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中国与巴勒斯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具有怎样的意义?

中国网
112个点赞 👍

的确,巴勒斯坦给中国的实际利益不大,尤其是在经济层面基本没有,但是,国与国的关系很多时候不仅有现实利益,还有起码的道义支持,至少口头支持巴勒斯坦是除了以色列和美国外,全国近200个国家的政治底线!

如今,以色列军方的所作所为,有时候连“亲儿子”美国都看不下去,要其收敛,以色列也依旧当放屁,怎么可能理会中国的好言相劝。

看看,以色列现在干得事情和纳粹有什么区别?他们把一座城变成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监狱”,让几百万人沦为真正的囚徒,不加引号!

这就是以色列军队在巴勒斯坦加沙干的事!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发生在巴勒斯坦加沙的日常!

当大都市中生活节奏愈发变快时,点外卖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办公室群体的选择。因为不论是在“烧烤模式”下的酷暑,亦或是狂风暴雨、乌雪纷飞的恶劣天气,外卖小哥们都义无反顾的前行,犹如无畏的勇士。

多数时候,大家都能对外卖小哥表示理解和支持,但也有个别人,在外卖小哥即便晚了几分钟也会焦躁怒骂,给差评。但是,我今天不想再如老生常谈一样对此批判,只是想个大家聊聊在战乱地区——加沙地带,“点外卖”是怎样一种体验。

加沙,是一条位于地中海东部沿岸的狭长地带,北部和东部与以色列接壤,南部与埃及的西奈半岛相邻,长约40公里,宽 6至 8公里,面积约363平方公里,仅仅相当于北京丰台区+西城区大小,300万左右的人口更使得这地方的人口密度超过香港。

这么一处地狭人稠之地如今却成为了现代人类文明的耻辱——“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监狱”,造成这一系列苦难的就是美帝他的“义父”以色列。

这片土地是1947年联合国大约决议划分给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国”的,也就是那一刻,加沙人的噩梦开始了。

加沙先是在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中被埃及占领,并宣布吞并,结果他们成了阿拉伯兄弟治下,饱受歧视的“二等公民”;等到了1967年以色列悍然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犹太入侵者占领此地后,采取更为残酷的压迫。 以当局修建犹太人定居点来不断挤占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无数人沦为难民,被迫搬离故土,逃难到约旦、黎巴嫩、埃及和叙利亚。

加沙地区自然也存在着犹太人定居点,只是当地巴勒斯坦人数量优势巨大,定居点侵占计划屡屡受阻,双方还多次爆发大规模冲突,从那时候开始,以色列就开始修建所谓的“隔离墙”来保护自己的定居点,同时也达到迫使巴勒斯坦居民搬走的目的。

到1982年以色列在美国的斡旋下,不情不愿地将西奈半岛还给埃及后,以色列将撤出西奈半岛的犹太武装移民悉数迁徙到紧邻西奈的加沙。

于是,以色列加大了排挤力度,丧心病狂地将大批巴勒斯坦百姓聚居区压缩,使得加沙的阿拉伯区域不断缩小,到了2005年之际形成了现有的加沙面积,这比1948年要缩水七成以上。

犹太人定居点

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是不能自由进出的,物资进出也有严格的限制,就连西方的媒体和联合国的人道组织,也要在以军方严密监视下才能进出。

不过,当时的法塔赫政府已经放弃了武装斗争,对以色列采取消极绥靖政策,仅限于口头抗议。鉴于此,以色列曾一度“大发慈悲”稍微放松了对加沙的控制,外界的贸易物资至少可以正常流入加沙。

但在2008年后,巴勒斯坦内部发生内讧,哈马斯和法塔赫因为选举和对以立场产生分歧,最终双方在加沙地区爆发火并,法塔赫战败溃逃,加沙从此开始了哈马斯统治,但这也招致以色列当局的强烈忌惮。

哈马斯占领加沙的法塔赫办公大楼

因为哈马斯坚持武力对抗以色列,解放全巴勒斯坦,这促使以色列决心要让加沙变成一片死地。

以色列围绕加沙地区,修了长约几十公里的厚重水泥隔离墙,每隔十几米就有一座岗楼,隔离墙两侧300米是禁入区,闯入者将遭到无情射杀。两侧的禁入区并没与居民区相连,而是各有几公里长的农业带。

