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感冒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1 个点赞 👍
感冒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乳幼儿期发病更高,一年四季可发病,在了解疾病治疗前,我们先谈一下小儿感冒的特点,了解其特点,才可以有的放矢,抓住本质,灵活应用。
一、小儿感冒的特点1.容易化燥化热
小儿感冒从表面上来看,是一种极为平凡而轻浅的疾患,病家易疏忽,稍有不慎,传变极易,由于小儿纯阳之体,稚阴未充,往往产生高烧、喘促、化燥、化热,因此伤风感冒是一切急性热病的先导。
2.常伴有夹食夹惊证候,且极易传变惊风
小儿体质柔弱,脏腑未坚,消化力弱,受感冒极易停食不化,形成感冒夹食之证;同时小儿神气怯弱,易受惊恐,往往感冒夹惊。甚至有的小儿感冒后寒热稍重,产生抽搐。风为百病之长,其性善行而数变,小儿患病又是无惊不变,无惊不走,每每极难挽救,成人感冒则绝无此现象,我们掌握了小儿感冒的特点,在用药方面就可以有规律可循,有别于成人。二、辨证施治
临床表现微恶风寒、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精神稍差或玩耍自如,治疗只须注意避风,减少乳食,护理精心,不服药自可自愈。如须服药,发汗是中医治疗风寒感冒的总则,但宜微汗,可用葱豉汤,葱白通阳发汗,豆豉升散发寒,对小儿感冒初期较为合适。除具有恶风寒、鼻塞流涕外,发热比较重,无寒或汗出不畅、头痛、咳嗽、面唇发红,咽喉红肿,胸闷气粗,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疗主清热解表,药用荆芥5克,薄荷3克(后下),连翘10克,银花10克,牛蒡子6克,板蓝根10克等。治疗重证时,要注意变证和兼证。
(一) 变证的治疗
1.燥化
小儿感冒投表剂之后无汗,肌肤干燥,且增壮热,心烦、口渴引饮等证,这是小儿体内有热,解表后反使阳气发越,阴津受灼,出现燥化,治宜清解气热,竹叶石膏汤加减。生石膏25克,党参10克,粳米10克,炙甘草3克,加竹叶10克,麦冬10克,半夏5克。白虎汤益气生津,竹叶清烦热,配石膏退热除烦功著,麦冬止呕降逆,清补兼施,阴液充而托汗外解。
2.热化
有时小儿感冒,我们选择汗法,投以表剂,但汗出后而热邪并未退出,舌苔由白变黄,舌质变红,唇红而干,烦渴气粗,夜卧不安等证,这本是素体阴虚,病中出汗伤阴,因汗为阴津,以致热反不退,而有化热现象,治疗时切忌再投表散,此时须用滋阴存津,兼佐解表法,以保持其阴液充沛,要用滋阴清热,如生地、生石膏及滋阴解表的玉竹、白薇等。
3.阳厥
小儿感冒,常见有几日身热不退,出现手足发凉,热势越高,手足越凉,这是由于阳气被郁,不能外达于表,出现热厥之象,此时治疗宜和解退热,使阳邪外达,我常喜用四逆散加减。
(二)兼证的治疗
1.感冒挟食
外感加停食不运,是小儿感冒常见的现象,一年四季均普遍发生,二者互为阴阳,幼儿胃肠功能弱,过食或吃了不易消化饮食,很容易停食,对外邪抵抗力弱,气候变化极易感冒成病,感冒与消化不良相伴,外有风邪袭表,内有乳食内伤,可成表里同病,其治必须在解表的同时,助以消导,有食积化热,还当配合消法的同时,使用清法,对于体弱患儿,应用和法。
治疗给予:消食和胃,解表清热。药用表里双解之山栀、豆豉、薄荷、黄芩、黄连、焦三仙、内金、枳壳等,吐者加竹茹,便溏者加白术、木香,热秘用凉膈散。
2.挟惊
治疗上不宜过早用辛香走窜之品,易引邪入里,变生他证,临床治疗掌握以下
三点。(1) 宜先疏散以撤外邪,如葱豉汤。葱白、豆豉、桔梗、栀子、连翘、薄荷(后下)、竹叶,加入钩藤、菊花、僵蚕等。
(2) 第二步,热解平惊,如小儿回春丹,具有化痰,清热镇惊作用,小儿受惊
后必生痰热,故先解表,以撤外邪,次以镇静以平痰热。(3) 表后尚有夜卧不和,惊惕不安现象,此为痰热未清,表里不和,此时给予
柴芩温胆汤以清痰热。
上面我们从小儿感冒的轻重分别谈了小儿感冒的治疗原则及方法,现在我们从西医学及传统中医辨证两个角度,谈一下我在临床治疗小儿感冒的一些经验。
三、须辨风寒与风热
