四周有宽30米左右的城壕。现存城垣自西周晚期延至西汉,经过多次增筑、修补。东、西、北三面各3门, 南面两门,门宽7~15米。城内已探出东西和南北干道各5条,皆同城门和重要遗迹相通。城内东、西、北部有各种遗址。

二是在城内发掘了200余座西周、东周墓。出土文物丰富,期待鲁国故城遗址博物馆建成,将会展示给世人一个不亚于“三孔”的文物世界。
建国后,鲁国故城遗址由曲阜(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负责日常保护工作。1964年在故城中部的周公庙前树立了花岗岩制作的国务院保护标志,“文化大革命” 中标志被毁,1977年按原样复制。1977~1978年对故城进行系统的勘探和重点试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科学记录档案和保护组织,并划定了重点保护范围,树立了石质标桩。
鲁人做汤放粉,汤很稠,骗肚子。下午很饿,独自一人坐在遗址公园内地上(没有凳子),补充食粮,也很惬意。遗址公园没有什么可看的,主要是坐在里面,静思冥想,最好是“思接千载”,遥想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活的场景。在西安大明宫遗址,我放弃了旅行团安排的电影,一个人坐在大殿台基上,目视辽阔远方,让脑海浮现盛唐景象。这大概也属于体验式旅游吧?我想:文物旅游,不仅仅是寻找文物,欣赏文物,还应该有“故国神游”这一环节。

第二年,即2018年,再次来到曲阜,进入周公祠,看到了那块著名的残碑——文革前被砸毁的鲁国故城遗址文保碑。碑掉了一个方向,背面朝外,上刻:““万恶四人帮,十年逞逆狂;少昊像颅碎,鲁国城拆光;三孔大破毁,周庙受遭殃;贼罪臭十载,历史诛巨奸;首凶陈伯达,作伥谭厚兰;留此残石在,铁证代代传。”原石碑是国务院于1961年立于曲阜周公庙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持单位标志碑,石碑上隶书刻“鲁国故城”,文化大革命时被砸毁,后移入周公庙内,又重立此碑。诗文的作者是李予昂。”
文革距今47年了,这段浩劫历史不可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