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回答

有哪些历史人物其实跟我们印象中反差很大?

你会唱小星星吗
337个点赞 👍

康生

印象中:整人、整人、整人

实际上的康生:书法家、政治家、画家、其章草建国以后更是无人出其左右,为人高傲,与郭沫若比字,与齐白石比画,长期领导我国情报和秘密战线工作,被誉为中国的捷尔任斯基和贝利亚。

原人民出版社社长曾彦修上世纪30年代就是康老的手下,他曾在《炎黄春秋》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口述性文章,里面称康老“多才多艺,几乎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康生的博识、广学,懂得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恐怕是知道得最广阔的。陈独秀知道古学,但不精通这些东西。瞿秋白懂一点,似乎也不精通那么多东西。”


曾彦修在此文中还说:1947年当康生在晋西北搞土改时,他对曾彦修所执行的比较温和的土改政策,并没有奉行其一贯的斗争哲学对之赶尽杀绝,而只是很柔和地批评曾彦修是“书呆子”。解放初期,曾彦修到青岛去治关节炎,经过济南,时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山东省政府主席、山东军区政委的康生热情接待了曾彦修。当时,已经贵为政治局委员的康生,甚至叫上夫人曹轶欧(时任山东分局组织部部长)和秘书,专门陪着曾彦修去大明湖游玩了一趟。

康生精于文物收藏与鉴赏,擅长书法、中国画,有极高的艺术造诣,他在书法、绘画、鉴赏方面当属超一流水平。曾任《红旗》杂志副总编、《人民日报》总编的王力,晚年时写出了《王力反思录》一书。此书中说:“康生在别的方面犯了不少错误﹐但是在文物上没有什么值得挑剔的地方。如果要挑剔,也只能说他卖过一个铜钱。有一次他裱字画,荣宝斋结账时要他一千五百元﹐他一时拿不出来,就把一个南北朝时期皇帝玩过的铜钱卖给了庆云堂,作价三千元,支付了裱画费用,剩下的钱存在店里,作为日后支付买文物的用费。我看这也不违背政策,因为收购者是国营文物店,他们还可以赚大钱……据谷牧同志(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介绍,康生在死前自己刻了枚“交公”字样的图章,并在自己的收藏品上都打了“交公”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收藏品都捐献给国家,一分钱没要。”

王力回忆,康生还保护过邓拓,事情是这样的:“四川有个人祖传一幅苏东坡的竹子,他拿到故宫卖,要价一万元。故宫博物馆的一位专家看画之后,断定画是假的。后来邓拓把画拿回家仔细进行了考证研究,证明画是真迹。后来卖画人以三千元的价格把画卖给了邓拓,并说,我不求钱,只求有人识货。邓拓拿不出现钱,便拿出一批他收藏的明清字画到荣宝斋作价三千元,付清了画款。此事得罪了权威。他们指使宝古斋的一名不懂文物的支部书记,出面检举邓拓搞文物投机,引起了轩然大波,少奇同志批示要严肃查处,几乎所有常委和其它领导人都画了圈。北京市委也不敢保。最后传到康生,他用朱笔批示了一大篇,说邓拓在此问题上不但无罪而且有功,说有的专家不仅武断,还仗势欺人,企图借四清打倒邓拓,以挽回自己的面子,长期把持文物阵地,不让别人插足。康生建议由我负责调查此事。我到荣宝斋进行了调查,责成王大山写了调查报告,康生把报告转给少奇同志后,少奇同志立刻表示同意这意见,从而救了邓拓。当时领导层中只有康生才有这样的水平和眼光,才能判断这事的是非。”

王力还回忆说:“还有一件怪事,人民日报上载文说康生不会写字。我读了哈哈大笑。康生不会写字,谁会写字?康生是我们党内最大的书法家,是当代中国最大的书法家之一。有一位中国最大的文物鉴赏家之一的人,此人名叫陈叔通,是最早的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商务印书馆的老板、文物收藏家。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当代中国有四大书家,是康生、郭沫若、齐燕铭、沈尹默……按陈叔通的说法,真草隶篆,康生都精通,而且能左右开弓。尤擅章草﹐精通篆刻。陈叔通家中,就有康生书的真草隶篆的四幅屏。”

曾经是康生秘书、后为南京大学校长的匡亚明曾回忆说:“康生就是这样一个人,思想‘左’,但要说他存心反党,是不可能的。不能把人说得那么坏。”他还回忆:“我到延安不久,康生送给我一首诗:故人不相见,相见依如故。威武不能屈,挥之不能去。”

当年,党内高层的工作人员中,有不少“秀才”,田家英是最有才气的一个,他对康生在书画方面的造诣也颇为敬佩。在田家英的藏品中,有一部明版《醒世恒言》,是康生赠送给田家英的。该书共缺佚70余处3670字,全由康生仿宋体木刻字补之,并用“康体”写了详细的说明并附于书中,可见康生深厚的文化底蕴之深。

(PS:实际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康老的研究都是很早就没有进展的。)

发布于 2023-01-06 19:42・IP 属地山东
corsini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