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调查记者都是公知?
公知这个词没有一致的定义,请先给出题目中公知的范围。
- 20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装甲尼禄 - 9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石泉浅珑 - 2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如果“公知”的标准是“领导的立场不能左右我的立场,我只坚持我认为正确的立场”,那记者不是“公知”才不称职。
你们的标准“领导的立场就是我的立场”恰恰是奴才的典型特征。
编辑于 2023-07-21 18:51・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林力 - 511 个点赞 👍
记者这个行业,天生与掌权者对立
在西方,这叫“监督权”。记者们存在的目的就是反抗强权压迫的。
说白了,就是遏制权力滥用的保险丝而已。
但中国嘛……
发布于 2023-07-26 04:08・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洛木 - 48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萤火虫 - 43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啊哦 - 42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瓜民记忆 - 366 个点赞 👍
指鼠为鸭的局长不是公知卖国贼;上门打人的廖主任不是公知卖国贼;包庇讹人老太的南京法官不是公知卖国贼。偏偏调查记者是公知卖国贼,可见公知卖国贼就是当官的随意扣人头上的帽子。
发布于 2023-07-22 18:29・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一手好牌 - 295 个点赞 👍
现在没有公知了,一个个不是跑路就是噤声了。为什么经济增速越来越低了呢?
公知大行其道的时候,恰好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公知消失的时候,恰好是经济不景气,全面暴雷的时候。这是巧合呢?还是真有因果联系呢?
公知数量应该看成社会发展的指示器:一个允许与政府观点相悖的理论大行其道的时代,必定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一个只有正能量的时代,负能量一定会因为无法释放而累积起来,成为随时可能爆炸的大炸弹。公知越多,意见越容易得到充分表达;公知越少,消失的意见就成了沉默的多数。这是一个社会压力的显示器,数字归零的那一刻,就是正无穷的开始。
调查记者为什么是公知,因为他调查了真相。他比你更了解社会的另一面,所以他总会不自觉的表达你难以接受的观点。初中生只知道根号-1没有意义,而高中生却能带着它进行运算,这就是你和他的区别。
唯一不同的是,你不会承认自己的无知,而是给他扣上帽子,把他打成社会的敌人。四十年前这顶帽子是“臭老九”和“走资派”,四十年后是“公知”和“反思怪”。形式变了,实质不变,这就是历史的轮回。
发布于 2023-07-24 05:26・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酋长哥 - 28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Bluffey - 24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琛哥的头马 - 24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勇敢的心 - 24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巴斯der - 215 个点赞 👍
看到了吧,这就是调查记者想要保护的人,你们冒着危险去曝光各种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问题,结果换来的就是公知和汉奸的称呼。
所以在这个时代我劝你们少做这种损己利人的事,被骂公知汉奸还好,冒着危险断人财路可是有生命危险的。
我个人很尊重这些付出生命危险换取人民健康的英雄,但是有些时候这种付出没有回报甚至得到的是攻击的时候,我觉得还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家人着想。
编辑于 2023-07-24 13:31・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bszq123 - 20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阳货遇孔 - 195 个点赞 👍
公共(public)的反义词是私有(private)。
所以,除了私有知识分子,其它所有人都是公共知识分子,简称公知。
那么,你是私域知识分子吗?不是,那你就是公知。
——调查记者中,为私有领域提供知识的人,他说的话你根本就看不到。能写出来让你看到的,只能是公知不可能是私知。
类似自媒体一样,其实这个定义也很简单:除了官媒,所有其它人都是自媒体。
所以,你是官媒吗?不是,那你就是自媒体。那你说的话全都要符合针对自媒体的管理办法。
发布于 2023-07-26 11:00・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pansz - 158 个点赞 👍
讲几个事件,都是新闻媒体曾经报道的事情
1989年,记者殷新生,揭露拐卖儿童案,被诬告入狱
一位仗义执言的记者,为了帮助一名被拐卖的儿童重返家园,竟惹祸上身,冤陷囹圄,经九年申诉,中央和省、市有关领导30多次批示,全国人大、全国记协、有关司法机构十多次复查调查,至今未果。全国记协一位负责人在一次记协工作会议上愤然指出:“殷新生一案,是建国以来最严重、最突出、最典型的打击迫害记者事件。”
