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与多个招生组打过交道的高考过来人,我来讲一些自己的看法。没有利益相关,只是就事论事。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名招生老师的发言很常见,招生宣传的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言论,无非是这个老师的聊天记录被公开到网上,给了大众审视的机会。像富人保养小三,本来极其常见和普遍,但是石油胡先生和董小姐的牵手照流出,给了大家更直观的视觉冲击,何况借助媒体转发图片、发泄不满很容易引爆社会舆论。有的事不上秤没有二两重,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各个学校、各个地区,招生老师水平都参差不齐,个别老师的言论不必上升到学校。
其次,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该老师拉踩其他学校的行为,意识到他在用片面信息诱导你的同时,也多少透露了一些真实情况。像上交部分招生组卡志愿、工试班坑人的做法,他不说一般人可能还不了解。同时,他说北大有的专业不如人大,高分考生也可以避雷——不要被北大的某些老师忽悠去那些名字高大上,实际不太行的专业。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光听这个人大老师的话肯定不全面,你只能看到人大的闪光点,但是你可以结合他的说法,看看那些被他抨击高校的老师如何回应他的言论、如何评价人大。
最后,同学们和家长们一定要增强对这些招生言论的免疫力和判断力,切忌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各个高校的招生组从全省招生,招生的老师口头承诺也不能代表什么,填写志愿表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审慎抉择,做好“冲、平、保”,尽可能让高考分数发挥作用。毕竟最后按分数线从高到低录取,你要是没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或专业也只能黯然神伤,之前与你打交道的招生老师只需向上面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录取名单,丝毫不用担心要对你负责。所以同学们报志愿时要对自己负责,对志愿院校和专业一定要有较全面的了解,避免录取结果不如人意,追悔莫及。
我也是一家之言,大家有不同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理性讨论,我不会删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