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家想争论的是 —— 美国打了伊拉克之后,伊拉克现状是变好了(=美国正义执行)还是变差了(=美国邪恶侵略)。
既然央视不报道,我们得用数据说话,还得是伊拉克自己的数据。
我们不举GDP,因为GDP虽然能客观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是发展经济体的GDP一般都是增加,而且容易随着国际形势和政策波动。
我们直接看看国民的主观感受。就算是国家经济变好了,但是国民自身感觉变差了,有啥子用。
我们用世界价值观调查(WVS Database)的数据。世界价值观调查通过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追踪各国国民在政治、社会、经济和个人生活等方面的价值观和信仰随时间的变化。
世界价值观调查从1981年起一共公布了7次调查数据,每5年进行一次调查。其中,只有最近的4次包含伊拉克。我们就只看包含伊拉克的最新(2018年)和最旧(2004年)的两次。
官方记载的伊拉克战争是从2003年3月到2011年12月(美军正式撤军)。
说实话,这个结果出乎我的意料。
(1)我们先看看生活满意度(对应图片都在文字下面)。2004年伊拉克人民的平均生活满意度是5.23,到了2018年,这个均值降低到了4.46。生活满意度还不如十几年前,不太合理吧?


(2)那我们再看看幸福指数。觉得“非常幸福”的伊拉克人民比例从2004年的13.2%,上升到了2018年的17.9%。“满意”能和“幸福”冲突,我也是没想到。我们再看看其他方面。


下面再看看伊拉克人民对政府和社会的态度,对比2004年和2018年,这两年间的变化。我就直接说结论了,如果想要具体数字,可以看图。
(3)对政府的信心:整体上信心下降了。


(4)对收入平等:认为“收入本应该更加平等”的比例上升了。


(5)对民主政体:觉得“民主政体(非常)好”的比例下降了。


(6)对人权:觉得“现在非常尊重人权”的比例下降了。


数据合理性的几个Q&A:
(1)Q:有没有可能伊拉克人民在2004年时候面对问卷调查不敢不幸福?
A:世界价值观调查是不记名的,而且大部分题目都可以选择“我不知道”或者不回答。
(2)Q:2003年已经开战。2004年的问卷调查调查到的是战前还是战中的心理状况?
A:没有2003年或者以前的数据,确实是问题。但是战争期间的心态更差更悲观才对。
(3)Q:有没有可能是其他国际国内事件产生的年份固定效应?
A:有可能。有兴趣可以看看其他2次的调查数据。其实没法根据几个数据点下结论,本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