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清朝入关前,八旗驻地是怎么分的?

知乎用户
11个点赞 👍

清朝在东北的卡伦体系长期以来都不是用做边防的,而是用作查缉偷采人参,封禁土地,追查逃犯等等,相比于军队,更像是军政一体的政府。因此长期只分布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沿岸等交通点线,与西北和蒙古地区沿边分布密密麻麻的边防卡伦大不相同,不仅稀疏,而且人手紧缺。实话说,除了江东六十四屯以外,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区域几乎没有常驻清军的一兵一卒,顶多只有三至五年一次的象征性巡逻,或者夏设冬撤的季节性哨所。能像今天时间线这样隔江而治,没有丢掉内东北的土地,其实已经是比较好的结果了。

毕竟穆拉维约夫指挥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原本驻扎于堪察加半岛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时期刚刚遭到英法舰队的围攻,1858年居然就能从黑龙江口长驱直入直达瑷珲,可见清军在黑龙江入海口完全没有任何防御工事,像黑龙江这种大河要是放在欧洲,入海口修个超大型炮台加上个棱堡绝对不显得过分。

真正可惜的是珲春一带的日本海沿岸地区,清军珲春协领景淳的管理下在这一带有人有地有属民有武装,与犯边俄军针锋相对,沿海卡伦在沙俄军队的袭扰下保持完好并未丢失,反而是一纸《北京条约》把西至防川摩阔崴,东至绥芬河口的大片清军实控区域拱手送人,这种失地之耻辱即便是在晚清那种不平等条约随便签的环境下也是罕见的。

发布于 2023-03-23 21:43・IP 属地云南
无垠的天空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