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很正常啊,要真正做到「懂」和专业,实际上是需要花很多时间、精力投入进去研究才行的。
对于社畜来说,“8小时工作制”把生活灌得满满当当:

另一方面,“灵活就业”的社畜,比防说开网约车的和送外卖的,一天要出车约10个小时。


培养兴趣爱好是要钱的,吃饱饭了闲的没事做的时候,才会真正去考虑「我喜欢的」。
现在的问题是,在现在的这个经济情况下,大部分人是为了「能活着」而拼尽全力。
谁有事没事在没有稳定经济来源和生活来源的情况下投入到兴趣爱好里?兴趣爱好能赚几个钱?能养活自己吗?
如果说经济不行是这两年的事情,那么过去10年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
看看中国人均劳动时长:

资料来源:OECD,中泰证券研究所。
这种情况下,谁还有精力去踢球?去研究?
兴趣爱好无论是体育、游戏还是别的,图个情绪发泄,发泄完了该面对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的接着「活着」。
研究是不存在的,也没这个功夫。
特别在短视频快节奏生活下,一场完整的90分钟足球比赛,满打满算加上开赛,中场休息,伤停补时得花一个半小时看完一场球。
一个半小时,按照短视频的节奏(平均一分钟一个),能刷120个。
其中这些短视频自媒体要活着,也只能卷,怎么ZZZQ怎么哗众取宠怎么来。
所以这些原本不明所以的用户,遇到了可以宣泄的道听途说的情绪内容,跟着一起发泄,全民狂欢,在这个利益链条里:
短视频媒体赚到了钱,用户获得了情绪宣泄和情绪价值,广告商获得了流量,政府获得了税收,皆大欢喜的结局。
懂球是什么?能吃吗?
至于普通人,曾经香港拍过一个真人秀,就已经明确指出了结局。
看过的应该猜到了:
富豪应邀去体验底层。
开始前信心满满的富豪是这么想的:

过程是这样的:

而结局是这样的:

在这种普通人变成绝大多数「球迷」的时候,他们的狂欢、愤怒和呐喊,也仅仅是发泄绝望生活中的压力罢了。
大多数普通人的每一天,都会被生活的压力占满的时候,他们已经彻底失去了继续学习,变得「专业」,并且努力向上的任何机会。
可以说,这扇门已经被堵死了。
至于懂不懂球,对于他们来说真的毫无意义,他们纯粹只是抒发压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