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处分反映消防隐患师生后续:学校胁迫学生捏造失实内容举报博导,导致博导断送职业生涯,被逼向绝路
●如何看待昔日博导沦为高校“官僚腐朽”体系的“阶下囚”?
●学生犯错,博导替学生求情,却惨遭学生反咬一口。
●反映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校方不但不整改,还挑唆学生诬陷教授博导,不惜损害学校形象将教授博导“赶尽杀绝”,是世道变了还是人心险恶?
●如此魔幻乱象若不加以整顿,高校教师应有的权益又如何能够得到保障?
●国内高校又怎么能留得住本土的人才?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命题。
近期反映“河北工业大学处分反映消防隐患师生”的帖子,引发网友热议。通过爆料人的转述和佐证的材料,我们得知了事件的来龙去脉:
校方通过给予处分等方式胁迫学生捏造失实内容举报博导,导致博导断送职业生涯,被逼向绝路。

起因,由耿某群为首的几个学生在实验室聚餐,被其他课题组教师王某海发现,王某海将其拍照传给了耿某群所在的课题组负责人教授博导姚某某。面对这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姚某某和耿某群的导师杨某向校方进行了如实反映,并且对自己带的学生进行了口头教育。
随后化工学院责令耿某群等人做出书面检查。但耿某群认为“当时学校很多人都在实验室吃饭,都没有任何事情”。耿某群表示过王某海曾对其有过言语攻击,耿某群借怀疑王某海当天尾随了自己的女朋友王某(聚餐学生之一)为由,准备投诉王某海,姚某某和杨某在了解详细情况后阻止了耿某群的举报行为,使该举报行为并未发生。
而在数月后,在耿某群等因反映消防问题被处分后,这却变成了校方挑唆耿某群举报姚某某和杨某指使他们诬陷的“证据”,耿某群将自己的意愿转移到了姚某某和杨某身上。然而耿某群等人在实验室吃饭事发当晚,姚某某和杨某都不在学校,对现场情况并不知情,那么“王某海尾随王某女”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举报行为都没有发生,又如何被认定为“诬陷”。很明显是有心之人居心叵测蓄意计谋。而耿某群为何转移矛头,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被校方以处分等相关事宜胁迫,对姚某某和杨某进行诬陷。牺牲姚某某和杨某,使得校方与学生方能够两全其美。
而讽刺的是,当有心人背后勾结,姚某某还一心想为他们减轻处罚,并向校方写信求情,觉得事态应该会有所缓解,却不料这竟是噩梦的开始。
2020年7月,耿某群在写检讨时,发现存在消防通道不能堵塞这一条款,并多次抄写,向姚某某和杨某反映三楼存在类似问题。耿某群认为“反映了该问题可以让校方不再追究他们在实验室违规吃饭的事情”。在姚某某和杨某的支持下,耿某群和王某(男)在7月30日一起向化工学院办公室递交了《呼吁信》。

到这里,迎来了整个事情的转折点。8月3日,化工学院副书记张某庭亲自找姚某某谈话,并质问:韩校长办公室的门口就装了一样的门,你们难道想把校长的门也给拆了?
此话一出又是什么意思?而校长韩某在行政楼三楼校长办公室外装了类似的隔离门,学校师生前往校长办公室需校办人员通禀,没有校长发话,压根就进不了校长办公室所在的楼道,一套流程下来莫非是什么帝王般的待遇?
而关于消防隐患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剩下懂的都懂。
值得注意的是,河北工业大学作为一所位于天津市的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而行政上却由河北省管制,天津市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学校在天津市,却是河北管控。而根据河北省纪委网站报道,河北工大校内的消防隐患问题确实存在,在次年(2021年)就被河北省委巡视组公开点名,而校长韩某便是该校的消防责任人。
而更魔幻更加离谱的事情是,2020年10月19日,河北工业大学对耿某群、王某(男)等人反映消防隐患的事情进行处分。反映消防隐患,却反过来被处分,属实令人诧异,引发舆论大哗。
对于学生的处分,根据《河北工业大学章程》显示,对学生实施处分属于校长韩某的职权范围。但经查询《河北工业大学学生处分管理办法》发现,处分耿某群等人依据的第十一条第八项却并不存在。而且处分中还错误的将耿某群的导师认定为“魏某”。处分中认定的一个1443人的微信群也不存在。

当晚,耿某群等人将处分决定发给姚某某,并表示对处分不认可,要进行申诉。姚某某发现处分上存在的诸多错误,支持耿某群向校长韩某等学校领导申诉,并帮助耿某群等人整理申诉材料。
此举一出,马上惊动了校方,校方将计就计,开始介入。2020年10月27日,张某庭就带着耿某群、王某(男)等四个因在实验室吃饭犯过错误的研究生,到学校举报姚某某和杨某。耿某群等人声称反映消防隐患和申诉系被姚某某和杨某强迫,并声称在23日上午十点,姚某某为强迫其申诉在409实验室连续殴打他,甚至提供了一份《治安调解协议书》,要求校方最好将姚某某开除。一切矛头指向姚某某和杨某。

教育厅的《申诉处理决定书》显示:河北省教育厅声称在7月28日耿某群就被姚某某要求上交的呼吁信。但是根据姚某某和耿某群的聊天记录显示呼吁信上的照片是耿某群在29号下午才拍摄的,姚某某的呼吁信则是7月30日才写出来,时间的错位导致耿某群在教育厅的指控根本立不住,而还没写出来就上交的呼吁信又如何能够存在?更有甚者,向校方反映消防隐患的呼吁信怎么到了校方这里就变了性质呢?呼吁信怎么就变成了是控诉校方的举报信呢?校方不但不整改还一再挑唆学生举报自己的导师。

