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张雪峰们的套路,这里就应该说:
如果你家没有矿,你是普通家庭,考公考编就是你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
这也是很多考公领域知名权威答主的套路性回答。
但是,不管如何,公务员、事业单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一份理想的工作,甚至谈不上好的工作。
大多数体制内人的收入相对是低的。很多人可能只看到江浙、广东地区等一些发达城市的公务员收入,便以为全国的公务员收入都是很高的。
实际上,很多地方,甚至可以说大多数地方体制内人的收入,只能算是当地的中等水平。
比如说东北、西北、广西、河南、河北、山西等等大多数地方,体制内人的收入都是比较低的,一个月三千多真的不是梦。
其次是现在大多数体制内人真的不轻松,工作非常多,而且大多数都是形式主义的工作,累个半死,特别是县区和乡镇基层,还有一些核心的部门,加班非常严重。
就算是一些比较偏的部门,比如工青妇,现在各种学习活动,各种要求,单纯业务外的工作特别多,也很累了。
就连很多老师都被折磨得不堪重负。
能清闲的是少数人,而且大多都是年龄比较大,有一定资历的人才有资格清闲,年轻人不管去哪个单位,都是干活主力,根本很难闲下来。
然后就是管理比较严格,缺乏一定的自由度。说话不能乱说,饭不能随便吃,一言一行都被管着,言行都缺乏一定的自由度,尤其是一些层次比较高的单位,比较敏感的部门。
至于说工作的成就感,价值意义,基本就很难得到了。如果是干具体工作为主的,比如说老师,还能找到一些成就感和意义,但大多数体制内人,都是整材料、搞文字、开会等等,很难获得什么价值意义。
当然了,体制内也有好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越是落后的地方,公务员事业单位人的社会地位越高。在这些地方,家里是很看重这个的。
还有心理压力较小。很多公务员的工作强度,其实并不比外面企业的强度小,但和企业不一样,体制内不必担心失业,不必担心业绩,所以就没有太大的精神压力,更多是身体上的疲累。
最大的好处,其实就是体制内的稳定性,这一点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期,尤为珍贵。
经济形势不好,考公考编的人多,加上一些人贪图流量不停地给大众洗脑,于是自然就神话了考公考编。
但基本上讲,绝大多数人,进到体制后,都会失望,只是迫于经济形势不好,没有更好的机会,只能熬着。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考公考编是绝对正确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要去考公考编的。
比如说,你是学信息化技术方向专业的,技术过硬,学历学校都够看,市场上有很好的就业机会,也有不错的前景,毕竟未来数字化和人工智能还是趋势,那就没必要跟风折腾考公考编了,就算是部委省厅,也并不一定比市场上的工作好。
再比如说,你个人综合素质很强,社会活动能力强,情商高,能迅速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那么,你到市场上去发展,会有更大更好的空间和机会。如果考到一个县区小单位,限于平台、限于没有背景关系,一辈子也很难出头的。
再比如说,你家里面经济条件非常差,而且还面临着比较大的经济危机,那么,你考公考编,基本上是只能够自己吃饱喝足的,想要帮助家里几乎不可能,所以,拼命挣钱就是第一要务,考公考编似乎就不是好的选择了。
再比如说,你性格跳脱,崇尚自由自在,喜欢无忧无虑,喜欢迎接挑战,冒险精神足,而且这种性格极其坚定,很难更改,那么,你考公考编,尤其是进入一些比较森严的单位里,你会郁闷死的,甚至可能得抑郁症。
再比如说,你自身家庭条件较好,经济上不必担心,那么,如果不是真的喜欢公务员这个职业,就没必要为了跟风或者为了找一份工作而去考公考编了,完全可以潇洒一点,先去外面找找机会,看一看。
再比如说,你进体制的志向是希望能做官,能建立一番功业,但是个人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人际交往,情商较低,厌恶人情往来,那么真的考公考编,进了体制内,你会极其郁闷的。
现在已经是2023年了,在大多数地方,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公务员或者说事业单位,都只是一份普通的干活吃饭的工作而已。随着未来时代社会的发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也会越来越普通。
很多人考公考编,要么是无脑跟风,要么就是形势所逼,实在是找不到好的工作,无奈之选。
无脑跟风就算了,但经济形势是会变的,当前没有好的选择考公考编,暂且苟着也行,但如果发现自己实在是不适合体制内,还是要保持一定的技能和敏感性,甚至做好一定的准备,打下一定的基础,等到经济形势好转的时候,让自己的人生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考公务员,了解体制,关注老司机公众号:公务员说公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