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回答

Web3.0 和 DeFi 是什么?有哪些区别?

秋生
3个点赞 👍

Web 3.0 为什么会产生以及它将带来什么?要了解这一点,有必要时光倒流,并仔细研究一下它的前身 Web 1.0 和 2.0。

Web 1.0

就像中世纪一样,Web 1.0 直到被淘汰时才被赋予其名称。众所周知,「万维网」只是一组静态网站,其中包含大量信息,没有互动内容。而且连接意味着通过摇摇欲坠的调制解调器拨号并阻止房屋中的任何人使用电话。它是 AltaVista 和 Ask Jeeves 的 AOL 聊天室和 MSN Messenger 组成的网络。它慢得令人发狂。流媒体视频和音乐?呵呵。下载歌曲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

Web 2.0

沉闷的调制解调器和乏味的接口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消失了。更快的互联网速度为互动式内容铺平了道路,网络不再是观察,而是参与。全球信息的共享催生了「社交媒体」时代。Youtube,Wikipedia,Flickr 和 Facebook 向无声者发出了声音,并为志同道合的社区蓬勃发展提供了一种手段。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虽说 Web 2.0 很棒,但有什么问题?

信息就是金钱

联合国估计,从 2000 年到 2015 年,互联网用户从 7.38 亿增加到 32 亿。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数据,而且正如大型数字公司所意识到的那样,个人信息是一项极为宝贵的资产。因此,开始在中央服务器中进行大量数据存储,其中最大的「托管人」是亚马逊 Amazon,Facebook 和 Twitter。人们为了便利的便利而牺牲了安全性;不管人们是否知道,他们的身份,浏览习惯,搜索习惯和在线购物信息有可能都被卖给了出价最高的人。

Web3.0 革命

在此阶段,Web 2.0 的倡导者们已经在构想一个接班人了。他们设想,下一个网站将怀旧地转向 Web 1.0 的愿景:更加「人性化」和更保护隐私。与其将权力(和数据)集中在这些公司手里,不如将其归还给合法的所有者。

想要建立更公平,更透明的网络的愿景其实可以追溯到 2006 年左右,但当时的工具和技术还无法实现。比特币带来了用于点对点数字存储的分布式账本或区块链的概念。因此去中心化是主旨;区块链是手段。

Web 2.0 使许多权力结构实现民主化并创造了新的机会时,经济引擎在很大程度上被私有化和垄断了。很多大公司已经建立了他们主导的公共基础设施专用网络。但 Web 3.0 与之相反,它涉及多个利润中心在一个开放的网络上共享价值。

Web 3.0 提供了许多优点

没有中心控制点:将中间商从等式中删除,以太坊等区块链提供了一个无需信任的平台,该平台的规则牢不可破,数据已完全加密。数据所有权:最终用户将重新获得对数据的完全控制权,并具有加密的安全性,然后可以根据情况和许可共享信息。目前,大公司都有大量的服务器,用于存储有关饮食偏好,收入,兴趣,信用卡详情等信息。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的大幅减少:由于数据被分散和分发,黑客将需要关闭整个网络,这样难度和成本都有所提高。正如 Web 2.0 不会自动熄灭 Web 1.0 一样,向 3.0 过渡需要时间并与现有的在线系统集成。

DeFi

数字货币的承诺是让所有人无论他们身在何处,都可以普遍使用于收取和支付。

去中心化的金融(DeFi)或开放式金融运动使这一承诺向前迈进了一步。比如,如果有人提供了当今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和 Internet 连接访问我们在今天使用的每种金融服务(储蓄,交易,保险等)的全球性开放方案,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呢?

现在可以在以太坊等智能合约区块链上实现。「智能合约」是在区块链上运行的程序,可以在满足某些条件时自动执行。这些智能合约使开发人员能够构建比仅发送和接收加密货币更复杂的功能。这些程序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或 dapps。

用户可以将 dapp 视为基于去中心化技术构建的应用程序,而不是由单个集中式实体或公司构建和控制的应用程序。

尽管其中一些概念听起来可能是超前想法——在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两个陌生人之间直接协商自动dk,中间没有银行,用与这一场景许多 dapp 已经投入使用。有 DeFi 的 dapps 允许用户创建稳定币(它的价值与美元挂钩),借出资金并从加密货币上赚取利息,dk,将一种资产换成另一种资产,做多或做空资产,以及实施自动化的高级投资策略。

DeFi 的 dapp 与传统银行或华尔街同行的区别是什么?