土地肥沃的农田已经被基本被以色列控制,巴方控制的只有贫瘠和狭小的田地,就这还是巴勒斯坦人用命拼死守住的。

加沙地带狭人稠,大量生存物资完全依靠和外界贸易与国际援助,但以色列却死死卡住了这条口子,他们对加沙人实施全方位的制裁,就别说什么武器了,连金属材料、水泥、水管等基础工业品都不许带入加沙。

更残忍的是,他们对药品、水电、食物这样维持起码生存的物资都严苛限制,在爆发冲突后,以色列不仅用千百倍的报复重拳出击羸弱的加沙,甚至连国际人道援助等车辆和人员都不准进入。

以色列士兵登上国际人道救援船队搜查,并开枪杀人

如果要强行进入救援,轻则遭到以军强行登船检查,并被扣押船货,逮捕人员,最极端的时候,以军甚至会直接武力攻击外界救援船,在他们看来,草木皆兵,什么东西都被视作对自己安全的威胁。

物资进不来,加沙人试图发展自己的产业,怎奈土地过于狭小,甚至比当年南泥湾的条件都恶劣。

加沙人试图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产量,以色列就限制用水,并收取十倍于以本土的水费;想搞点轻工业,以色列直接精准切断原材料进口,加高关税,并且会在下一次军事冲突中,借口“窝藏武装人员”全部予以摧毁。


以色列人建立起了高耸的隔离墙,将两地分割开来,而加沙对外交流贸易仅有的5处口岸有4处为以军把守,整整11年来,加沙已经沦为了地球上“最大的露天监狱”。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加沙之间的隔离墙,右侧为以色列地盘

在封锁下,加沙民不聊生,失业率全球“领先”,但即使这样,哈马斯依旧不肯妥协,即使穷得当裤子了也要袭击以色列一下,哪怕绝大多数时候只能小小“恶心”以色列一下。

▲加沙向以色发射无制导火箭弹

对此,以色列人彻底抓狂了,决定“即便对方只是吐口唾沫,也要铁锤砸回去”,用百倍的火力回击,在这种心理下,以色列对加沙的物资封锁到了完全“偏执”的地步。

连建材和一些生活用品也不能进入加沙,生怕哈马斯用来造土质炸弹,除了部分最基本的粮食、药品外,其余物资几乎无法进入加沙,然后换来的结果是“地道战”!

▲加沙百姓将已毁坏的建筑残渣回收处理

刚开始时,这些隧道是用来走私以及储藏武器弹药以及制作土质炸弹、火箭弹原料的地方。

▲以军发现的一处哈马斯地道

后来,不知道是谁开始从埃及“代购”生活物资(埃及方面也进行封锁,但不严格),并走私进加沙牟利后,加沙的“地道产业”开始蓬勃发展,据以色列媒体的不完全统计,加沙民间仅向哈马斯缴税的地道就达200多条。加上一些更隐秘的地道,加沙地道总数可能上千。

▲在失业率70%的加沙,地道很好的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了1.2万人的就业问题

在相对简陋狭窄的地道里,往往是昏暗缺氧,长度仅数百米,在里边的人民只能膝行,或弓腰前行,呆的时间长了,还有窒息的危险;但精致“现代”一些的地道则更相对“宽敞明亮”,不仅照明、通风设施一应俱全,甚至还有装备的有电梯、通讯设备。

而哈马斯当局也支持这些地道,不仅武器装备以及原材料完全依靠地道运输,甚至加沙财政也极大依靠地道带来的税收,每年至少能获得折合二十多亿人民币的收入(2010年数据)。


哈马斯税务官检查地道安全

挖通一条地道通常的成本在数千到数十万美元不等,但可以肯定的是,能负担得起这笔费用的,往往是加沙当地的有钱人,或者说是有所成就的“企业家”。

阿布•杰瓦德就是其中之一。

地道走私汽车

据阿布介绍,每个地道商人所运营的项目都不同,像他就专门做各种二手发动机生意,尤其是从埃及那边弄来的至少五成新日系车发动机,那可是加沙的热销产品,每年至少可以获利数百万美元。


