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伟的实力特点是什么?
- 229 个点赞 👍
首先不请自来,我是阿飞,一个每天网上逼逼赖赖的普通的帅比
李宗伟特点是快
李宗伟的成长轨迹有点离谱,他是从小篮球运动出身,13岁吧,才转打羽毛球,然后连着几年都进不了大马国家队,和败者为王里差不多,理由身高身体素质不够,不足以支持他走向更高的舞台。
大马对于羽毛球运动的执念很深,可以算是国球吧,但是对于这个体系建设,执教理念等,其实不如印尼。
这个体系下,年轻的李宗伟因为这个加速体系,导致不得不过量拔高体能训练量,并非李宗伟天生适合绝对的加速,而是这个环境下和求胜心,让他进而刻苦加练,达到了超一流的体能储备,去执行绝对的加速体系。
所以说,李宗伟的体能这方面,的确是无可厚非的,一个刻苦耐劳训练,超长待机近二十年的男人,如果不是鼻癌,他很可能要撑到东京奥运会。
而一旦进入了这个加速陷阱,就会让他产生执念,因为绝对速度,在同一境界里,我比你快,你就会产生一种有点跟不上的恐慌,而我速度提到极致,又能得分,又能掌控场面的情况下,会让我逐渐沉沦迷恋这种加速快感。
受制于这个打法体系,李宗伟进入了一个更大的怪圈,也就是绝对的加速体系。这个体系可以说是无解的,那就是你的身体素质绝对顶尖,如林丹这种,178/180这种区间,手长腿长,体力好,爆发力足够的情况下,绝对加速,然后能够吃下攻防两端,绝对加速下犹如天神下凡。
而你身体一旦单薄,爆发力不够打穿同一水平的人,同时对方有大量针对性战术时,你就显得捉襟见肘。
这就像一个培训班里的大师兄一样,他可能学到了教练所有的技术,最后还是打不过教练,这就是术与道的区别,只会技术,没有战术沉淀。
大马看到了李宗伟对于公开赛上,对于低层次选手的降维打击,看到了一个公开赛赢了林丹的结果(林丹小比赛很少绝对出力,前期出力多,中后期出力少),也觉得没有问题,恰恰就是这种蜜汁结果,让李宗伟迷失了,他对于大赛储备,对于大赛的进程把控,是不如林丹的。
扯远了,李宗伟的实力特点是
均衡的一流,然后有着绝对的速度,在此基础上,以提速,把各种一流操作打出了更致命的程度。
比如我攻击力只有一百点,我的全提速就额外增加了10%的杀伤力,让我有着更强的表现。比如各位衔接杀上网速度是0.5秒,我0.4秒到的时候,球刚过来,我就来了,这导致对方回球准备时间减少,从而丢分。
也就是快到自己身体的极致,李宗伟的拉开调动,都是以主动加速为主。
他的绝对得分点就是加速,加速抓压,控制落点,大码经典招式马来步杀三点:直线,斜线,反手区正手滑板劈杀。
而为了获得这个加速的可能,就是通过控网和推挡,逼迫你回球向上摆脱我的加速。
而一旦被抓到反手区底线被动,和正手区不够高的位置,这就是李宗伟战术缺失的地方,他有着一流的过渡能力,但是,一旦遇见了,推压加速,对方一流的速度下,他们也会等着抓这个习惯落点,也就是李宗伟的反手其实都是回的很正,正手的隐蔽和变线也不足,导致出现一个致命问题:习惯性球路被抓。
这也是当年16年奥运,为什么一个正手滑板会让林丹如此失态的原因,因为林丹习惯了李宗伟的正手冲压,他已经提前预判了李宗伟的回球,没想到劈吊对角了,这是李宗伟神来之笔,如果早年间李宗伟有意识把自己正反手的变化和加速体系结合,也不至于12/16之间的大赛也崩盘了。
生不逢时的拿督,自己技战术巅峰和身体素质巅峰并不重合,受李予的指导,逐渐对于自己技战术的完善,让他生涯末端也有着不错的表现。
李宗伟的整体战术就是推压,冲压,全程调动加压,逼你起弧度,然后重杀得分
如果说推技战术的顶峰,林丹第一,谌龙第二,22上半段的安赛龙算第三,这三个技战术六边形的身体和技术。
李宗伟是横亘在技战术顶峰和身体素质不重合的岔路口
我之前帖子写了,谌龙,写过散步林丹,写过桃田贤斗我就讲过他们的技战术区别
谌龙是以更强六边形的能力,结合自己打法和运动周期,打出来的中段抓压防反,接霸王杀的打法,半个螃蟹步。
桃田贤斗就是通过大量四方球逼迫对方降速,压制对手进攻空间和储备时间,进而出现失误或者过量体力消耗,从而得分。
李宗伟就输在了多拍耐磨上,李宗伟的快,是四方加速,逼迫对手的弧度在平高区间,进而加速得分。
所以看林丹和李宗伟打球,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反手区高远,因为马来步是瞬间加速步,也就是我看见球,到加速抓,我适配区间和弧度,也就是跳起来头上方40cm位置,一步到位,而绝对的反手压制区,我一步跳过去,会有点准备不足,而且绝对高球,等到我击球时间,会更长。
以拉控四方打慢,逼迫你二次启动,并且我有加速抓压的能力,这就是林丹常年压制李宗伟的原因,想和我打绝对加速,我年轻的时候可以做到比你还猛,但是我换个拉控,以强大手法和点位进行二次拉控,逼你不得不降速启动,达到限制加速效果。
所以说,如果李宗伟早点把不转身重杀,把正手区四点加压,和反手区被动的过渡抓稳,也不至于出现这种莽夫流,一拍抡完极速上网,然后又被挑起底线,又极速后退,又极速上网的现象
这个现象甚至出现在了打魏楠的时候,当时输魏楠那把,也出现了被魏楠钉穿,李宗伟还要头铁只给高球,发现自己的进攻打不穿魏楠,反复杀上网循环,最后被魏楠霸王杀又干穿了。
