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个回答

华为被打压后,有哪个国产手机品牌可以扛起大旗与苹果正面对抗?

数码Chill
33个点赞 👍

国产几家这两年的高端化做得其实还可以,前有小米,后有vivo,小米11在21年创造了22天出货量100万台的御三家之外的高端化神话,至今应该无人超越,可惜小米11来了个软硬协同一体化大翻车,到了小米12之后更是莫名其妙用小屏娘子军去打攻坚战,莫名其妙。但不管怎么说,小米的高端化在这几家里,做得还不算差,小米13前三周的销量还是稳住了,挺好的事儿。

vivo的话,初期爆发力差点,但持续力会更好一些,X80能够一炮而红,有vivo赌天玑9000赌对了的因素,但整体上还是vivo长期的战略坚持下的水到渠成的结果,天玑9000的功耗是控制得不错,但影像很难搞定,搞不定影像,你就抓不住这个机会,而恰好,目前为止,只有vivo搞定了天玑平台的影像。X90初期表现比X80更好,但其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会更大,X90成为国产四家这一代销量最好的机子问题不大,也有超越小米11的机会,但具体能不能超越,还得看后续的发展。

OPPO在Find X2 Pro这台机子上的策略我个人是挺喜欢的,当然这台机子最后的市场表现不好,然后OPPO就在Find上来了个策略大转变,老实话,这事儿挺短视的,你看vivo高端化不也一直波折嘛,X50表现也一般,但人家就坚持下来了。好在Find X6转回来了,希望这次OPPO能坚持下去吧。

荣耀的话,毕竟还是独立时间太短了,虽然数字系列和X系列以极快的速度支棱起来了,但高端的Magic系列还是走得比较较难,接下来的Magic5到底能不能有所突破,还是需要产品和市场来回答。

但是,注意,但是,这所有的结论都是ovmh四家之间的对比,而不是往上和御三家的对比。

和苹果正面对抗这个事儿,不好意思,在华为之外,至少到目前为止,我看不到任何机会。

去年初有个我印象深刻的事儿,某产品团队来上海找我调研,团队80%的人手持iPhone做主力机,他们的头开场问了我一个问题:“我们这台机子你愿意做主力机用嘛?”

我内心:“你咋不用呢?”

后续他们聊天过程中,我跟他们领头说:“你们现在和iPhone正面对抗不现实,还是得差异化,得从iPhone的问题点和弱势点入手。”

他们的领头下意识回了我一句:“iPhone有问题吗?”

你看,作为外出调研的产品团队对iPhone的态度是,iPhone有问题嘛?

就这,和苹果正面对抗?

做梦呢!

坊间传闻,某总在给他们这一代产品选型的时候,产品团队提了几个版本上去,某总拍板了最像苹果的那一个,我们去看某厂现在的产品,还在依靠iPhone-like这个点卖货呢,甚至是旗舰机都在依赖于iPhone-like路线。

你说,就这,正面对抗苹果?

我们都不用说什么技术、产品、生态、服务、品牌之类的,他们骨子里连正面对抗苹果的勇气都没有建立起来,他们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有什么机会和可能正面对抗苹果。

也就是几个所谓的粉丝在那跳脚对抗,对抗啥?

对抗个寂寞!

咱们再去看看余总是怎么正儿八经看自己的Mate和P的?看看华为的人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产品的。

当然,不是说华为的人就不用苹果,你看任总不就在用苹果嘛?

但是,华为的人里用华为自己手机的占比,真的很高,自己做的产品是真的自己愿意用的,我觉得这才是对抗苹果最基础的态度。

当初小米宣布对标苹果的时候,我是这么评价的:

什么是真对标苹果?
是以苹果为参照物和标准进行自身的提升和产品打造,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真正对标苹果的,其实是华为。
比如苹果做自研处理器为基础的垂直化体系能力,11年华为开始做终端战略转型的时候,第一件事儿就是坚定自研处理器路线,哪怕是当年K3V2口碑和体验一团糟,也绝不放弃。
比如苹果的高端路线,华为一开始就明确确定了这个选择,哪怕是当初规划的D系列两代而亡,之后的Mate S也成为了华为一代跳水王,华为以依然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个事儿,直到Mate10 Pro开始,终于真正取得突破。
比如苹果做基于自家软硬件能力的硬件生态,华为也把这个做为了自家核心战略,在鸿蒙超级终端下,形成了苹果之外第二套真正的硬件生态。
比如iPad一骑绝尘的根本原因在于生态能力,华为平板的突破也一直聚焦在平板系统交互和应用生态的打造上。
比如苹果的研发投入在业内一直是领先的,华为的研发投入也同样是业界领先。
比如苹果对于设计与质感的追求,对于细节的把控,对自家设计语言的坚持和自信,华为同样追求设计,追求细节把控,追求自家的设计语言,坚持道路自信。
实际上,我们可以在很多华为的产品上看到苹果的影子,华为很多的突破点也和苹果是类似的。
iPhone 4s引领了手机摄影时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苹果也一直是手机相机的标杆和引领者;而华为手机高端化突破的一个关键支撑点,也是影像能力的爆发,等等。
什么叫真对标?
我觉得这才叫真对标,去芜存菁,神似而形非,在对方探索出来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到局部超越,到并驾齐驱,到最终领先。

就现在这个现状,除了华为,各家对标苹果不都还是停留在嘴炮上嘛?

抄袭苹果也配叫对标苹果?

在另一篇文章里,我说:

我们聊小米的高端化的问题,会说小米10打了一个很好的开局,可惜小米11没有延续下来,无论是MIUI12的崩盘,还是烧WIFI的发酵,都是如此。
可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是运气吗?
其实不是的,是投入。
不稳定才是常态,稳定其实才是非常态,这意味着背后海量的资源投入和日积月累的品质打磨。
华为是过去这么多年,中国市场唯一一个给苹果压力的品牌,恰好,华为是唯一一个整体研发投入超过苹果的品牌。
研发也好、技术也罢、又或者品牌和体验,其实都没有多少捷径可走,没有多少性价比可研的,性价比是做不出真正牛逼的产品和真正顶级的高端品牌的,性价比产品如是,性价比策略和品牌亦如是。
苹果是一家行业深耕十几年,每年研发投入上千亿的行业巨无霸级别的存在。
你想要靠人家十分之一的研发投入和底蕴数量级差距的挑战者身份干翻对方,这事儿要是发生了,那才是真正挑战这个世界规律的逆天之作。
失败才是正常逻辑下的正常结果。

我觉得文章里有句话放在这就很合适:

苹果是一家行业深耕十几年,每年研发投入上千亿的行业巨无霸级别的存在。

你想要靠人家十分之一的研发投入和底蕴数量级差距的挑战者身份干翻对方,这事儿要是发生了,那才是真正挑战这个世界规律的逆天之作。

失败才是正常逻辑下的正常结果。

发布于 2023-01-15 19:04・IP 属地上海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小蒜苗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