小儿脏腑未充,肺尤娇嫩,不耐寒热之邪所侵,无论寒热,皆能引起小儿感冒,病因不同病证相异,故必辨清寒热。风寒感冒,以发热无汗为主,热前或热时,有恶寒之象。而风热感冒,一般为发热头身或手足心热,不恶寒或恶寒交错;寒与热可以同时出现,亦有所偏盛,并可以相互转化,但因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往往热病较多,纵使感受风寒,亦多寒从热化或寒热并见。
在治疗方面,感冒属表证,解表法为首选,即指汗法,通过汗法,使表邪由汗而解,这仅是一个治疗方法,并不能拘泥于此,且应用汗法亦当慎重。小而“易虚易实”,风寒与风热感冒,治疗时发汗不易太过,过汗伤津,恐生他变。小儿“易寒易热”,往往热多于寒,感冒后易寒从热化,形成寒热夹杂之证。
所以治疗小儿感冒,但用辛凉或辛温都不会很全面,我在治疗小儿感冒时往往喜欢寒温并用,只是寒重时辛温药多于辛凉药,热偏重时,辛凉药多于辛温药。
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临床特征。感冒又称伤风。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气候骤变及冬春时节发病率较高。
任何年龄小儿皆可发病,婴幼儿更为常见。因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感邪之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证。
【主要病因病机】
1.感受风寒 风寒之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肺气失宣。
2.感受风热 风热之邪,侵犯肺咽。
3.感受暑湿 暑邪外袭,卫表失宣,暑多夹湿,暑湿之邪束表困脾。
4.感受时邪 外感时疫之邪,犯于肺胃二经。疫邪性烈,易于传变。
5.感冒夹痰 小儿“肺常不足”,感邪之后,失于宣肃,气机不利,津液不得敷布而内生痰液,痰壅气道。
6.感冒夹滞 小儿“脾常不足”,感邪之后,脾运失司,则易致乳食停滞,阻于中焦。
7.感冒夹惊 小儿“肝常有余”,感邪之后,热扰心肝,引动肝风,扰乱心神,易惊惕抽风。
【辨证注意点】
1.根据临床表现区分风寒、风热、暑湿、时邪感冒。
2.注意小儿感冒特点,易夹痰、夹滞、夹惊。
3.根据发病季节,判断感冒证型。冬春二季多为风寒、风热感冒;夏季多为暑邪感冒;冬末春初,起病急骤,发病呈流行性者多为时邪感冒。
【辨证思路】
一、明确诊断
1.诱因 气候骤变,冷暖失调,或与感冒患者接触,有感受外邪病史。
2.症状 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微咳等为主症。
3.感冒伴兼夹证者 可见咳嗽加剧,喉间痰鸣;或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大便失调;或睡卧不宁,惊惕抽搐。
4.血象检查 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
5.病原学检查 鼻咽或气管分泌物病毒分离或桥联酶标法检测,可做病毒学诊断。咽拭子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链球菌感染者,血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增高。
二、辨证要点
辨疾病性质及兼夹证
性质
主要症状
风寒
恶寒,无汗,流清涕,咽不红,舌淡,苔薄白
风热
发热,恶风,有汗,鼻塞流浊涕,咽红,舌苔薄黄
暑热偏盛
发热较高,无汗或少汗,口渴心烦,舌质红
暑湿偏盛
胸闷,泛恶,身重困倦,食少纳呆,舌苔腻
时邪
起病急,发热,恶寒,无汗,烦躁不安,头痛,肢体酸痛,甚至恶心,呕吐,胸闷,腹痛,大便不调
感冒夹痰
除有感冒表证外,兼见咳嗽加剧,喉间痰鸣
感冒夹滞
除有感冒表证外,兼见脘腹胀满,不思乳食,或伴呕吐、泄泻
感冒夹惊
除有感冒表证外,兼见睡卧不宁,惊惕抽风
三、辨证论治
【经验方及常用中成药】
一、常用中成药
1.午时茶颗粒 用于风寒感冒夹滞证。
2.小儿感冒颗粒 用于风热感冒证。
3.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用 于风热感冒证、感冒夹滞证。
4.清热化滞颗粒 用于风热感冒夹滞证。
5.藿香正气口服液 用于暑邪感冒证。
6.清宣止咳颗粒 用于风热感冒夹痰证。
7.清开灵颗粒 用于时疫感冒证和感冒夹惊证。
二、经验方
1.生葱茶(经验方)
