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护理及相关问题
发热只是症状,不是疾病,是身体为了对抗感染的一种防御机制,通常是无害的,对大脑没有损伤。
1、宝宝体温多少算发烧?
每个宝宝的基础体温不同,但从医学角度讲,当体表温度(腋温、额温等)超过37.5℃时,可以认定为发烧。
2、耳温枪和水银温度计哪个准确?
只要使用方法正确,两者一样准确。实操中,耳温枪比较容易出现误差。使用耳温枪时,记得先把探头塞进耳道后再按开关,如果提前按,可能导致测量不准确。若把握不好可以用腋下电子温度计确认一下体温。
3、什么情况下,宝宝需要吃退烧药?
一般来说,当宝宝体温超过38.5℃,就可以考虑喂退烧药了。但体温不是唯一喂药标准,还要结合宝宝精神状态。若吃喝拉撒睡一切正常,精神状态良好,可继续观察;如果精神状态不好,体温没有到或超过38.5℃,也需要喂药。
?家长有热性惊厥史,或宝宝曾有过热性惊厥,或宝宝精神状态非常不好,建议在38℃时,就给宝宝喂退烧药。
4、宝宝发烧家里没有退烧药,可以用感冒药代替吗?
不可以。常用退烧药有以“布洛芬”为主要成分的美林,和以“对乙酰氨基酚”为主要成分的泰诺林。如果家中小药箱没有这两种,需要及时补齐。
?不要与其他感冒药混吃。感冒药大多是复方制剂,往往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抗组胺药等,如果混吃的话有可能引起药物剂量超量或叠加使用退烧药,副作用发生率会增加。
5、这两种退烧药怎么选择?
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作用较为温和,副作用小,常作为婴幼儿首选退烧药;对6个月以上的宝宝,若服用泰诺林退烧效果不明显,可考虑选择美林(布洛芬)。
同时,美林和泰诺林,分别有滴剂、混悬液2种浓度不同的剂型。不同剂型,服用剂量相差甚远,家长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给娃用药。
6、两种药能交替使用吗?
若宝宝服用同一种药物可以控制住体温,就无需交替用药。若服用一种退烧药后,体温没有明显下降,反而继续上升,但此时又没达到服用下一次退烧药的时间,这时可以考虑换另一种退烧药。
7、退烧药一天最多用几次?
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至少间隔4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美林(布洛芬):至少间隔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具体使用时,建议参考药物说明书,按说明使用。
8、刚吃的退烧药吐了,需要补服吗?
通常不建议补服同种药物。因为很难估计药物真正被宝宝吐出来多少,又真正被吸收了多少。可以补服另一种退烧药物。
9、发烧时除了吃药,还能做什么?
少量多次摄入液体,退热过程主要通过皮肤蒸发水分和排尿实现。六月龄以上水,奶和苹果汁等含水的液体都可以。六月龄以下少量多次喂奶。
适当提高室温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衣服从而体内的热量散发出来(?若手脚冰凉,说明此时处于体温上升期,要暂时保暖待手脚变热后再解开衣物散热)
不必要常规对身体基础好的婴儿温水擦拭,擦拭只能获得短暂降温但过程会给孩子带来不适。若需物理降温,可在服用退烧药30分钟后进行,此时体温调定点已经重置,物理降温不会引起机体产热增加,增加寒战等不适。
10、捂汗退热可以吗?
不可以。因为捂汗会导致热量积于体内,不利于散热。捂汗后大量出汗,也更容易引起脱水的危险。
11、退热贴有用吗?
没用。退热贴、冰袋、凉毛巾等方式只能让接触到的小面积皮肤看似凉了,并不能做到真正退烧。
12、酒精擦浴可以吗?
不可以。宝宝发烧时,皮肤更容易吸收酒精,大面积的酒精擦浴很可能引起孩子酒精中毒。
13、什么情况一定要就医?
对于没经验的新手妈妈,发现宝宝发烧,建议及时就医;
对于有经验的妈妈,若宝宝不满3个月,体温超过38℃,应立即就医;
若宝宝已满3个月,体温超过40℃或出现以下情况:拒绝喝奶或喝水,奶量尿量减半:排尿少且口干舌燥、哭时眼泪少;呼吸困难,口唇发紫;头痛、耳朵痛、颈痛或说不出的不舒服;持续哭闹;表情冷漠;持续腹泻、呕吐;发烧持续超过72h,建议尽快就医检查。
14、宝宝睡着了发烧,要叫醒喂药吗?
看宝宝状态。如果睡得安稳,可以先观察并测温,若体温没明显变化,或比上次更低了,那就不用叫醒用药。若体温比上次测量明显升高,可考虑叫醒用药;如果宝宝因为疾病导致高热难受、疼痛不适、睡不踏实,此时借助药物可以帮宝宝缓解不适,睡个好觉,就需要叫醒用药。
15、为什么吃了药,还会反复发烧好几天?
这种情况,一般有两个原因。
一,发热只是疾病的表面症状,并不是疾病本身,发热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退热药仅起到退热作用让宝宝感到舒适,并不会对抗病毒或细菌,因此服用退热药几小时药效退去后出现反复发热的情况是正常的,家长按照规定时间间隔持续喂药退热即可。大多数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是自限性疾病,无需特殊治疗,一般前三天会出现逐渐加重的趋势,3-4天开始好转,5-7天即可自愈。期间出现打喷嚏,咳嗽,流鼻涕都是机体对抗并清除病毒的有效方法,不建议刻意消除。若持续发热72小时且无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