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总和父母对着干怎么教育?
- 1 个点赞 👍
普通家庭就按照最平凡的方法顺其自然照顾后代。
现在的学生,学业的压力,中考高考的压力,同学人际交往压力,对未来的担忧和迷茫焦虑,所有这些往往得不到化解和释放,而父母却还是喋喋不休絮絮叨叨的讲一些大道理,孩子能不心烦么。
另外就是评价系统单一,缺乏多元化评价体系,学习为王,每天学习常常宅在家里,在大自然里无忧无虑的玩耍少,与同龄人交流沟通少,导致抑郁,焦虑和各种精神疾病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高了百十来倍。
不能拿父母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套用在现在孩子身上,因为时代变了!
家长或老师作为过来人,首先是真诚的爱,其次是懂得中学生的心理,能否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观察和思考问题,观察和看待世界,和孩子交朋友,把孩子当成同学和玩伴,做好朋友也可以。
不指责,不评论,不讲任何大道理。只是倾听和接纳即可。
当他和你说事的时候,不要急于评论和指导,耐心倾听即可,关注关心的倾听,讲到动情的时候可以抱一抱或拍拍肩膀想办法共情。不要急于给予指导或做出你的评论。
可以问问孩子,这个问题你准备如何处理,你会发现孩子懂的不比你少,处理方案甚至比你还好,这时候鼓励和赞美即可。
咱们家长可以做一些确实能帮助他的具体的事,比如找机会增加与同龄人的接触和玩耍,找一个他喜欢的兴趣班让他参加,在人际交往中他自然而然就会学到很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想想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们都是顺其自然的户外玩耍和成长,没有整天的有人管理学习,不也是挺好的么?
想想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孩子们有充分的自由,多子女家庭孩子们有自由更能放飞自我了。孩子们的自由导致孩子们的精神特别有盼头,一根冰棍,一瓶汽水,一把木制的自己做的玩具,一个自己纸壳叠的风筝,一个自己抓的青蛙或鸟,一件新衣服,一顿好饭,有太多的希望和乐趣。现在的孩子学习多,而无忧无虑的童年少啊!
家长和老师千万不要把自己对孩子未来的焦虑转嫁给孩子,容易使孩子厌学或抑郁。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有问题,原件就没有问题么?
接纳、包容,民主、阳光、支持、陪伴、顺其自然的与孩子相处吧!
发布于 2022-11-24 21:23・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sunwater - 0 个点赞 👍
放宽限制。
对着干的根本原因是成长,因为成长。哪怕再懦弱的孩子也有不配合,不听话甚至反抗的时候。
成长一方面是意识到自己能力强了,认为可以自己决定很多事;一方面是意识到父母并不总是对的,是有可能错的。
而这个其实早就开始了,十二三岁,父母还能压制。十六七岁就压不住了。
这个年龄,虽然确实成长了,孩子的看法大方向没错,但是认识上会失去准头。就是说,对自己的能力高估,对父母的看法低估。
父母要接受这个事实,就是
- 孩子的叛逆本质上是成长,所以应该感到欣慰(虽然很多父母很难做到)。
- 孩子的叛逆给父母造成了问题,但孩子不是问题。所以注意点放在解决问题上面,而不是解决孩子。
- 孩子对着干,是因为有限制,有反抗的需要。手段极端,态度恶劣,是因为在他们看来限制太过了,父母又从来不好好听他们讲话,或者双方沟通牛头不对马嘴。因此,
- 父母要做的就是放开限制。我认为本质上教育孩子就是一个逐步放松限制的过程,我们也一直在做。但是我们放的速度还有些慢。因此,父母要重新想一下,哪些地方该放的,但没有放。
- 孩子需要明白,父母不是万能的。他们要接受大部分人都是平庸的人这个事实,当然也要接受平庸人都有伟大的闪光点这一事实。他们要学会通过与父母和解来达到与自己和解。这是人生重要的修行。当然,这个道理,父母也需要明白。
- 对了,还有一点。放开限制不是全部放开。放开也不等于放手不管,把限制改成指导。比如:
- 不准谈恋爱,改成如何谈一场高质量的恋爱。不准有性关系,改成要对自己负责,好歹进行安全的性爱。不准游泳爬山攀岩改成去正规的场馆,跟教练学等等。
如上,祝好!
发布于 2022-11-28 11:05・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naermu