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打仗呢,经济算个屁。GDP就是个数字,毛线都不算。
让我们看看真正要命的东西是什么
土地
乌克兰战前总面积60万平方公里。
截至目前,乌克兰仍处于俄罗斯控制下的地区总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占据乌克兰领土总面积的1/5。
如下:

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全部
卢甘斯克州几乎全部
顿涅茨克州约60%
扎波罗热州约60%
赫尔松州约70%
处于俄罗斯占领下的乌克兰领土总面积比白俄罗斯或韩国还要大。
乌克兰战前的海岸线已经丢失了超过80%以上,失去了全部的亚速海海岸线和一大半黑海海岸线,目前只剩下西边的一小段海岸。还好他们仍然拥有敖德萨和尼古拉耶夫这两个最重要的港口。
乌克兰军队面临着一个艰巨的任务:必须在新的一年里发动新的战略反攻,以尽可能夺回失地。在去年9月战果辉煌的哈尔科夫大反攻中,乌克兰军队在几周之内夺回了6000平方公里的失地。
为了收复全部失地,这样的胜利他们需要大约再来20次。
人口
乌克兰战前总人口4500万人
随着2014年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的丢失,乌克兰损失了近500万人口(克里米亚190万+卢顿近300万)。
今年开战后,俄罗斯占领区内的乌克兰人口一度达到了超过1000万,近1/4的乌克兰人曾处于俄罗斯控制之下。但随着俄罗斯在哈尔科夫和赫尔松的败退,目前俄控区的乌克兰人口已经下降到800-900万人左右,仍占据乌克兰总人口的1/5。
在俄罗斯宣布吞并这些乌克兰领土之后,其人口增加了6%,相当于中国突然增加了8600万人。按俄罗斯目前的生育率,等于一次性增加了6-7年的出生人口。
但是这些控制区内是否真的还有这么多人是值得怀疑的,因为自开战以来已经有超过700万乌克兰人流亡国外--比较讽刺的是,其中有超过100多万人是流亡到了俄罗斯。
当然了,个别试图搞破坏的乌克兰人也混在了里面,并在之前成功暗杀了俄罗斯民族主义者杜金的女儿。但到目前为止,大部分进入俄罗斯的乌克兰人还是安安分分在工作和生活。知乎上一些在俄罗斯工作的人也提到他们的公司里就雇佣了一些来自乌克兰的流亡者。
自然资源
最早被俄罗斯占领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州,是早在沙俄时代就建成的工业区,也是乌克兰工业最密集的地区。这一地区之所以最早工业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该地丰富的煤炭储备。整个顿巴斯地区的煤炭储量占乌克兰全国储量的87.8%之多---换句话说,这相比中国丢掉了整个山西+内蒙古的煤炭还惨。
乌克兰有超过1亿吨石油和1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这些超过半数目前位于俄罗斯占领之下
乌克兰的铁矿石储量丰富,有接近270吨,战前排名全球第6。这些铁矿主要分布在,呃,克里米亚和马里乌波尔……还好,这只是一部分,乌克兰仍然控制着剩下的那一半;
乌克兰的锰矿石产量排名世界前十,其中三分之二的锰矿位于扎波罗热,目前大部分被俄罗斯占领……
工业
乌克兰的工业分布,一张图就能看清楚

光看一下东边密密麻麻那一坨你就能知道丢失顿巴斯对乌克兰意味着什么了。在这些工厂的加持下,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州战前的GDP占到乌克兰全国GDP的16%之多。
整个国家的重工业区直接被挖走了,相当于中国丢失东三省--更准确点说,相当于民国时期的中国丢失东三省。
乌克兰之前每年向欧洲出口大量钢铁,出口量达欧洲进口的十分之一。即使2015年丢失大片领土,2021年乌克兰仍然生产了2000万吨粗钢和1900万吨轧钢。不过乌克兰出口的钢铁中有接近一半来自于……呃,你们都耳熟能详的亚速斯塔尔钢铁厂,这个2022年的网红钢铁厂以后估计只能用来拍战争电影了。
乌克兰是个核电大国,全国一共有15个核电机组,战前国内一半的电力都靠核电提供。此外乌克兰战前还拥有丰富的水电和火电资源。苏联留下的庞大电力遗产使得乌克兰成为欧洲电力供应最充足的国家,自己用不完,还能大量向外出口创汇。
到目前为止,欧洲最大的核电站,曾经占乌克兰发电量1/5的扎波罗热核电站现在被俄罗斯占领了,而且随时可能会爆炸(因为总挨炮击,至于是谁炮击的就不知道了)。其它发电厂和变电站因为持续遭到攻击也损坏了不少,全国电网目前处在半瘫痪的状态。
农业
乌克兰是农业大国,其中最主要的农业种植区位于第聂伯河中下游地区。俄罗斯目前占领下的顿涅茨克州、扎波罗热州和赫尔松州都是重要的黑土地分布区和粮食产区。
乌克兰已经多次指控,俄罗斯今年以来从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占领区的农民手中“收购”(按乌克兰的说法是抢劫)了大量粮食,然后通过别尔江斯克港运往土耳其港口销售--后者自然心安理得的以相当优惠的价格买下了这些粮食,并假装相信这些粮食是俄罗斯本土生产的(我怀疑土耳其通胀这么高还没事,有这么多低价的粮食输入也是功不可没)。