河北省教育厅提到的《治安调解协议书》。在姚某某从未同意、从未参与、从未签字、甚至人在外地的情况下,一份耿某群提供的随意涂抹的《治安调解协议书》凭空而出。甚至发生了丁字沽派出所民警多次跨行政区来到姚某某的家中,要求其母亲在协议书上签字(未通知属地公安机关),将姚某某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这又算不算某些单位的职权滥用,还是说有更多权力的私通,瞒天过海?
而多份证据显示,耿某群为证明姚某某对其进行殴打,多次更改事件冲突时间线,甚至将被殴打的时间从10点变更到8:40,时间跨度长达一个多小时。有校方人士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透露,当时的情况可能就是姚某某推了耿某群一下。不料却被做了文章。而姚某某每次谈话结束都会下意识拍拍对方的肩膀,示意谈话结束准备离开。耿某群时隔十个小时后到医院做检查只为出具姚某某殴打自己证明材料,与校方联手,在校方一位副书记的陪同下到公安局检举姚某某。
对耿某群举报姚某某的内容,早在2020年10月23日以前的两个多月,化工学院书记郭某飞就已经要求耿某群等人蓄谋进行举报。耿某群表示,在反映消防隐患后,化工学院书记郭某飞一再要求他们举报姚某某和杨某。耿某群等人也配合在各种场合对姚某某和杨某进行了将近三个月的录音监听。但是,耿某群当时还碍于姚某某和杨某是自己的导师,不忍心做出这种违背良心的事情。但学校施加压力,其后更是将处分直接交到了耿某群等人的手中;拿到处分后的第三天,甚至有副校长亲自给耿某群打电话做工作。
而校方有意的蓄谋,意图的出发点又为何?难道区区一个博导就能威慑到校方?校方如此作为,根据相关人士的转述,有以下几个可能的原因:
1.以耿某群为首的违纪学生反映消防隐患问题,连带了校长职责,加上校长办公室外就装有类似的隔离门,让校长觉得侵犯了他的权力,底下的人只是奉命行事。
2.给耿某群的处分中出现了处分条款不存在、导师认定错误、甚至处分中认定的超千人微信群不存在的常识性错误问题,学生的处分工作由校长韩某负责,博导支持学生申诉向校长申诉,影响了校长韩某的权威,底下的人奉命行事。
3.姚某某曾经反映过评职称的问题。据了解校长韩某在2016年调任河北工业大学,同年姚某某就曾因参加评职称时遇到的不公平待遇,致信河北省信访局反映过河北工业大学及河北省教育厅存在的问题,不排除之前早有预谋的可能性。
4.关于开除教授博导姚某某的问题,河北工业大学开除姚某某依据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管理规定》的第二十三条规定,开除处分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决定,而河北工业大学的主管部门则是河北省教育厅。
在回到事件本身,耿某群收到了记过处分后,10月23日上午分管化工学院的副校长赵某专门给耿某群打来电话做其工作。在副校长赵某做工作后,耿某群在23日10:07分自拍了一张照片,被用作证明姚某某为强迫其申诉而在上午十点对其进行“殴打”的“证据”。13:32分耿士群又以商量申诉的名义主动找自己的导师杨某,对杨某支持其申诉的私人谈话进行录音。其后对姚某某和杨某进行了举报。2020年10月28日,对耿某群举报行为毫不知情的姚某某还通过电子邮件致信校党委书记李某替耿某群等人求情。却不料自己苦苦为学生做的这些事情,会被他们反咬一口,还被蒙在鼓里。

紧接着,于2020年11月11日,河北工业大学消防责任人、校长韩某主持校长办公会,根据耿某群等人的举报信,将耿某群的导师杨某降低岗位等级、调离教师岗位,将姚某某开除。处分决定由韩旭等人单方面作出,从未让姚某某和杨某在任何材料上签字。然后将开除决定寄到姚某某家中。可以说,这一切都来得太过莫名其妙,校方与耿某群的暗箱操作,让姚某某与杨某猝不及防,如坐针毡,一时没有缓过神来。

学生在实验室聚餐被处分,蓄意捏造不实内容举报自己的导师有损师德,摆明了捏软柿子,导致昔日博导姚某某被开除。
耿某群在成功举报姚某某后,和其新导师张某某顺利接管了姚某某以前管理的409实验室,在没有任何工作交接的情况下,姚某某十几年来在实验室积累的价值数百万的公私财物,研究数据和科研成果都被侵占。
其后,河北工业大学更是根据耿某群提供的举报信和治安调解协议书等材料到天津市北辰区劳动人事仲裁委员会起诉姚某某,要求姚某某退还元光学者津贴,姚某某向仲裁委提出申请,要求仲裁委调取河北省教育厅在石家庄两审法院庭审中未出示质证但判决书中采纳的足以影响结果的材料,仲裁委未予调取。
而事件到这里,校方却没有因为此事向全校通报,而是直接将处分寄到姚某某的家中,就连教师内部也只字未提,这是在隐瞒些什么,还是在掩盖校方严重失职的表现吗?
最后想根据沉默的螺旋理论结束本篇内容,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更多的高知群体的权益都无法被保障,那么更多普通群体的权益又如何能被保障,到最终还是会湮没人海。
学校胁迫学生捏造不实内容举报博导并将对方逼向绝路,只为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放在整个社会都是十分炸裂的,极致荒唐。校方通过无差别的手段解决校内师生纠纷事件,掩盖教育体系出现问题的事实,时机成熟毒瘤必将酿成大祸。
至于姚某某其后在河北省教育厅和石家庄市两级法院的奇幻遭遇,将在续篇详细上演,敬请连续关注。
本文可以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