这是一张后来惹出无穷无尽祸患的字条。
这张由殷新生执笔的字条写道:“最近两个月来,我们三个新闻单位调查了一起拐卖儿童案,案情复杂,牵涉人员较多,柘城县大孟庄村的孟庆德、李雪芝、孟庆勤、孟凡祥等 4人,在很大程度上怀疑是拐卖儿童同伙,现在这 4个人都在郑州,我们请求你们帮助审查,以求得此案早日结案。”
1990年4月6日,郑州市检察院突然将殷新生刑事拘留,理由是河南省柘城县农民孟庆德、李雪芝、孟庆勤和孟凡祥等人控告殷诬告陷害,致使他们分别被公安局审查站收容审查二、三个月。
殷新生糊里糊涂地被塞进了警车。车行20多分钟后,竟开进了郑州市看守所。通过了两道门,两名检察官才向殷出示刑事拘留证。
“你们这不是诱捕吗?我犯了什么罪,为什么不光明正大地按法律程序办?”殷新生此刻愤怒到极点。
“因为你在给审查站写的那张条子中捏造事实,致使3个农民被审查站错误收容审查。”两名办案人员冷冷地 说。
“那只是表示怀疑,我捏造了什么?”殷依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怀疑就是犯罪!”检察官的回答直让殷听得目瞪口呆。1998年,《山西青年报》记者高勤荣揭露运城地区弄虚作假大搞假渗灌工程。同年12月4日被刑事拘留。12月26日被逮捕。1999年8月以“受贿罪、介绍卖淫罪、诈骗罪”罪名被判刑12年。在度过了8年零4天的狱中生活后,于2006年12月7日获释。
5月,高勤荣署名的一篇题为《山西省运城搞假渗灌浪费巨额资金》的文章刊登在《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内部版。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焦点访谈》《南方周末》等全国上百家主流媒体,相继跟踪报道。
2002年,《京华时报》记者杨威
日前,北京《京华时报》21岁记者杨威在北京石榴园小区暗访物业管理问题时,竟被物业中创公司6个彪形大汉殴打。但是,3月26日下午笔者对石榴园派出所电话采访时,一位干警说,打人者被派出所带走后并未拘留。派出所的解释是:事实不明,缺乏第三方证人还有其他不便透露的原因。
2003年,《南方都市报》记者报道孙志刚案和非典,
广州市人民检察院于2004年3月17日以程益中涉嫌经济犯罪问题名义立案侦查;3月19日对其刑事拘留;4月1日实施逮捕。广州市人民检察院称,在查处原南方都市报副主编喻华峰贪污一案中,发现原南方都市报副总编程益中等人私分公款。程将其中10万元占为己有,已涉嫌构成贪污罪。另外还涉嫌其他经济犯罪问题。
但根据2005年5月14日,香港电台电视部的节目《动感时事》对前《南方都市报》记者陈峰的访问,程益中的贪污指控中所涉及的10万元其实是报社的奖金,是程益中在报社内完全合法的收益。
同年8月27日,广州东山区检察院以证据不足为由,对程益中下达不起诉决定书,使其获释。按照法律,该决定书可以看成是检察院认定的无罪判决,等于宣告程益中无罪。
有观点认为,此事可能与2003年该报关于SARS事件和孙志刚事件的报道有关。前一报道揭开了中国全国性防治、扑灭SARS的序幕,后一报道揭露了收容遣送制度践踏人权的黑幕,导致中国国务院相关政策的改革、出台。2005年《河南商报》记者范友峰,
2005年3月,《河南商报》记者范友峰,在深度掌握聂树斌案的材料之后,发表了一篇《一案两凶,谁是真凶》的调查报道,显示凶手不是聂树斌,而是另有其人,各级办案人员存在渎职违法。范友峰很快就被辞职,总编马云龙也被免职。2016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宣判聂树斌无罪。
2005年10月,浙江《台州晚报》记者吴湘湖,发表了一篇《电动车上牌,乱收费吗?》
因有人反映浙江台州椒江区电动车上牌照存在不合理收费现象,《台州晚报》进行了调查,并发表了一篇调查报道。椒江区交警大队队长李小国以报道失实为由,到该报社质问,与报社副总编辑吴湘湖发生肢体冲突。随后,李召集10多名下属,将吴湘湖拖出大楼塞进警车。吴湘湖称,在电梯中,有人扯他的头发,有人用皮鞋踹他,致使他大便失禁。(10月21日《新京报》)看到这则报道,读者一定想知道,《台州晚报》在那篇报道里到底写了什么,以至于把当地交警得罪成这样。事实上,如果读一读这篇报道,就可看出采编人员在处理这篇报道时为规避风险,是如何小心翼翼、谨慎周到。首先文章并没有肯定什么,只是提出一种质疑。题目就是一个问句:电动车上牌
2013年8月,《南岛晚报》记者杨琼文,因曝光“海南万宁校长带女生开房”一事,遭到了当地政府官员的压力和威胁,最后被迫离职。
据杨琼文介绍,在这一报道见报之前的5月11日,他发布了一条关于此事的微博,但在博文中并未点名事发学校和当事人。随后,5月13日,《万宁某小学校长给钱让幼女陪睡》稿件见报当天,他就接到了万宁市有关部门人员的电话,对方指责其不该报道这种“敏感”事件。但杨琼文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他认为自己的报道对于中国妇女儿童的保护能够起到推动作用。
杨琼文说,5月14日中午,他在午休时再次接到了万宁市相关部门人员的电话,对方在电话中称,“无论如何也要把你从《南岛晚报》搞走”。“我当时就意识到他们可能会对我进行打击报复。”房龙在《宽容》序言写到,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
它发源于昔日的荒山。
它消失在未来的沼泽。
这条小溪并不象江河那样彼澜滚滚,但对于需求浅薄的村民来说,已经绰有余裕。
晚上,村民们饮毕牲口,灌满木桶,便心满意足地坐下来,尽享天伦之乐。
守旧的老人们被搀扶出来,他们在荫凉角落里度过了整个白天。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
他们向儿孙们叨唠着古怪的字眼,可是孩子们却惦记着玩耍从远方捎来的漂亮石子。
这些字眼的含意往往模糊不清。
不过,它们是一千年前由一个已不为人所知的部族写下的,因此神圣而不可亵渎。
在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
所以,大家都和睦相处。
恐惧总是陪伴着人们。谁要是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又该怎么办呢?