所以说李宗伟很头铁,他觉得我比你强的时候,就是一根筋的要干你,而干你的方法就是,我提速,我再提速,我把速度提到极致,对于打桃田贤斗来说,的确很有用,毕竟桃田18年巅峰时刻,也是进攻能力也就是一流球员一般。
而大家都控网拉四方的时候,我提速,通过我的全面性,不断加压提速,而且大码主场加持,自然发挥更好。所以看的到当绝对的速度提起来,比拼加速质量时,李宗伟的攻防能力还是可圈可点。你拉我四方,我这个时候技战术成熟了,是可以提速,也可以降速,等我时机成熟我就开冲,不断和你抓压互博,同时不断推压控边线,逼迫桃田近网时间减少,而等桃田贤斗远网放近,试图掌控网前,第一拍远网的质量肯定不如我近网放近网的质量可控。所以李宗伟以一种更全面的加速状态,干穿了桃田。
而为啥干不过看起来憨憨的谌龙,因为谌龙也是一样,拥有着绝对加速和防御,尤其是防御,如果李宗伟的变加速能力能够再强一点,如断腕点杀能力,绝对重杀一拍地板能力,在14/16期间也会有着更强力的发挥。
谌龙也是拉控,我也学大哥,反复高远,一起给你打重复落点,拿督来重杀我呀,你不重杀?反起我高球,我霸王杀就开压制你,再起我就抡了。
而谌龙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只给你打半场,单打大家都有回中意识,我就反复拉扯你的位置,逼你回到和我正对的半区,李宗伟那时候正手不转身打不穿谌龙直线防守,而反手区高远我上边也说了,足够高远的时候,马来步是很难有威胁的,而且大家同一半区正对直线,面对面打穿我移动长城,这个难度很大的。
而谌龙压你半区两拍,等你位置真正站稳这个半区。一拍霸王杀短直线和重杀斜线就来了,反复重杀短直线和重杀斜线,让你有苦说不出。
所以说跟谌龙打就要逼他转身,这就是谌龙霸道的地方,他反手也是举世顶尖的存在,反手过渡变线和稳定能力,让他不会轻易被捕捉抓死。
李宗伟打谌龙也就出现了这个,被拉进半区决斗,最后被谌龙反复扑压抓死。
所以说能够干稳定穿李宗伟的,肯定是当世最顶尖的超一流运动员,而能够昙花一现干赢李宗伟的,只能代表,要么李宗伟当时身体状态不好,要么就是,该球员在这个时候有着接近一流的实力,或者是李宗伟对于技战术的迷失又上头了,(ꐦÒ‸Ó)
编辑于 2023-09-29 15:59・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peanut - 14 个点赞 👍
1.体能强,能满状态持续3局,很多时候可以拖垮对手
2.步法稳,面对林丹的杀球,他也经常可以挑起来,而且不会因为接杀球导致步法紊乱
3.手法多变,有很多小动作,可以打出意外的球路,干扰对手的预判。
缺点:1.太想赢,压力大,马来西亚就他一个选手,淘汰了马来西亚就没有机会了,所以过于给自己压力
2.缺少个人独特技能,像林丹的鱼跃救球,安赛龙的大开大合式,李梓嘉的乱拳打死老师傅等,都是个人技,但李宗伟没有个人技,他打的球,都在教科书里。
发布于 2023-02-16 00:51・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小马 - 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牛大春 - 4 个点赞 👍
先说结论:速度和进攻是李宗伟最为显著的特点
在生涯初期,李宗伟并没有非常突出特色,而是更趋于全面,进攻和速度相比其他同时期一流选手并没有非常突出。
在步入巅峰期后(普遍认为是2011年),李宗伟的速度达到了极致(低视角李宗伟的比赛更能展现恐怖的速度),速度的加持再辅以日渐成熟的进攻手段,使得李宗伟在面对实力稍差一档的对手时有着极强的统治力,经常送出个位数的比分,同时代一流选手对阵李宗伟的战绩基本都非常惨淡。比如与陈金的交手记录为12-2,与鲍春来的交手记录为13-4。
在步入生涯后期后,李宗伟绝对速度有所下降,但是进攻的手段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千变万化的进攻以及精确的落点使得他在生涯后期依然有着强大的竞争力。对阵安赛龙11-3,对阵石宇奇5-0,对阵金婷2-0,在生涯最后一次大马主场比赛更是两局战胜如日中天的桃田。
依靠速度与进攻的结合,让李宗伟在面对实力稍差的选手时能够打出碾压般的效果,但同时也导致了他在速度和进攻无法突破对手的防守时,自己往往会输掉比赛,这也是他大赛始终无冠的原因之一。
李宗伟久攻不下,最终失误https://www.zhihu.com/video/1612973752270184448
编辑于 2023-02-26 14:21・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qazwsx - 0 个点赞 👍
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以小博大、以弱胜强。既然大趋势、大时代的推动对于某些企业来说,目前是不可能具备那样的实力的。但是,也总不能坐以待毙吧,还是得做点什么,毕竟找死总比等死强吧!
发布于 2023-04-16 20:55・IP 属地黑龙江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JY43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