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十条:
1.地缘政治内容有必要从初中或者高中阶段开始教,以此延伸出政治历史经济军事学的相关内容用以替换现在历史地理社会课程内容,用地缘政治大框架来重建这些内容的学习。
2.不要轻易动手开打,不要过于相信对方内部的第五纵队,在信息大量普及的现代社会里,第五纵队发挥作用不仅需要更严苛的条件,他们可能还会有自己的更独特的想法。
3.在主动的对外军事行动中,民族主义依旧是内部事务成功率倍增器。可用性需要考虑国家的历史,政治传统和生活水平,但一旦生活水平降低的太多或者太快,这个倍增器可能会迅速转变成debuff。
4.决定动手之前一定要检查自己用以动手的工具是不是好用和足够灵活,动手了上来就要全力下死手,什么媒体眼中的战争灾难都敌不过两周之内迅速结束战争。
5.一旦不同处于不同的政体或者国家(哪怕是自命国家的地区)超过十年以上,就尽量不要以同宗同源这种奇怪的理由来作为战争的主要托词。
6.全面信息化是现代战争的基石,基于信息自动化的装备的数量决定了战争的优势和劣势,智能化装备的数量有可能在不远的未来能决定胜负。
7.虽然科技水平很重要,但大规模生产能力依旧更加重要。因为科技并不能直接帮助拥有者在战场上取得优势,科技需要被转化成承载媒介,媒介要能被组织成为具有目的性的工具实体,实体需要有量产的可能,量产要有扩散的途径,扩散则要有相应的接收意识和使用方法,对于军队而言,走到最后一步才意味着战斗力的提升。
8. 治安战要有专门的治安战部队,延伸出来,就是在空军和侦查力量不甚强大的时候,需要有大量的填线的部队,否则很可能就是漏洞百出的战线。这些治安战部队需要有专门开发的治安战器材。
9. 演习里面很牛逼的装备在战场上搞不好可能就是指演习很牛逼。
10. 现代战争中真正发挥大量作用的是平时保密,籍籍无名,和不直观的侦查,后勤与支持,以及火力支援部队,至于看上去比较酷的装甲部队,似乎往往是打击的最后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