深夜,在小镇的狭窄街巷里,人们低声讲述着情节模糊的往事,讲述那些敢于提出问题的男男女女。
这些男男女女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另一些人曾试图攀登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
但他们陈尸石崖脚下,白骨累累。
日月流逝,年复一年。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 ※ ※
外面是一片漆黑,一个人正在爬行。
他手上的指甲已经磨破。
他的脚上缠着破布,布上浸透着长途跋涉留下的鲜血。
他跌跌撞撞来到附近一间草房,敲了敲门。
接着他昏了过去。借着颤动的烛光,他被抬上一张吊床。
到了早晨,全村都已知道:“他回来了。”
邻居们站在他的周围,摇着头。他们明白,这样的结局是注定的。
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
在村子的一角,守旧老人们摇着头,低声倾吐着恶狠狠的词句。
他们并不是天性残忍,但律法毕竟是律法。他违背了守旧老人的意愿,犯了弥天大罪。
他的伤一旦治愈,就必须接受审判。
守旧老人本想宽大为怀。
他们没有忘记他母亲的那双奇异闪亮的眸子,也回忆起他父亲三十年前在沙漠里失踪的悲剧。
不过,律法毕竟是律法,必须遵守。
守旧老人是它的执行者。
※ ※ ※
守旧老人把漫游者抬到集市区,人们毕恭毕敬地站在周围,鸦雀无声。
漫游者由于饥渴,身体还很衰弱,老者让他坐下。
他拒绝了
他们命令他闭嘴。
但他偏要说话。
他把脊背转向老者,两眼搜寻着不久以前还与他志同道合的人。
“听我说吧,”他恳求道,“听我说,大家都高兴起来吧!我刚从山的那边来,我的脚踏上了新鲜的土地,我的手感觉到了其他民族的抚摸,我的眼睛看到了奇妙的景象。
“小时候,我的世界只是父亲的花园。
“早在创世的时候,花园东面、南面、西面和北面的疆界就定下来了。
“只要我问疆界那边藏着什么,大家就不住地摇头,一片嘘声。可我偏要刨根问底,于是他们把我带到这块岩石上,让我看那些敢于蔑视上帝的人的嶙嶙白骨。
“‘骗人!上帝喜欢勇敢的人!’我喊道。于是,守旧老人走过来,对我读起他们的圣书。他们说,上帝的旨意已经决定了天上人间万物的命运。山谷是我们的,由我们掌管,野兽和花朵,果实和鱼虾,都是我们的,按我们的旨意行事。但山是上帝的,对山那边的事物我们应该一无所知,直到世界的末日。
“他们是在撒谎。他们欺骗了我,就象欺骗了你们一样。
“那边的山上有牧场,牧草同样肥沃,男男女女有同佯的血肉,城市是经过一千年能工巧匠细心雕琢的,光采夺目。
“我已经找到一条通往更美好的家园的大道,我已经看到幸福生活的曙光。跟我来吧,我带领你们奔向那里。上帝的笑容不只是在这儿,也在其它地方。”
他停住了,人群里发出一声恐怖的吼叫。
“亵渎,这是对神圣的亵渎。”守旧老人叫喊着。“给他的罪行以应有的惩罚吧!他已经丧失理智,胆敢嘲弄一千年前定下的律法。他死有余辜!”