越来越多的地道满足了加沙的粮食、药品、日用品、代步工具、建材等基础需求后,人们自然也梦想着更多追求。

很快,地道的用途开始转向活物,因为加沙人虽然身体被封锁,思维却很开阔,加沙的家长们很乐意掏钱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知识,尤其是满足孩子去看狮子、老虎、鳄鱼等动物的好奇心。

于是,加沙在2007年左右开办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的汗·尤尼斯动物园,通过地道源源不断将猴子、老虎、狮子等运进加沙。当然,有时候也会发生一些坑爹的事情,比如有一次加沙动物园应孩子们的强烈要求,要进口2只斑马,但到货后却发现,只是两头用黑白油漆染色的毛驴。

毛驴冒充的斑马

依靠地道经济,汗·尤尼斯动物园鼎盛时期拥有100多只各类动物,这些动物满足着加沙人民对外界的好奇,也让他们暂时忘却战乱的阴霾。


加沙孩子看小狮子

地道有时候还承担起月老的功能。

虽然加沙处在困苦之中,但埃及也是水深火热,许多贫困人家的生活条件还不如加沙,对他们来说,可能唯一的优势就是没有以军的无人机在头上盘旋了,但饿死一样难受。

于是,每年都有许多埃及新娘通过地道嫁到加沙去。

通过地道嫁入加沙的埃及新娘

当然,也有非阿拉伯国家的新娘远嫁加沙,包括俄罗斯、波兰、德国、匈牙利、乌克兰以及波黑,甚至美国、中国的姑娘都有,总数超过1000人。

▲一名加沙男子通过地道将埃及妻子娶回加沙
▲从地道中“代购”回的奶牛
▲宽敞的地道直接将“代购”的三轮摩托开回去,不需要拆成零件,但过路费很贵

说了这么半天的废话,现在终于要说到加沙特色的外卖了!之前说过地道能走私炸弹,我们是不能“走私”炸鸡呢!而且,还能吃到正宗的“开封菜”KFC哟!

不过,在加沙你要定外卖,必须要态度和善,且有耐心,并且需要提前三四天在社交网站上预约,并打全款过去,只能定全家桶(有被骗钱的风险),因为这样就不存在送错的问题了,反正都一样。

然后,在收集到指定数量的订单后(15份最低),哈利勒就会联系埃及阿里什的手下采购好全家桶,然后需要埃及一边的人开车将几十个全家桶送到地道入口处(埃及段),最后通过地道抵达加沙,再由加沙人手提肩扛,通过地道送到顾客手中。

这一送餐过程需4个小时多,到手时餐已变凉,价格还翻了几倍(埃及原价12美元,送加沙需加18美元外送费)。


而且,加沙“外卖小哥”的态度普遍较差,往往极其不耐烦的打电话呵斥顾客:“快滚出来拿你的炸鸡,我还有弹药没送呢,别耽误事!”

许多加沙的“外卖小哥”很多都是武装成员“兼职”

当然,顾客百分百“好评”,还得满脸堆笑表示感谢,并且按照协议,如果在埃及的肯德基被炸,导致送餐停滞数月甚至订单坏死,也不能给“差评”!

▲埃及阿里什市的肯德基会不定期遇袭,每次送餐服务会停滞数月

这些“送外卖”的小哥自己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些有钱人非得要30美金买那么几块鸡肉,这都够买4只活鸡了”!在他们看来,这是作为一名军火贩子的耻辱,不能送炸弹却去送炸鸡,简直“憋屈”!

▲一名迷茫的加沙“外卖小哥”

但这就是加沙地道的“伟大之处”——即便你明明生活在战争的中心,却能潇洒的吃上吮指原味鸡和薯条,将苦中作乐的精髓发挥到极致,只是,这样的畸形经济有一天持续,就说明加沙一日不太平,愿战争的苦难与硝烟早点远离加沙,加沙人能点上正常的外卖。

▲从地道出来的施工工人

最后,想更多了解中东,了解加沙这处战争苦难之地的朋友,我推荐这部纪录片《加沙的眼泪》,本品拍摄风格粗犷,通过独特的镜头方式,将现代战争的残酷后果暴露出来。影片还再现了妇女和儿童在面对巨大苦难所爆发出的潜能,让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我们更深入的了解战争对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

▲(《加沙的眼泪》海报,片源在爱奇艺可搜到
发布于 2023-06-15 14:19・IP 属地北京
狼天行VVL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