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发现这几年不去嘲讽日本自杀人数多了么,你猜猜谁后来者居上了。
用几十年走掉别人几百年的路,别人几百年的社会问题也会集中在你这几十年内,更别说除了一线城市和部分沿海地区,其余地方福利待遇跟非洲看齐,工作强度跟香港看齐。身份认同,价值缺失,信念崩塌,顺带农业、工业、信息化社会叠加城乡差异的三代人价值观冲击,随便哪个方向都是社会学大问题。
由于我家门口有几家临期进口食品折扣超市,华润也有不少临期三折的面包与冷藏饮料,我一般出门前喜欢去超市买点临期的饮料和食品当一周的口粮,且出于莫名其妙的虚荣心我会把三折的标签撕了。2022年几次坐火车,都在火车站看到不少不利于团结的画面,还碰到几次农民工打扮的人开口要钱要吃的,我就把临期购买的面包果汁给人家。随即有不小概率发现,民工打扮的中老年男子在夜晚的火车站广场哭泣。我呢,挺尴尬的, 不知道说什么,直接走也不大好,如果是个年轻妹子我也许还有兴趣聊两句,我也只能说一句我车快开了,我先走了。
火车上就想到,社会上好像对年轻漂亮的女性相对宽容,更在意她们受到的委屈。而工厂的,工地的,林林总总的中年男人,好像就该硬抗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四五十的岁数,能拉下脸开口问小辈要食物的,还算知晓变通,而我观察到大多数中年男性,面对生活的困顿都是选择硬抗,但总有扛不住的一天。
没有奶头乐,也没有兜底福利,手停口停的群体,自杀是一件很理性很正常的选择。

此外,国家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青少年自杀案件一多,政府就倾斜资源去处理了。给中学安装铁窗也算倾斜资源,都是中国人,明白这个铁窗的作用肯定不是防盗吧。
广大的中老年人自杀率一直不低,国家好像就听之任之了。
此外作为小市民阶级,我这个群体价值缺失感是最严重的。大部分上海90后小市民得花一辈子收入去买父母90年代分的老破小。身边朋友物质生活过得好的,基本靠命。家里爹妈工作好点,公积金高点,再买房买车位买车时机踩的好点,基本毕业直接开躺。反之,如果爹妈小工人,就分个宝钢新村之类的老破小,甚至市区平房再叠加一个知青buff,虽然顶着本地人的身份实则下水道开局。上海读个专科看看地铁安检一个月生活费也够了, 你读个硕士往死里加班也就三四十万一年,看安检的家里多套松江拆迁房就够你硕士毕业25岁干到35岁的十年纯收入。再难受点的是,人家收租每个月四五千+摸鱼四五千的收入加起来跟你加班加点的税后一万到手也差不多。
如同《黑暗荣耀》里的那几个霸凌群体,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能力不行道德品质也不咋地的人,过得非常滋润,甚至时不时埋汰你几句。他们不是隔着屏幕的王思聪,周公子与北极鲶鱼,他们是小市民群体的同学、亲戚、发小乃至于小时候的邻居。且更令人难过的是,大部分踏上就业岗位的人明白,自己与他们的物质阶层差距已经大到这辈子填不平的程度。如果他们自己和父母身体健康还好,倘若再叠加一个残疾or慢性病的buff,真的很难心理健康。
物质生活不如意,父母离个婚或者生个病出个意外,独生子女出点心理问题很正常。内心强大的一步步越过高山,内心脆弱一点的人生崩盘寻死乃至于报复社会。
城市独生子女有独生子女的难,内陆农村有内陆农村的苦,
他们比较善良,只是寻死。
兜底福利不成气候,阶级继承性又这么大的地方,诸位要当心了,我说的是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