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回答

宝宝突然发烧应该做哪些处理?

秋生
3个点赞 👍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发烧。发烧,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它常常是孩子身体有感染的一个提示信号。

孩子的正常体温随着年龄和测量体温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当孩子体温超过38度,就会认为是发烧了。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发烧时体温的高低,并不能直接反应孩子感染或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换句话讲,并不是体温越高就说明孩子病得越厉害。比如,普通感冒可以导致高烧(38.9-40度),而严重感染时,有时候可以是不发烧甚至是低体温(低于36.1度)。

因此,孩子发烧,学会如何观察和应对,会比一味盯着温度计上的数字更有意义。

怎么做才算是科学应对发烧?

孩子发烧要做什么

  1. 脱去过多的衣物。

2. 注意液体补充,避免脱水,可以给孩子喝水或稀释的果汁。

3. 如果孩子同时有呕吐腹泻,应考虑使用口服补液盐。

4. 如果孩子体温高,表现难受不适,可以用扑热息痛或布洛芬,选择一种。

5. 充分休息。

孩子发烧不要做什么

  1. 禁止使用阿司匹林退烧。

2. 不要尝试酒精擦身或冷水浴甚至冰水浴降温。

3. 想吃什么吃什么,不强迫孩子吃东西。

4. 不要尝试任何退烧的偏方或秘方。

什么时候要看医生

1.孩子3月龄以内,体温超过38度;或者较大的孩子体温超过40度。

2. 孩子看着整体状况越来越不好,比如变得异常烦躁不安,哭闹不止。

3. 发烧的同时,还出现了其他表现,比如:

a.出现皮疹。 b.反复呕吐腹泻。 c.脱水的表现:比平时精神萎靡,尿变少,尿色加深,哭了没眼泪。 d.脖子僵硬:发烧伴随着脖子僵硬,可能是脑膜炎的早期表现。 e.反反复复发烧超过3天。

孩子发烧抽抽了,如何紧急应对?

相比发烧,孩子发烧还抽抽了,更令人紧张害怕。情急之下,我们也更迫切想为孩子做些什么。不过, 这个时候,并不是做得越多就越好,正确应对才是关键。

发烧抽抽了,到底怎么回事?

发烧抽抽了是俗语,它的学名叫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 Febrile convulsion),是指发烧38度以上时出现的抽搐和痉挛。热性惊厥多见于 3月龄到6周岁,其中12-18月龄最多见。根据热性惊厥持续的时间长短(持续15分钟以内还是超过15分钟),发生的频率高低等因素,可以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

导致热性惊厥的原因,目前还没有完全明确。有证据提示与某些病毒感染有关,也可能是孩子大脑发育过程中对高热表现出的个体化反应。

有热性惊厥家族史的孩子,相对更容易发生热性惊厥。发生过热性惊厥的孩子中,大约三分之一会在1-2年内再次发生。要是第一次发生热性惊厥发生在15月龄以内,也更容易再次出现热性惊厥。不过,5周岁以后,大部分孩子就不会再发生热性惊厥了。

孩子发烧抽抽了,看着的确令人害怕,不过热性惊厥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通常持续几分钟后就自行缓解了。热性惊厥不会损害孩子的大脑,也不会有后遗症。孩子发生热性惊厥了,也并不代表孩子有癫痫或大脑有异常。

所以,孩子发烧抽抽了,最关键是要知道如何正确应对,比如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以及什么情况下要紧急去医院。

发烧抽抽了,要做什么

  1. 尽量保持镇静。
  2. 确保孩子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比如没有跌落或者碰撞的风险。
  3. 发作时,孩子可以侧卧位或仰卧位。抽搐一旦停止,让孩子侧卧位,也就是复苏体位。
  4. 注意记录抽搐开始和停止的时间点。
  5. 仔细观察孩子的状态,如果可以录影,可以录一段视频,方便后续就诊时,可以更加准确得向专科医生描述状况。

发烧抽抽了,不要做什么

  1. 不要试图强行制止抽搐。
  2. 不要试图摇晃或者拍打唤醒孩子
  3. 不要往嘴里塞任何东西。
  4. 不要给孩子洗冷水或者温水浴降温。
  5. 不要试图让孩子吃退烧药。但在孩子高热惊厥之后,发烧仍然可能会持续一阵子,这时候就按照发烧的常规处理方式来应对。比如,孩子高烧难受时,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烧。不过,吃退烧药,并不能预防热性惊厥,所以不要因为害怕孩子发生热性惊厥而给孩子吃退烧药。
  6. 不要尝试偏方,尤其是用常识判断一下就知道会造成伤害的偏方。

什么情况下要紧急就医?

  1. 第一次出现热性惊厥。
  2. 抽搐持续超过5分钟。
  3. 虽然抽搐持续不到5分钟,但在抽搐发生前,孩子看上去状况就很不好。
  4. 抽搐停止之后,孩子仍无法清醒过来或看着状况仍然很不好。

最后,为大家分享一段来自英国红十字会关于孩子热性惊厥的科普视频。我们可以看到,救急时,能做的动作并不多。 用正确的方法应对,才是最好的照顾,而不是做得越多就越好。平时多多储备急救知识,有备无患,总归不会错,希望这样的急救知识能被更多的家长看到并了解。

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发烧,每一次孩子发烧都会考验父母。只有我们平时多多储备正确的知识,在孩子下次发烧时,才能更加从容得应对。

以上便是今天的分享,希望有帮助。我是珊珊,关注我 @妇幼博士Dr韩,一起做更好的父母。

发布于 2022-12-05 19:00・IP 属地浙江
妇幼博士Dr韩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