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个回答

为什么如今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

秋生

受到网络上的负面影响。网络上对堕胎、人工流产等生育方面的负面话题很多,居民只要上网时间较长,接触到的这些信息就比较多,受到的影响也较多,由此产生生育焦虑,降低生育意愿。就像有些报道中说的“上网时间每增加1%,个体的生育意愿降低1.69%”。

第二、受到生育成本的影响。生养一个孩子所需要的与日俱增的生育成本,会降低或者削弱低学历、低收入者的生养孩子的意愿和能力。

第三、受到生育观念的影响。当下更多的居民选择了享受自由自在的二人世界,从而选择了多丁克家庭。

因为,生养一个孩子,需要付出更多艰辛的劳动,需要更高的教育投资,所以,更多的人宁可选择丁克家庭,也不愿意在生养孩子上付出更多时间、精力和投资。

概括起来就是,要科学地看待生育问题,要相信越来越好的医疗条件,减少生育焦虑,才是处在生育年龄的居民们所追求的幸福生活。

价值序列发生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生育政策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而随着改革开放政策方针的落地,大量的西方思想的涌入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剧烈的影响。

从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以家庭集体为中心的主流思想,逐渐地转变成为追求自我实现、自我满足的个人主义思想。

越来越多人不再将集体价值作为自己价值排序的首位,而是将自我价值提升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因此,生育在自己的人生价值排序里,也变得越来越低了。

性别对立

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女性地位的大幅度提升。

当然,男女不平等依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毕竟数千年来,男权思想一直是社会中的主流。

我国女性思潮的起步较晚,在这几年的节目里,出现了许多有关女性主义的话题。

两性间要达成协作式的亲密关系,也变成了一件难度越来越高的事情。

由于体能不再是职场中的核心优势,女性也更容易进入时尚、创意、管理等工作领域。

“上迁婚”的婚姻习俗让女性倾向于找比自己条件优越的男性,而随着自身收入水平的提高,女性的择偶空间,也受到了一定的压缩。

生活压力

很多人对于生活里一系列压力的直接感知,可能会直接归因于“穷”。

根据“伊斯特林悖论”,穷不是让一个人感知到不幸福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来自于“落差感”,也就是我们感觉到存在着许多比自己有钱、过得比自己好的人。

每个人身上都有着难以摆脱的社会性,我们都会通过与他人比较,来感知自己的存在。

经济的发展普遍地提高了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但也带来了更大的贫富差距。

让我们不敢踏入婚姻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自己没房,而是别人结婚都有房,有的人,还有好几套房。

生育的机会成本

生育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是自身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尽管有相应的法规来保障女性的生育权利,但大多数企业,还是会在面试与职能考核的过程中,去试图规避女性员工由于生育而给公司带来的“损失”。

个人主义的思想让女性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事业,因此,生育也成为了一个两难的选择。

另外,养育子女过程中意外与疾病的风险,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是一种非常巨大的打击。

消费主义向教育领域的渗透,也让很多家庭有了更高的教育开销,这些花费不一定是出自于孩子个人成长的需求,而是源自于商家营造出来的从社会比较中获得的优越感。

个人主义思想的普及,也让亲情之间的联结不再那么紧密。

有人说,以前是“养儿防老”,现在是“别啃老”就谢天谢地了。

生育的问题,是一个人的个人选择,但也关系到一整个家庭未来的生活规划。

而每个人也无法摆脱来自于他人的影响,这也就组成了我们所共同生活着的社会环境。

人是一种情境式的动物,与其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想要生孩子了,不如说,整个社会环境在默默地影响着年轻人成为恐婚恐育的人。

正如前面所提及的,生育欲望最低的,正是占据了这个社会绝大多数的“普通人”群体,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个社会,甚至也没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

发布于 2022-12-03 21:47・IP 属地北京
白月光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