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引导孩子自己思考?
- 0 个点赞 👍
不用引导,每个孩子最初其实都是愿意思考的,只是被家长“训练”的不愿意思考了。
还能再小一点的时候,是非常愿意思考的,也愿意分享给大人。这时候家长若可以给予孩子鼓励与支持,愿意倾听孩子的想法,孩子也就会愿意思考更多。
但这时候,家长的否定,觉得孩子的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不切实际。也不愿意听孩子去讲述更多。孩子就会觉得他的想法是没有用的,也就不愿意更多的去思考了。
所以,要是让孩子多思考,首先父母就要去认可孩子的想法,哪怕是天马行空的,也要去多好奇,他为什么会这样想。
父母愿意听,孩子一定是愿意说的,只有多说,才可以更好的促进,继续思考下去。
发布于 2023-02-16 22:05・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Jachin - 0 个点赞 👍
你好,谢谢你的邀请。
想让孩子学会自己思考,那么在孩子很小就开始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会自己穿鞋、自己穿衣服,到自己吃饭,当孩子学会这些本领,她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力,从做事情里感受到了一种自豪,也非常愿意为妈妈做事。
也许孩子总是做得不好,妈妈爸爸如果多鼓励,他会非常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做完总会告诉妈妈:妈妈我好棒,我会吃饭了,我会穿鞋了……这时妈妈不要去拿成人的标准判断孩子做得好不好,而是鼓励孩子,宝贝你做得真好,妈妈为你点赞。
因为孩子刚开始学习做事情,吃饭会撒得满地,穿鞋可能左脚穿在右脚上了,这些小细节妈妈要忽略,更不能由此阻止孩子做事。
只有鼓励孩子,孩子会产生自信,慢慢就会独立做事了。等孩子再大一点,大脑神经地图逐步完善,他才会注意做事的细节,就不会把鞋穿反,吃饭也会干干净净,这就是孩子的思考力在成长中的作用。
没有一个人,生下来第一次吃饭,就吃得干干净净,都是在爸爸妈妈‘你真行’的赞美声中学会的,越做越好,越能锻炼孩子的思考力。这样的孩子,上幼儿园不会哭,他会很开心地告诉妈妈,我要上学了,妈妈下午早点去接我。
孩子通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长自信心,相信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好。认为去幼儿园是自己去学校读书了,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就像妈妈每天要上班。孩子能做到这些,需要妈妈平时的引导,在给孩子讲故事中,告诉孩子幼儿园的好处,幼儿园是一个快乐的儿童乐园。
孩子有了独立的思考力,才会想面对的问题,由而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会的事情越多,越会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们相处愉悦,吃饭时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并能吃干净,这都是孩子思考后的表现。
当然做到的前提条件是,孩子在家吃饭时,父母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思考力,比如,讨论晚上咱们吃包子还是吃米饭,让孩子去做选择,再大一点就问孩子,今天想吃什么菜,妈妈给你做,当孩子说出自己喜欢的菜,妈妈必须去做,过生日让孩子自己挑选礼物,让孩子因思考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这样进行,让孩子通过选择去思考,上学以后的孩子有更多的选择机会,父母不要替孩子决定,最初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自己喜欢的书,到选择喜欢的大学、专业、工作等等,这就是孩子思考力培养的过程。
发布于 2023-04-05 08:21・IP 属地内蒙古查看全文>>
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