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这一篇观点我觉得没有太大问题。
如果说错,错在这个时间点、这个话题点,他发言冒了天下之大不韪,引燃了公众积累了很久、一点就着的情绪。
然而,冒天下之大不韪,未必错。
然而的然而,试图讲大道理,对公众来说也未必对。
昨天几篇流传很广但被封的文章,其实内容有很多不符合事实的。
昨天微博上,有很微弱的声音,试图澄清:
(1)小区的确是低风险,网传吉祥苑要求静默不是乌鲁木齐吉祥苑,而是克拉玛依吉祥苑;
(2)单元、门户没有被上锁,确实可以自由出家门、上下楼;
(3)消防车进不来是因为消防道窄、有栏杆,但是栏杆和疫情没关系,居民都反映问题好多年了。
澄清的信息压根没人看,被淹没在讨伐声中。
我一开始看到新闻是非常气愤的,所以就想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于是就花了一些时间查验信息:
(1)查到了的确是低风险,11月12日0时调整的,有公告。网传的那个高风险图,是可以查到14天内高风险地区。
(2)一个逃生者的文章来看,至少下楼到一层是没有问题的。一个参与救援的邻居写的文章,说是可以上楼去救人,但是烟太大他又下来了。还有一篇知乎的文章,说他是被邻居敲门告知着火了,被邻居带着上了天台从另一个单元下去了。
这样看,楼道里可上可下,不存在锁门、锁天台的情况。
(3)消防通道的准确情况没查到,仔细看了网传视频,大白拆的是那种,步行道常见的挡车的那种桩子,不太像是为了防疫弄上去的。
澄清不是为了洗地、甩锅,这些澄清的信息也未必就完全客观。
但是,我看到的是写文章澄清的人被网暴,然后不得不删帖,
朋友圈大量转发未经核实的信息,
这是反对一个政策的正确姿势吗?
如果不能兼听则明,那么我们永远无法得到真相、解决问题,
只能让极端的情绪混杂着信息一边倒——一会向这边倒、一会向那边倒。
胡锡进口碑不好,不讨人喜欢,甚至很多时候让人觉得惺惺作态、道貌岸然。
我最开始读到他的这篇评论也是非常生气,
我是抱着“通告明目张胆欺上瞒下”的立场在看他,感觉他很冷血,是在避重就轻,
但经过查验信息,我现在觉得这次他的发言,问题不是很大。
至少,这次火灾事故,确实很难说和这个小区的防疫有非常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我也不赞成以这次事故来反对一个政策。
胡锡进能做什么呢?他看到这次事故之后公众的反应,呼吁:超长封控的城市要恢复正常。
我觉得这个呼吁是没有问题的。
胡锡进说“公众自然会……迁怒防控”,他甚至都没说“不应该迁怒防控”。
这一点我觉得提醒得也没问题。
但我还是建议他:(1)别发言了,本来就不讨喜,起到反作用;(2)应该对遇难者有更多的同情心,要用真情,别老讲大道理。
至于动态清零or完全放开,这个话题太严肃了,不能被过于情绪化的东西所决定。
这件事是很令人悲痛、气愤,但动态清零本身确实应该科学看待,不能因为意外事故就一棍子打死。
动态清零or完全放开,两害相权取其轻
——这是从整个国家的角度。
而对普通人来说,无论选择哪条路,都必然是有害处的,很难说哪条路明显一定更好。
我今年被隔离了4次,1次长沙14天,2次北京20来天,1次深圳14天。
目前因为弹窗在北京的一家酒店隔离,前天酒店还出了个阳性,这下又得延长隔离时间。
这期间损失时间、金钱很多。
因为各种过度防疫政策,与防疫人员的争论也有好几次,每次都会生气
看到很多视频——大白打人的、跪压大货车司机等等——也是愤怒。
但凭心而论,我也知道这是没办法。
贯彻任何政策,目前还没法避免幺蛾子。
因为幺蛾子的存在,就否定一个政策,也不现实。
完全放开,对咱个人一定是完全的好事?不可能的。
到时候依然会有各种问题,自己的风险、家人的风险。
完全放开就没有幺蛾子了吗?
没有人发国难财了吗?没有荒唐荒谬让人气愤不已的事情了吗?
别太天真。
道路变来变去,人性几千年来何时变过。
没走过的路,先别轻言那条路一定比现在的路要好。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打疫苗都有长期副作用(一段时间每天起荨麻疹),得了病会没有长期影响?我可不敢这么乐观。
我觉得现在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科学,我觉得这是现在最缺的。
如果要坚持防疫,那就科学判断防疫的界限。“如何避免过度防疫”也要作为一个课题来科学地研究。对于违法的、打着防疫旗号滥用权力的,也要科学地设置惩罚机制。
如果要放开,科学设置分级,科学调配医疗资源,科学宣传,科学地一步一步放开。
不管选择哪条路,坚持实事求是,就是最好的选择。
不管选择哪条路,被情绪所裹挟,就是最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