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回答

有哪些历史人物其实跟我们印象中反差很大?

你会唱小星星吗
164个点赞 👍

新婚第一天,鲁迅指着桌上的点心问朱安,“你吃过这种食品吗?”

朱安高兴极了,留洋归来的新婚丈夫终于跟自己交流了,她满心欢喜道:“吃过”。

不料,鲁迅重重地冷笑一声,头也不回地去了日本,此生再没踏进过朱安的卧室半步。

朱安的父亲是有名的商人,朱安从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5岁被母亲逼着缠足,母亲从小教朱安如何料理家务,如何绣出好看的花样。

转眼间,朱安23岁了,那个年代算是老姑娘了,还没出阁是会被邻居和亲戚耻笑的。

父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正巧鲁迅的母亲,名叫鲁瑞,和朱家来往密切,鲁老太太觉得朱安很识大体,性情温顺,是个做长儿媳的料。

两家父母立即拍板,让二人订婚,没人过问鲁迅和朱安的意见。

鲁迅听说要娶朱安,对方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裹脚女子,立即给家里回信,自己娶亲可以。

2个条件做到了,立马回家结婚。

一是朱安要放足,二是去新式学堂念书。

朱家父母听了,很不以为意,女子无才便是德,至于小脚,大家都裹,单我家姑娘不裹,成何体统,根本没把鲁迅的话放心上。

亲家是结下了,可新郎在日本留学。

母亲再三催促,鲁迅迟迟不回。

朱安盼着未婚夫回来迎娶自己,等了一年又一年,一年又一年。

直到订婚第五年,鲁老太太一句“病危速回”把鲁迅从日本骗到绍兴。

归家的鲁迅看着满院的红灯笼,知道自己被骗了。

可自己是家中长子,父亲早早过世,是母亲把自己拉扯大的,为了顾及家族颜面,母亲心情,他妥协了。

婚礼当天,一个正常码数的绣花鞋伸出花轿,鲁迅紧锁的眉头舒展了。

心想:自己的话终归是有用的,这女子终于不再缠足了。

可还没高兴3秒,装满棉花的绣花鞋从新娘的三寸金莲上掉落。

空气一瞬间凝固了,鲁迅的眉头紧蹙,拉长了脸,现场气氛尴尬中带着一丝诡异,一丝好笑。

朱安原想着丈夫出国留洋,不喜欢小脚女子,所以穿一双大鞋让丈夫高兴,谁曾想竟然弄巧成拙。

朱安哪里知道,自己的婚姻就像她脚上不相称的绣花鞋,半点不匹配,穿上难熬得很。

洞房花烛夜,新娘催促新郎:“睡吧”,连说三遍。

新郎看都没看她一眼,更别提吭声答应了,也更别提有肢体接触了。

朱安安慰自己:大先生(鲁迅)还生着气呢 ,以后会好的。

谁曾想,这只不过是朱安漫漫人生路,独守空闺的开始。

朱安苦闷心酸,鲁迅的心情同样不好受,鲁迅给朋友写信:

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份礼物,我只能好好供养她,至于爱情是什么滋味,这是我所不知道的。”

一个彻头彻尾反封建的战士遇到一个彻头彻尾的封建女子,会是怎样的未来?

鲁迅想过缓和夫妻关系,婚后一天,他指着桌上的点心问:“你可曾吃过?”

朱安满心雀跃,丈夫终于开口和自己说话了,他是出过国的,见多识广,为了不让丈夫嫌弃自己没见识。

朱安娇羞地回答:“吃过”。

朱安哪里知道,这是鲁迅专程从日本带回来的点心。

别说绍兴,就是整个中国,都未必有,她一个绍兴的门都没出过的裹脚女子,上哪吃洋点心。

想到这里,鲁迅气得冒火,她见识短就罢了,人品还不端庄,基本的诚实都做不到。

新婚第三天,鲁迅启程去日本了。

自责难堪的朱安知道鲁迅嫌弃自己没文化,便想让鲁迅的弟弟周作人教自己识字。

周作人笑道:“听大哥说你一直顽固不化,既然你追求进步,我全力助你!”

话是这么说,可在那个封建礼教如此森严的时代。

小叔子和亲嫂子的来往毕竟不能太密切,认字读书只能不了了之。

后来,鲁迅回国定居北京,朱安跟着鲁老太太来了,朱安和鲁迅的日常交谈不超过三句话。

朱安喊他吃饭,鲁迅面无表情的“嗯”一声,问门关不关,鲁迅不耐烦地回答:“关”或“不关”。

朱安白日里洗衣,烧饭,打扫,侍奉老太太,陪着聊天解闷。

每晚便用心梳洗打扮一番,可直到天亮,鲁迅也从未进过朱安的门。

就这样,鲁迅变得越来越沉默,书房彻夜亮着,桌子上的稿纸越来越厚,报纸上刊登“鲁迅”大名的文章频率越来越高。

鲁迅把稿费都交给朱安,让她掌管整个周家。

10多年后,朱安给丈夫送茶水,看见鲁迅给女学生许广平剪头发。


她哪里见过丈夫的眉头这样舒展过,丈夫的笑声原来这样爽朗,自己的丈夫可以为另一个女子做出如此亲昵的动作。

恍惚间,只见两行清泪从朱安的眼角滑过。

朱安不好受,鲁迅更是痛苦不堪。

他身处新文化的浪潮,和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在一起,可家里却有一个裹脚的文盲像狗皮膏药似的,拖住自己自由前进的步伐,他的心理何等酸楚。

他知道,这样一个小脚女子被休之后,回到绍兴那个封建礼制的小城,一定会被唾沫星子吞没,脊梁骨被身边人戳穿,必定生不如死。

所以无性无爱,是出于对朱安的尊重,鲁迅供养了朱安一辈子,却唯独情爱给不了。

朱安一生无儿无女,享年69岁。

她一生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

鲁迅没有做错什么,朱安也没有做错什么,朱安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这般,是那个扭曲的时代造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的不幸。

原文是,点心一事发生后,鲁迅觉得,“这样,谈不下去了。谈话不是对手,没趣味,不如不谈……”

如果换个性格,妻子娇笑一声(不说话),或者撒个娇说:“那你能不能带人家去尝一尝呢?看到底是不是像你说的那么好吃”,可能事情就过了。

这种事情可能朱安也说不来,开头只是引子,他俩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本质是三观不合,灵魂精神无法共振,或者说婚姻中的强势者不愿意停下来或者转过身回看弱势者。

原因:人的眼睛朝前,而不是向后看,鲁迅的行为今天的人看,确实没大毛病,无爱所以无性,反而专一,但放到那个时代,哎,没个孩子傍身,日子不好过的,我很喜欢怼天怼地的讯哥,也理解朱安。

鲁迅不爱原配朱安?为什么还要娶亲,背后这4点原因无法忽视。

编辑于 2023-01-15 07:48・IP 属地河南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清音历史阁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