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算笔账吧。
目前中国外卖员送一单大概能挣5~7块钱,按照当下的汇率,就算1单1美元。
那么,假如美国外卖员一天送500美元是真的,且美国的外卖员送1单也能挣1美元,在每天工作12个小时的情况下,这位美国外卖员需要送500单才能挣到500美元。
12个小时是720分钟,算下来这位外卖员需要平均每1.44分钟——也就是90秒左右就得送出一单。
你觉得美国的外卖小哥都是闪电侠么?
即便我们把外卖员的每单收入提升到5美元,那么他也要平均7.2分钟送出一单。
而如果把每单收入提升到10美元,那么就是平均15分钟送出一单。
这看起来的确像是一个正常的外卖员的配送效率了——然而,你再看看前面那个平均每单10美元的配送费。
真要吹国外,你吹人家的工业是没问题的,但不要吹服务业。因为,工业生产的效率是有可能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产生质的差距的。比如做口罩,你的设备1分钟能做100个,人家的设备更好,一分钟能做2000个,这生产效率就是你的20倍。但是,服务业——尤其是需要人力一对一参与的服务业,中国人与外国人不存在质的差距。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的外卖员15分钟送一单,那美国的外卖员不可能1分钟送一单;中国的出租车司机平均时速30km每小时,美国的司机也没办法开到200km/h;中国麦当劳的服务员1分钟能做1个汉堡,美国麦当劳的服务员不可能5秒钟做一个……
既然大家都是人,服务效率几乎不存在太大差异,国外的服务业从业者的收入远高于国内,就只有一个可能——你需要为同样的服务付出更高的费用。
所以,在很多国外生活的UP主的视频里,虽然有些人总是把镜头对准超市的肉类区,想让人看一看国外的猪肉、牛肉是多么便宜,但是这类人一般很少会把镜头对准蔬菜区——尤其是绿叶菜。而有些UP主真的把镜头对准了这些菜之后,你会发现往往蔬菜比肉类还要贵。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蔬菜、水果这些东西损耗率大、保险麻烦,且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一个农民依靠各种农业机械,一个人种几百亩、几千亩地都是轻轻松松。但如果是种菜,他能种10亩都算是劳动能手。中国当下的蔬菜比肉便宜,主要原因就是劳动力成本低。所以,不用羡慕美国,未来有一天,中国人也会变成肉食者。
至于说羡慕国外的宝马X3,其实也没什么好羡慕的。因为汽车、电脑、手机等等都是一种高流通性的标准化商业品,它的价格是固定的,你能多长时间的买的起它,取决于你所在地的平均收入水平。但如前面所说,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其实就是“物价”不断下降、“人价”不断提升的结果。而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消费,绝大多数其实都花在了“人”上。比如,你在一个小县城吃顿饭可能10块钱就能饱,但同样的饭到了北京就必须得30块钱,这多出来的20块钱就是房租、人工等等方面的费用。
这就是大城市和小城市的不同。在一个普通的乡镇,能用得起iPhone14 Pro Max的,基本得是本地收入最高的那一群人,因为在当地,一个iPhone14PM可能相当于一个普通人小半年的工资。但是,在北京,一个人的生活质量高低却不能用是否用iPhone14 PM来衡量——一部iPhone14PM丐版也不过七八千,稍微像样点的工作,大半个月的工资都够买了。但一个月薪1万的人,就算手里用着iPhone14 PM,放到一线城市,能说生活好么?
这就是很多人在说发达国家收入高的时候,绕不过弯来的地方。你反复说“劳动力价格高”,那既然劳动力价格高,总得有人付钱啊。站在打工人的一方,你觉得“我给人理个发就能挣50美元,好爽”,但你站在顾客的一方呢?那TM就是你剪个发得掏50美元啊,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