功能:散寒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感冒(风热犯肺)。
组成:茶叶10g,生葱根3条,银茶5g。
用法:开水150ml冲泡,代茶。
2.苏羌茶(《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功能:辛温解表。
主治:感冒(风寒犯肺)。
组成:紫苏叶、羌活、茶叶各9g。
用法:上3味共制粗末,以沸水冲泡即可。每日1剂,不拘时温服。
3.银花薄荷饮(经验方)
功能: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感冒(风热犯肺)。
组成:银花30g,薄荷10g,鲜芦根60g。
用法:水煎服,日1剂,温热服。
4.五神汤(《惠直堂经验方》)
功能:发汗解表。
主治:感冒(风寒犯肺)。
组成:荆芥、苏叶、生姜各10g,茶叶6g,红糖30g。
用法:随量服。
5.姜糖苏叶饮(《本草汇言》)
功能:发汗解表,祛寒健胃。
主治:感冒(夹滞)。
组成:苏叶、生姜各3g,红糖15g。
用法:泡服,日2次,趁热服食。
【其他疗法】
一、药浴疗法
1.羌活30g,独活30g,细辛15g,防风30g,紫苏叶30g,白芷30g,桂枝20g,葱白30g,淡豆豉30g。煎水3000ml,候温沐浴,每日1~2次。用于风寒感冒证。
2.金银花30g,连翘30g,柴胡30g,桑叶30g,大青叶30g,薄荷20g,蝉蜕30g,栀子30g。煎水3000ml,候温沐浴,每日1~2次。用于风热感冒证。
3.香薷30g,金银花50g,连翘50g,柴胡30g,防风30g,淡豆豉30g,扁豆花30g,生石膏50g,鸡苏散50g,板蓝根50g。煎水3000ml,候温沐浴,每日1~2次。用于暑邪感冒证。
二、针灸疗法
1.针法 取大椎、曲池、外关、合谷。头痛加太阳,咽喉痛加少商。用泻法,每日1~2次。用于风热感冒证。
2.灸法 取大椎、风门、肺俞。用艾炷1~2壮,依次灸治,每穴5~10分钟,以表面皮肤潮热为宜。每日1~2次。用于风寒感冒证。
3.拔罐疗法 在大椎、肺俞穴拔罐,每日1次。注意:留罐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皮肤烫伤。用于风寒感冒证。
中医学习之路漫漫,有同行者走得更远。添加微信号 a309938477,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中医资料。公众号【风湿骨病疼痛专科】
防失联,欢迎关注我加入交流,加入我们的知识星球【中医传人】,一起学习进步。我们有专业老师咨询、指导,全部的知识和学习资料都可以分享给大家。
谢谢!
最近涉及专业的文章都无法发布,只能进行一般性科普
防失联,私信我,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发布于 2023-07-30 20:11・IP 属地广西查看全文>>
中医传人 - 0 个点赞 👍
去医院,看医生。
没有人会比医生更专业!
别人的生活经验是基于他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对自己的孩子了解,他们不了解你的孩子。
我觉得教育理念可以分享交流,生活感悟可以分享交流,对一件事情的态度和观点可以分享交流,很多东西可以分享交流,但生病和治疗方法是不能的,医生学习那么多年还有可能误诊,有很多疾病的症状表现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关乎身体健康一定要去看医生,不要网络治理,不要经验分享。
关乎孩子的身体健康,一定要认真对待。
发布于 2023-06-22 14:02・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老王家小王 - 0 个点赞 👍
孩子感冒不论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或是民间习俗治疗都需在打食(俗称打肚子)的基础上治疗,然后发邪外出,目前中,西医治疗感冒的技术都不错,建议正规治疗,严防意外,专业的事还需专业的人去干。
发布于 2023-06-22 08:25・IP 属地山西查看全文>>
赵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