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欧美什么都比我们强,我们改开以来几十年吃人家技术转移,吃人家免费开源分享的成果,再加盗版qie取一些,回来山寨一下,技术水平模仿个七成,剩下不够的就用廉价劳动力补上,最后国内吃个出口退税,国外吃个wto贸易最惠国待遇,噔噔噔!一个碾压欧美同类产品的made in china就问世了,质量不谈,性价比肯定最好。
这样的模式给了很多人一种错觉,就是我们的技术进步很快,在和西方欧美快速地拉进差距,尤其是一些新兴产业,好像即将弯道超车成功,扬眉吐气碾压欧美。
其实都是海市蜃楼,国内所谓先进的东西都是要等人家先搞我们再抄,智能手机好像很牛逼,一看硬件都是进口芯片,软件都是谷歌换皮。网购和移动支付好像很发达,其实人家早就有了同类的,我们最多是市场大且保护主义重。共享经济也是,共享自行车外国几十年前就有了,只不过人家不是人均汽车占有量高就是地铁已经造了一百年了,需求不大而已。电动车也好像很牛逼,细究一下也是特斯拉进中国之后某些厂才开始技术大飞跃的,一看特斯拉有的技术也是开源的。
还有一种说法,什么中国一旦吃透一种高科技,欧美就瞬间说这个不是高科技,搞得人家技术很差一样,其实稍微讲点逻辑就可以发现,为什么我们吃透某个“高科技”之后,不能反过来卖高价,而是只能卖白菜价?不就是这种技术本身就不先进吗?不然没本事卖欧美高价,至少可以欺负欺负发展中国家卖个不错的价格啊,为什么做不到呢?
中国几十年来走的就是一个外来技术本土化的路数,利用本土无限的低价劳动力和工程师红利来拉低成本。以前90年代出口加工刚起来的时候,有些商人去国外进一套过时的二手产线,然后在国内实际开工的时候,把一部分功能停了,换人工上去,最后成本反而比自动化低,效率反而高,让外国技术人员瞠目结舌。
这种“人的手和机器的手同时在一条产业上比谁快”的路线,才是中国几十年技术“进步”的底色,它看上去效率很高,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更别提超越欧美的技术进步了,它本质上就是在吃人口红利,吃完工人的吃工程师的,现在一年1158万大学生毕业,高等教育红利又蓄势待发了,以后大学生平均薪酬可能会年年降低,发展AI又会用堆人力的方式,我可以在这里预言一波,大家可以看着,无数所谓AI独角兽企业又会哗啦啦招一大波廉价的大学生去训练AI,把网络上的阴阳怪气,首字母缩写的话,人工改写成正常中文,再喂给AI,然后在财报里强调我们的AI训练量比外国同类公司高多少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