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没去凑热闹,大年初二一大早去看的,看完了心潮澎湃,发了这样一个朋友圈安利大家去看

但是朋友们的反馈却挺让我惊讶的,我的同事和同学大部门表示非常好看,非常激动。但是我朋友里面真真有些人表示看不懂,睡着了。讲真,我真的没想到身边有这么多真人睡着了
究其原因,个人认为,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严肃电影是有一定的认知门槛和智力门槛的(我非常不想用这个词,但是找不到更贴切的)
这个电影是科技向的背景设计,严谨的叙事结构,直男向的审美品味都指向一个结果,这部电影没办法取悦大部分观众。就我而言,我也是和家里老人请假,把小朋友扔在老人那里,和老婆两个人去看了一场二人电影。很显然,这样的电影,我没办法带老人和孩子去看,而我老婆虽然对电影的结构,特效,和李雪健老师演技非常赞叹,但是依然表示很多地方没看懂。
这种情况在我看来是非常无奈的,这个社会上大部分的人,或者说那些愿意花钱的群体,没有办法欣赏这样的作品。类似的事情其实这么多年间在我们身边多次发生【国剧里,这个小众类型就要彻底死了【毒舌电影】-哔哩哔哩】 https://b23.tv/pBeSXOJ 这里讨论了历史正剧消失的很多原因,但是作者可能有意无意淡化了一点,那些愿意掏钱的用户,没办法欣赏严肃历史剧。另举个例子,小米的用户会一点一点扣手机的各种数据,但是OV的用户关注的可能只是手机好看&拍照好看,很正常也很不幸的是OV的利润率就是高。
说回这种理科男爱的疯狂的电影,大量精密严谨的设定可能瞬间就让大部分人的脑子爆炸,然后直接就睡着了。出现了类似我小学4年级上数学课捡了一支笔,就再也没听懂过的情况。说的直白一些,没有办法让那些不知道勾股定理是什么的人明白啥叫洛希极限。
另外,身边真的也有些朋友是吴京ptsd患者,他们一直和我说,不想孩子总去看洗脑的战狼向电影…至于他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可能源于一些人的朋友圈,看完觉得中国牛逼很燃。我个人观影之后反倒没有这个感觉,我更认为这是一种在历史大方向上的战略定力,这个是我们民族的底层逻辑,也同样是各种声音混杂的当代应该有的一种态度,也许应该定义成一种高级政治智慧,而不是简单的民族主义。
最后,我是年初二去看了imax,年初三本来想安利亲戚去看,结果发现杭州最好的激光imax影院的imax场没有在放球2,那在放啥呢,说来大家可能不信,在放阿凡达2



令人惊讶的是,上座率真的还不错,我该说啥呢,啥也说不出,也许是因为同样时长,阿凡达2能贵3成的票价,也许是阿凡达2这种降智影片真的适合大部分人,也许是有的人脑子里的思想钢印异常深刻。
不管原因是啥,中国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像李雪健老师讲的,黎明前的黑暗最难熬,不过球2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曙光,离红日东升、光芒普照应该不远了
愿小破球加油,愿真心为了我们这个民族复兴奋斗在各行各业岗位上的人加油,这次票房没奇迹没啥,有的赚就好,以后的路还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