这些业务的核心不是由机构和员工来管理,而是由代码(或智能合约)编写规则。一旦将智能合约部署到区块链,DeFi 的 dapp 便可以在很少甚至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运行自己(尽管在实践中,开发人员通常会通过升级或修复错误来维护 dapp)。代码在区块链上是透明的,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审核。这可以建立与用户的另一种信任,因为任何人都有机会了解合约的功能或查找错误。所有交易活动也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查看。虽然这可能会引发隐私问题,但在默认情况下交易都是匿名的,即不直接与用户的真实身份相关联。该 dapp 面向全球市场发展——无论是在德克萨斯州还是坦桑尼亚,用户都可以使用相同的 DeFi 服务和网络。当然,可能会遵守当地法规,但从技术上来讲,大多数具有互联网连接的人都可以使用大多数 DeFi 应用。「无需许可」即可创建,「无需许可」即可参与——任何人都可以创建 DeFi 应用程序,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们。与当今的金融不同,没有看门人或冗长的账户。用户直接通过其加密货币钱包与智能合约进行交互。灵活的用户体验——不喜欢某个 dapp 的界面吗?没问题——用户可以使用第三方界面,也可以构建自己的界面。智能合约就像一个开放的 API,任何人都可以为其构建应用程序。互操作性——可以通过组合其他 DeFi 产品来构建或组合新的 DeFi 应用程序,例如稳定币,去中心化交易所和预测市场可以结合起来,形成全新的产品。那么,DeFi 的下一步是什么?

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金钱和金融就以一种或另一种形式出现。加密只是最新的数字化身。在未来的几年中,我们可能会看到我们在今天的法定货币系统中使用的每一种金融服务都在为加密生态系统重建。我们已经看到资产发行和交换,借贷,托管和为加密货币构建的衍生产品。

那么下一步是什么?

第一代 DeFi 的 dapp 严重依赖抵押品作为保障。也就是说,用户需已经拥有加密货币并将其提供为抵押品,以便借入更多的加密货币。更传统的无抵押借贷将需要依靠身份系统,以便借贷者可以建立信贷并提高其借贷能力,就像今天的 SSN 和 FICO 评分一样。但是,与当今的身份和信用系统不同,去中心化的身份必须既具有通用性又具有隐私保护性。

我们也看到了保险领域的创新。如今,许多 DeFi 都是超额抵押的(这意味着,由于储备中的资产有足够的缓冲,这些本来就是安全的)。但是 DeFi 的黑天鹅是智能合约漏洞。如果黑客发现并利用了 dapp 的开源代码中的错误,那么数百万美元可能会立即耗尽。

另一个趋势是更好的用户体验。第一代 dapp 是由区块链爱好者为区块链爱好者构建的。这些 dapp 在演示令人兴奋的新 DeFi 可能性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可用性还有些不足。DeFi 应用程序的最新版本优先考虑设计和易用性,以便向更广泛的受众开放金融服务。

将来,希望加密钱包将成为用户所有数字资产活动的门户,就像今天的互联网浏览器是用户访问世界新闻和信息的门户一样。想象一下一个仪表板,它不仅可以显示用户拥有的资产,还可以显示在不同的开放式金融协议(dk,资产池和保险合同)中锁定了多少资产。

在整个 DeFi 生态系统中,我们还看到了将管理和决策权下放的趋势。尽管在 DeFi 中使用了「去中心化」一词,但如今,许多项目都拥有供开发人员关闭或禁用 dapp 的主键。这样做是为了便于升级,并在出现错误代码的情况下提供紧急切断阀。但是,随着代码经过更多的考验,人们希望开发人员会放弃这些后门开关。DeFi 社区正在尝试允许利益相关者对决策进行投票的方法,包括通过使用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式自治组织(DAO)。

开放的金融系统中正在发生一些神奇的事情——加密技术使金钱在线上,而人们在金钱的功能方面看到了巨大的飞跃。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看到全新的行业从无到有地开花。DeFi 领域将首先赶上当今的金融服务行业。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即使将构建金融服务的权力民主化为可以编写代码的任何人,也很难想像将会产生什么创新。

尽管“元宇宙”的概念仍处于早期发酵阶段,但Facebook宣布转型为元宇宙公司已经开始让我们对未来产生无限遐想。扎克伯格表示,转型之后的Meta(由Facebook部分品牌更名而来)非常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这也是元宇宙之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Meta的诞生将为大众了解元宇宙提供一个入口。同时,作为一个行业巨头,Meta在元宇宙的产业发展过程之中,将为许多中小企业带来更加多样化的机会。

那么什么是元宇宙?