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
人们杀死了这个漫游者。
人们把他的尸体扔到山崖脚下,借以警告敢于怀疑祖先智慧的人,杀一儆百。
没过多久,爆发了一场特大干旱。潺潺的知识小溪枯竭了,牲畜因干渴而死去,粮食在田野里枯萎,无知山谷里饥声遍野。
不过,守旧老人们并没有灰心。他们预言说,一切都会转危为安,至少那些最神圣的篇章是这样写的。
况且,他们已经很老了,只要一点食物就足够了。
冬天降临了。
村庄里空荡荡的,人稀烟少。
半数以上的人由于饥寒交迫已经离开人世。活着的人把唯一希望寄托在山脉那边。
但是律法却说,“不行!”
律法必须遵守。
一天夜里爆发了叛乱。
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
守旧老人们无力地抗争着。
他们被推到一旁,嘴里还抱怨自己的命运不济,诅咒孩子们忘恩负义。下过,最后一辆马车驶出村子时,他们叫住了车夫,强迫他把他们带走。
这样,投奔陌生世界的旅程开始了。
离那个漫游者回来的时间,已经过了很多年,所以要找到他开辟的道路并非易事。
成千上万人死了,人们踏着他们的尸骨,才找到第一座用石子堆起的路标。
此后,旅程中的磨难少了一些。
那个细心的先驱者已经在丛林和无际的荒野乱石中用人烧出了一条宽敞大道。
它一步一步把人们引到新世界的绿色牧场。
大家相视无言。
“归根结底他是对了,”人们说道。“他对了,守旧老人错了。”
“他讲的是实话,守旧老人撒了谎……
“他的尸首还在山崖下腐烂,可是守旧老人却坐在我们的车里,唱那些老掉牙的歌子。
“他救了我们,我们反倒杀死了他。”
“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
随后,人们解下马和牛的套具,把牛羊赶进牧场,建造起自己的房屋,规划自己的土地。从这以后很长时间,人们又过着幸福的生活。
※ ※ ※
几年以后,人们建起了一座新大厦,作为智慧老人的住宅,并准备把勇敢先驱者的遗骨埋在里面。
一支肃穆的队伍回到了早已荒无人烟的山谷。但是,山脚下空空如也,先驱者的尸首荡然无存。
一只饥饿的豺狗早己把尸首拖入自己的洞穴。
人们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先驱者足迹的尽头(现在那已是一条大道),石头上刻着先驱者的名字,一个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的人的名字,他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
石上还写明,它是由前来感恩朝礼的后代所建。
※ ※ ※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编辑于 2023-07-25 14:50・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林先生 - 13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大扬 - 9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半缘君 - 6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历史索老师 - 62 个点赞 👍
因为长期以来粉粉的污名化使得人们觉得公知十恶不赦,恶贯满盈。
一战前的德国和二战前的日本社会中也发生过类似的猎杀公知风潮,但不知道那些参与者后来在战壕的泥浆里惨叫和在小岛上被做成烧烤时有没有后悔过。
发布于 2023-07-29 10:38・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怡然自乐 - 5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孔子万岁 - 5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孟德斯安 - 49 个点赞 👍
以前的公知往往认识不到:
放下忧国情结,尊重国家命运。
是可以岁月静好的。
非要去死杠。
结果死走逃亡,不可计数。
现在大家都聪明了——你说的都对!
编辑于 2023-08-07 14:31・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叶孤城 - 4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中特纳雄耐尔 - 46 个点赞 👍
在中国,新闻工作者配叫公知么?
你知不知道在中国媒体的属性是什么?
官方定死了的,2个字“喉舌”,说直白点,那就是官方的传声筒,老老实实给党服务就得了。
就算偶尔报道出一些社会阴暗面,那重点也是要放到“XX机构、XX部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行了XX措施、取得了XX成果”这个方向上,也是要给官方贴金。
我在官媒里和地方媒体都干过事儿,给你们说个冷知识,哪怕是检察院人官方通报都公布的贪污腐败落马的人员,都已经是公示出来的信息,但是你哪些媒体能转,什么时候可以转,那都是要等着各级别管你的宣传部通知,懂么?又或者举办重要活动时,比如最近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这种,地方宣传部都是立马下通知“最近XXX期间,不得报道负面新闻”。
就这还公知呢?笑死我了,你们懂不懂真的体制是啥样的?
也就只有极少数那几个媒体,还有可能就是自媒体自由一些,会正儿八经地去干点一个媒体真的该干的事儿。
而这少数这么几个媒体,不都被你们打成“歪屁股”“收了钱办事”了?
都别说媒体了,贾樟柯要被喷“拍电影为啥只拍不好的内容”,莫言都要被喷“为啥写书只写不好的内容”,文艺创作都如此,还媒体呢。
“老鼠被说成鸭脖子”,我看绝大多数中国人,就活该遇到这种事,最好以后媒体连这种事儿都别报道,该!吃死你们得了,反正报道些不好的东西,就要被你们喷“歪屁股”不是么?
编辑于 2023-07-23 08:10・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lll LLL - 4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上单祢衡 - 4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纱代 - 3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咸鱼 - 2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