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3个

如何看待华南理工大学苏艳拥有19篇SCI及一作 Nature 文章而被指「学术妲己」?

检索宝宝

建议姬发率领姜子牙,立即将妲己诛灭

这种学阀必须干掉


价值观-23:应该不折手段的去获取利益吗?在家庭、工作方面的这种价值观是否正确?




价值观-22:你愿意给父母花多少钱治病?

很多心灵鸡汤把社会划分为三个阶层,高层、中层、底层,认为底层要想完成阶层跃升,必须抛妻弃子,做陈世美,学习祁同伟模式。


一 何为正确的价值观?从利益角度看
首先我们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也有可能失败,但成功是大概率事件,坚持错误的价值观也可能成功,但是失败是必然的。

正确的价值观=互利共赢的普世价值观,高层、中层、底层都能够大范围的接受,在自己受益的同时,别人的利益也得到保障,不至于被儿子、情人、老婆举报。

错误的价值观=自利价值观,这种自我为中心的利益观,有时候会损害别人的利益,有时候影响不大,如果一个人长期坚持这种价值观,迟早会得罪一大批人,人有事业周期,事业低谷时很可能被大众踢出朋友圈。
例如一个家庭有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有100w存款,普世价值观能够做到的就是把三个孩子都养育成人,剩余资金平分,剩下的钱也许每个人只能分到10w,但也是三个孩子事业的起点。
错误的价值观认为三个孩子把钱分掉以后,不足以使得任何一个人成家立业,缩小了价值,所以很多父母选择一个“有前途”的孩子,把30w给这个孩子供其成家立业,幻想孩子成才以后能够先富带后富。
错误的价值观导致兄弟不和,即便获得资金支持的人成功了,也大概率不会拉扯其他两个兄弟姐妹,在家庭发展的初期,获得资金的人有道德愧疚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愧疚感会被利益替代。
成功者从利益角度来看,没有必要帮衬兄弟姐妹,认为自己的成功是自己的努力,根本不是当年那30w的作用,而作为父母,必然悔恨当初的做法,倘若家庭资源平分,说不定兄弟姐妹起步一样,成年以后的成就也差不多,社会阶层不会相差很大,而且可以和睦相处。

二 从道德角度看,何为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认为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是道德的标准,例如扶危救困,匡扶正义,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中必然存在贫困者,这种存在是自然规律形成的。

成功者应该发挥大善人的作用,维系自己地位的同时,让穷人也有生存的权利,不至于造反,历史上多次改朝换代均是穷人饿肚子造成的。

要追求社会分配的最大公约数,例如总利润100,富人拿走90,穷人拿走10,而不是穷人只拿走1,最后食不果腹,被迫推翻地主阶级。

从食物链的角度来看,救助贫困不仅仅是道德义务,还包括根本利益,所谓的道德只是人们把社会的循环模式用文字总结出来的名词

道德本质上还是反应社会的生存价值观、发展价值观、循环价值观,韭菜根都被铲除了,这个社会还能有发展吗?
价值观-17:家庭治理、二婚及事业的几点思考》我们以满清权臣xx为例,为何后期其家庭生活中出现儿子举报父亲的场景呢?

其本质就是站在道德的角度,其家庭的公序良俗被破坏,儿子与父亲利益解体,最终反目成仇。
公序良俗>道德>法律,公序良俗是社会利益形成和传承的一个机制,例如旧社会的公序良俗普遍认为女人没有继承权,新社会的公序良俗普遍认为女人拥有少部分继承权。

欧美发达国家的公序良俗认为女人和男人一样各有50%的继承权,在实际的法律应用中,在法律的基础上要参考当地的公序良俗,以社会最大公约数为准则,去做一些判断。

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有利益根基的,例如南方某国产资本家捐钱建大学并大肆宣传,其本身是被迫的,不得不这么做。


三 孝道重要吗?
2022年春节又有一个问题上热搜了,过年走亲戚还能持续多久呢?

