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人口增加、出生人口下滑,交叉后自然人口负增长。
建国婴儿潮以来的人口寿命大限到了,死亡人口自然上涨。
生育女性基数、生育率都在下降,出生人口自然大幅下滑。
生育基数下降一方面是计划生育政策引导,另一方面是生育率自然下降必然导致生育女性基数下降,现在还延迟婚育,出生人口下降就更快了。
除此之外,高昂的婚育、抚养成本也是导致生育率骤降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房地产泡沫太大了,极大增加了普通人生存难度系数,不管是绝对房价、房价收入比、公摊面积、房贷利率、全球前十房价城市我国占4-5席来看,我国房地产综合泡沫都是一马当先。不然官方也不会说房地产灰犀牛了。
我国总和生育率已经全球倒数,2021年是倒数前五,2022年很可能倒数前三;已经远低于日本总和生育率了。
2月20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发布《上海市2022年度人口监测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全市户籍人口总和生育率为0.7。
与上海相比,2021年,新加坡的总和生育率为1.12,东京的总和生育率为1.09,首尔的总和生育率为0.63。

总和生育率指的是平均每位育龄妇女的生育子女数。
根据联合国的定义,2.1的总和生育率是维持代际更替、人口稳定的基本条件。国际社会通认的警戒线为1.5,低于此数值有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可能。
而我国2021年的总和生育率为1.15,已处于较低水平。目前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是韩国,2022年韩国总和生育率为0.78;2021年日本总和生育率为1.3。
2022年我国总和生育率大约为1,落后日本约30%,距离韩国也不远了。
日本厚生劳动省调查显示,2022年日本新生儿数量为79.97万人,比上一年减少4.3万人。总人口/出生比算,日本这出生人口换算到我国就是约900万出生人口。
为什么日本总和生育率比我国高,但是换算成总人口/出生比比我国少呢、主要是当前日本老龄化比我国更严重,日本育龄女性占比更少。

我从15年左右注册知乎,刚开始仅分享爱好,18年左右开始(海啸知识输出是19年开始)系统性研究人口、房地产、金融投资等课题,并将研究成果分享到知乎和公众号【悟空新之助】。
现在——我在房地产、人口、国际关系、金融投资领域迎来丰收季,无数案例验证我当初判断的准确性。
18年我判断我国在21-22年人口将负增长。这个观点在当时绝对大胆,因为就没有机构和专家敢这样预测,尤其是全面二胎政策刚出来,基本上机构和专家都预测我国人口2030年左右开始负增长。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2019年初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中国人口会在10年后到达最高峰水平,即2029年之后出现负增长。
-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9》预测中国的生育率2021年为1.70,2030年为1.75,人口到2032年开始负增长。生育率是指出生人数与同期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之比。
- 美国人口普查局2021年预测中国的生育率在2021年为1.50, 2030年为1.52,人口在2031年开始负增长。
- 中国《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预测2020-2030年生育率稳定在1.8,人口在2031年才开始负增长。



虽然人口老龄化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我依旧认为中国未来将大有可为,我这不是在安慰你们,这是我系统性思考得出的结论!
我不希望关注我的朋友还是愁容满面、消极厌世的。希望不就在那里?我说得还不明白吗?请保持积极向上昂扬的精神头!
别让自己的人生是灰色甚至黑色的,我们都可以拥有彩色人生,不过需要提升认知水平!任何时代都是好与坏的叠加态,你的人生好与坏取决于你的认知水平!
我国的人口方方面面我基本上也系统性研究透了,感兴趣我的历史人口生育方面文章,以下文章值得大家花时间认真读一下(尤其是前五篇文章):
-
【收藏转发】6500字完全解读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
【深度长文】我国人口所面临的挑战与非对称机遇!
-
【完全解读央行论文】人口老龄化是今后我国所有问题的基本盘!
-
疫情对出生人口的影响,2020 年人口出生率跌破 10‰意味着什么?!
-
人口是最核心问题,政策解读之《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
-
【促进生育】驳斥某网红经济学家「央行多印 2 万亿,抓住 75-85 年还能生的时间窗口」
-
2021年各省市常住人口大乱斗,有人欢喜有人愁!
-
【人口热评】统计局公布数据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同比下降11.72%!
-
「人口断崖」 30 年间少生1.5亿人,对未来会有哪些影响?
-
2020年中国第7次人口普查的深远意义!
-
浅谈应对我国人口锐减和老龄化的几种方法
- 2022年出生人口会是多少呢?我的名誉我自己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