和数软件总围绕“元宇宙”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和数认为,元宇宙是一个与我们现实世界相对应的数字世界。它在时间和空间之上应该是无限和连续的。此外,元宇宙的门槛应该是低的,就像互联网一样,它是完全开放的,不仅仅是针对某些特定的人。同时,它应该给我们一种沉浸感和相似现实的实时体验。元宇宙不仅局限于游戏、社交网络或娱乐,我们未来的所有生产和生活场景都将成为元宇宙相关应用的入口。

元宇宙为我们开辟了另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在元宇宙的概念之下,VR、AR、AI、区块链等似乎所有新兴技术都可以在元宇宙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元宇宙实际上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大范围的技术商业化。对于企业来说,业绩增长的需求是无限的,但用户数量又是有限的。如何通过有限的用户群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就需要不断创造全新的需求。元宇宙给了每个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企业押注于元宇宙,也就是押注未来新的增长点。

虽然从我们目前很难详细描述元宇宙这样的一个未来概念,但我们至少可以结合一些现有的技术实践,先看到未来。

首先,更多的现实场景将映射到数字世界。目前,我们可以举行虚拟会议或参观虚拟展览;在第二阶段,将会有更多诞生于数字世界的场景。尽管它们更多的以游戏的形式出现,但它们可能会在未来作为生产环境在现实之中实现;最终,元宇宙内部是互联的,它将与我们的现实世界相连。不仅现实正在影响元宇宙,元宇宙也将反过来影响我们的现实世界,从而真正做到虚实相生。

元宇宙技术体系的A/B面

如果VR、AR等能够间接带来沉浸式体验的硬技术是元宇宙技术的A面,那么元宇宙技术系统的B面(较容易但不可忽略的部分)同样关键。首先,元宇宙必须需要能源供应。这里的能源实际上是算力。算力的背后是硬件和能源的支持,它们也与元宇宙紧密相关。

此外,和数认为,在元宇宙行业之中,不仅是行业巨头参与建设,更多的建设者应该来自我们的开发者和用户。现在有很多开发者,其中一些是自由职业者。如果一个场景足够开放,可以吸引足够的开发者,并且可以在场景之内完成完备的业务闭环,那么这样的场景在元宇宙之中是一个很好的场景。

元宇宙之中最不可忽视的技术是区块链。狭义上来讲,区块链技术可以扮演分布式记账的角色,它带来的数据不可篡改、透明和可追溯,可以很好地明确元宇宙之中所有数字资产的所有权关系和技术资产的转移。从广义上讲,区块链是一个信任机器,它可以更好地促进多方协作,为各方提供了信任的基础,因此,它可以连接元宇宙之中的产业及企业,维护元宇宙秩序的平稳。

但是,无论是基于元宇宙的发展现状还是展望元宇宙的未来,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受限于硬件的发展,目前的沉浸式体验还比较差;其次,受限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的实时体验不好;第三,未来元宇宙之中的场景不是孤岛,而是一个互联的世界。如何将所有不同的场景互联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最终,元宇宙需要一个相对完备的资产体系、法律体系和数字身份体系,如何精确地建立这些体系也非常关键。

关于元宇宙的讨论仍在继续,有人充满乐观与向往,也有不少怀疑的声音。人民日报是这样评价元宇宙的:是镜花水月还是触摸得到的未来,是资本炒作还是新的赛道,是新瓶装旧酒还是科技新突破,下结论前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不过可以明确的是,一些新概念承载着人们对技术发展的信心,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推动新概念及其产业逐步走向成熟需要时间,通向令人神往的科技未来需要脚踏实地、打好发展地基。

发布于 2022-12-07 09:43・IP 属地江苏
宫喜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