走亲戚就是孝道的一种衍生品,
假设一个名人不尊不孝,我们会认可他吗?
当然不会,连自己父母都抛弃的人,谁会和他来往。

假设一个人与亲朋好友都断绝来往,凡事花钱解决,我们会认可他吗?
当然不会,我们根本不会和这种人交朋友,他连兄弟姐妹的关系都处理不好,何谈对朋友真心呢!

假设一个人与孩子反目,妻离子散,就喜欢做李达康,我们会认可他吗?
当然不会,因为这种人就不是人,就是一个机器而已,我们公事公办就行,和他来往不是多此一举么。

一个大的家庭就像一家公司一样,有好人、坏人、小人、大人,我们要学会和各种人相处,不能因为公司里有小人就离职,存在即合理,小人有小人的用处,很多官方解决不了的问题,三教九流轻松就帮我们解决了。
狭义的道德只能将我们变成孤家寡人,高尚的人不一定永远做好事,邪恶的人不一定永远做坏事,重要时候小人的一句话很可能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
狭义的道德是宽以自己、严以他人,自己做什么事都情有可原,别人做什么事都要套在道德的耻辱柱上,最终自己过得难受,别人也过得不开心,成为孤家寡人。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对上述人事规律的总结,对自己要严格,少犯错误,对别人要宽容,广结善缘。
梁山有几百个兄弟姐妹,有小偷、杀人犯、落草官员,宋江能够坐上头把交椅,其本质就在于会做人、会处事,能够和三教九流相处,团结大家。

四 不折手段可以长期使用吗?
一个企业家创业初期使用了一些手段,创业成功以后开始做慈善,广结人脉,那么这个企业的生命力就会非常久远。
一个企业家创业初期、中期、成熟期都在不折手段去做一些事情,得罪了一大批人,在其走行业下坡路时,大概率被所有人举报、排挤,例如某保险企业,最终的结局就是被重组,利益被重新划分。
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做错事,不可能没有遗憾,有的人为了事业牺牲了婚姻,有的人为了事业牺牲了兄弟姐们,最终道德哲学观又创造出一个词,叫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不能忘掉奋斗的最初目的,要寻求家庭成员利益的公约数,富人拿90,穷人也拿10,这样富人的90才有保障。

----

我们周围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大约二十年前坐落在一个村落的西部油田,在监管宽松之下,村民经常盗油,最后发展为集体偷油去售卖。

监管忍无可忍,抓了一大批人,很显然不可能将这批人全部判刑,监管方要求村民们出一个人作为祸首,最终大家找了一个没有家庭的孩子去替罪坐牢。
当时社会的最大价值观在于坐牢要有补偿,大家一致认为等这个孩子刑满释放以后帮助其成家立业,买套房子,娶个媳妇。
但是二十年后,大约是2015年左右,这个人刑满释放以后,整个村落已经物是人非,有德行的亲戚们给其安置了住处和工作,商量着集资买房娶媳妇,但是大部分的亲戚都不认账了,以家贫为由拒绝,有些家庭成员已经去世,有些已经离婚。

一个自然村少说也有50-100户,一个家庭出资1w元,足以凑足100w,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出资额也就是3w元,相当于一个劳动力一年的收入,并不是支付不起。
倘若这个人出来以后居无定所,一旦有复仇之心,那岂不是这个村子的悲哀吗?