城市
目前处于俄罗斯控制下的乌克兰重要城市包括:
1、顿涅茨克,顿涅茨克州首府。乌克兰第5大城市,最重要的工业中心,始建于1869年,由煤炭和钢铁厂发展而来,巅峰时期人口曾经高达百万。
2、卢甘斯克市,卢甘斯克州首府,重要的工业城市,以煤炭、钢铁、机械制造(运输设备、煤炭机械、冶金和化工设备)和化工为主。战前人口45万左右。
3、辛菲罗波尔,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首府,始建于1784年,工业和交通发达,气候优美,著名的旅游盛地。人口34万左右。
4、塞瓦斯托波尔,历史知名要塞,过于著名以至于不需要再介绍
5、马里乌波尔,“亚速海上的明珠”,始建于1778年,亚速海上最重要的港口城市,顿涅茨克最主要的出海口,拥有乌克兰境内最重要的钢铁和冶金工业-亚速钢铁厂、伊里奇冶炼厂等企业。战前人口30-40万
6、北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城市群,始建于18世纪,同样是因为顿巴斯煤矿而兴起,重要的工业区,拥有大量煤化工、石油化工、机械等企业。战前人口30万
7、别尔江斯克,亚速海上的重要港口城市,乌克兰东部重要的对外贸易通道,战前人口13万。在战前的八年中,失去了克里米亚的乌克兰在此投入了大量资源,试图将这里打造成亚速海舰队的基地,然而在开战初期的一片混乱中,乌克兰在开战4天之后就丢失了这里(一并丢失的还有刚刚组建起的亚速海舰队的十几艘舰艇)。俄军在夺取这里之后迅速把这里变成了南线进攻的基地和后勤中心,间接导致了南线局势的快速恶化和马里乌波尔被围
8、梅利托波尔,扎波罗热州南部交通枢纽,始建于1841年,工农业发达,战前人口15万。目前是沟通俄罗斯本土和克里米亚、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的重要的交通中心。该市还是目前俄罗斯的“扎波罗热州行政机构”的驻地和“临时首府”。
结语
作为一个处于战争时期,且社会整体已经转入战时体制运行的国家,GDP这种数字已经没有什么太大意义了。整个乌克兰目前正常的经济活动实质上已经趋于停滞,一切都围绕战争在运转。
除了目前已经被占领的土地外,在双方正在拉锯的前沿地区的经济也已经事实上被彻底摧毁(例如这几个月一直在激战的巴赫穆特和苏勒达尔,在战前也是有7万人口的重要城市,有发达的采矿业,但现在已经成了废墟)。乌克兰的后方城市则由于遭到持续的导弹和无人机突袭而不得不忍受长时间的大规模停电停水,社会运转的目标已经降低到尽量保障居民的最低生活水平,避免出现大规模人道灾难的程度。目前来看,乌克兰至少还是做到了这点(其中一个原因应该是大量妇女儿童逃往国外,降低了保障生活的难度)。
战争至今已经持续10个多月,在西方各国源源不断的援助之下,再加上对手也是各种无底线拉胯,乌克兰成功地在国家各方面遭遇了巨大损失的情况下坚持了下来,且至今在战场上与俄军有来有回,充分说明了一个有民族主义加持,有外援输入的现代工业国家在能够充分动员起国民的情况下可以拥有多么强大的战争力量。也说明现代战争如果持久化之后会带来怎样持续和恐怖的伤害。
外部的援助,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乌克兰基层军人的顽强斗志帮助乌克兰撑到了现在,但他们的损失仍然是巨大的,而他们面前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就像之前所说的那样,他们需要打出20次哈尔科夫反攻那样的胜利才能收复全部国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攻下至少4-5个和马里乌波尔同级别甚至要大得多的城市(其中还包括塞瓦斯托波尔这种可以和君士坦丁堡并列的史诗级要塞),以及数不清的中小城镇。
而且他们的战线越向东,越向南,当地亲俄势力的力量就越强。除非乌军指望俄军到了一定程度自己军心崩溃,丧失斗志,集体不战而逃(就像9月在哈尔科夫的俄军一样),或者俄罗斯自己撑不下去选择投降求饶,否则他们只能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去一步步铺完这条道路。
更麻烦的是,在我看来,乌军在11月收复赫尔松之后,浪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巴赫穆特这种地方和瓦格纳纠缠不休,错过了俄军动员兵大规模加入战场之前的最后一个窗口期。到这个月的月底,俄军10月份征召的所有动员兵都将完成3个月基础训练,具备投入战场的条件。他们将被迫面对人力填满之后更加严密的防线。进一步的进攻只会更加艰难,必须更加倚靠西方的进一步支援,以及指望俄罗斯内部的问题爆发。
截至目前,这场战争仍然看不到尽头,在未来的一年里,仍将有数不清的鲜血在长达上千公里的战线上继续流淌下去,战争的前景则仍然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