----
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其实描述的就是最大公约数理论,巴菲特是美国首富,如果不做慈善,那么名声也不可能这么好,最后可能被塑造成美国资产市场的邪恶庄家。


五 名誉与舆论重要吗?名誉与财富的关系
名誉与舆论休戚与共相互依存,舆论是动态调整的名誉,因此犹太人必须控制各大传媒,有了话语权才能有利益,才能有生存的能力。

毁掉一个人不是拆解掉他的企业,断掉他的资金链,恰恰相反,很多时候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毁掉其声誉,例如明星嫖娼,一旦新闻公布,该明星基本社会性死亡。

当一个人的声誉被毁掉时,其利益结构也将土崩瓦解,没有人愿意和其来往,刘备的发家致富之路,依靠的就是声誉。

刘备出身汉室宗亲、求贤若渴、爱民如子,这在当时的社会想不成功都难,曹操赏罚分明、能征善战、爱惜人才,这在当时社会也获得了普遍认可。

当今国内企业家哪个对员工好,哪个对社会有责任感呢?

有的企业家只重视上层交往,认为其利益都是xx给的,殊不知xx的利益都是百姓给的,归根到底企业还得对员工好,还必须有社会责任感。
笔杆子、枪杆子才是王道,笔杆子要维护好自己的名誉,枪杆子要维持好社会的秩序,两者缺一不可。
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控制舆论的一种方式,现代社会中挟父母以自重也是一种舆论控制,照顾父母的一方通常会受到舆论的同情,在公序良俗面前都会获得支持。
假舆论、假名誉有用吗?
例如有人通过捐款买到了中国首善的称号,这样有用吗?
名誉和舆论在其走下坡路时才会发挥最大作用,例如很多商人被称为奸商,晚景凄凉,假的名誉不足以在其衰退时提供缓冲垫,不足以支撑起其合理的财富价值。

六 老好人与不倒翁真的可以存在吗?
在当今的体制内存在这种爱惜自己“名誉”的人,这部分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貌似谁也不得罪,这些人能成功吗?
当然不可能了,历史周期律必须站对队伍,必须渭泾分明,秦叔宝在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皇位争夺战中没有站队,自然被掌权者边缘化。

好的名誉不是不得罪人,而是其行为要符合社会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符合公序良俗,价值观是一把双刃剑,在维护一部分利益的同时也会损伤一部分人的利益。

想做老好人是不可能的,历史上这种人被称之为墙头草,被正反两派唾弃,要想基业长青必须审时度势做出正确的选择,不做选择是不可能长期生存的。

七 名誉由什么组成呢?什么是沽名钓誉
一个人的名誉由父母、妻儿、亲戚、朋友、社会共同组成,那些被妻子、情人、朋友举报的人怎么可能成功呢!
一个成功的人可以在家庭中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一方面这种名誉来源于其处事方式,另一方面来源于经济实力,两者缺一不可。

什么是沽名钓誉呢?
在外人面前假装孝顺父母,照顾兄弟,外人不在场时,视兄弟姐妹父母为无物,假仁假义、假模假样骗取舆论支持。
这类人短期可以获得名誉上的好处,但是长期来看必然露出马脚,最终被人民群众戳穿。

命运、风水是古人把自然科学总结后的一种产物,其本质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归纳总结,好人、坏人都信仰这些玄学,很多人不知道这些玄学的本质是什么,这些玄学的本质就是人和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坏事做尽必遭报应,做的坏事多了仇家就多了,做的坏事多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都远离这种人。
寒颤效应也可以解释这种现象,一个人连孩子、妻子、朋友都可以牺牲,其周围的人还敢和他真心实意的相处吗?
当然不可能,一个人可能有错,一群人都有错吗?所有人都是坏人吗?

[1]

那些鼓吹底层人对父母敲骨吸髓、对兄弟姐妹百般索取的人,其逻辑依据都是错的,最终一定会作茧自缚。


参考

  1. ^价值观-23:应该不折手段的去获取利益吗?在家庭、工作方面的这种价值观是否正确?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E5MDAzNw==&mid=2247490567&idx=1&sn=e33f0d245a214e382882897a325f7a32&chksm=fb84b53dccf33c2ba3948b62085e21e5f4dc9cbe57ac8069ed54c862f08197f318a7144685bc&token=6757249&lang=zh_CN#rd
发布于 2023-06-02 16:36・IP 属地山西
房住不炒科技兴国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